分享

《普通人学历史》第24章  苏轼,北宋衰败(下篇)

 黑猫老司机 2022-04-22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我问:“张良先生,当时苏轼坐了几年牢?”

张良说:“大概一百多天吧。一是宋朝不杀士大夫,这是赵匡胤定下的规矩;二是王安石专门写信给皇帝,说咱不能杀才华横溢之人。苏轼被释放后,贬到了黄州,也就是今天的黄冈,从此,苏轼正式被称为苏东坡了。”

我问:“为什么叫苏东坡呢?”

张良说:“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拮据。他有个铁粉,叫马梦得,四处跑关系,给他借了官府五十亩地,让他种庄稼,这块地在黄冈东边,于是苏轼给这块地起名东坡。这个东坡也不是随意起的。白居易在重庆任职时,曾经也在城东搞了这么一块地,用于种花,白居易给其命名东坡,苏轼自称东坡,可能算是向偶像白居易致敬。”

我说:“白居易有铁粉,真好!苏轼有精神偶像,即使自己被贬处于人生的低谷,他依然内心有光!”

张良说:“话说苏轼崇拜白居易他二、三十年,以至于苏东坡专门为他写过一首诗。同期,还有个被贬到黄冈的官员叫张梦得,其实叫张怀民,字梦得,有印象不?”

我说:“太有印象了。《记承天寺夜游》,里面那句“怀民亦未寝”还登过网络热门话题,争论焦点是张怀民是真没睡着还是被苏轼喊醒的。我记得初中语文老师是这么说的:在苏轼睡不着的时候,他的挚友张怀民也一样睡不着,他们心有灵犀。”

张良说:“他们到底有没有睡着,已经成千古悬案了,我们无法验证,只有他们搞基的人知道!”

我说:“张良先生,我推测是这样的。怀民:Z~Z~Z~/苏轼:怀民~怀民~/怀民:嗯?(被叫醒),所以就有了苏轼的“怀民亦未寝”的感慨!”

张良说:“其实苏东坡的创作巅峰,就在被贬黄冈的这五年里!”

我问:“那王菲唱的那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这期间创作的吗?”

张良说:“这个真不是,那是苏轼在诸城干市长时写的。悼念亡妻的那首《江城子》也是在诸城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问:“张良先生,苏轼词赋里的水调歌头是什么意思呢”?

张良先生说:“当时文学作品的词牌名,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曲调的意思。一个词牌一个唱法,同一词牌的词唱法一样,所以同一词牌的词语序基本一致。宋朝最有名的就是词。”

我说:“据说苏轼是宋词的代言人。”

张良说:“今天是,当时不是,当时大街小巷最流行的词是柳永的作品,柳永是宋朝版的周杰伦。不过呢,柳永以及其他人的词多是写情的,写男女恋歌和离愁别恨,故有“词为艳科”的说法。而到苏轼手里呢,词赋变了味,一是不那么遵守音律,苏轼的意思是我只是借你们词牌名写诗而已,又没指望传唱;二是题材无所禁忌,包罗万象,还可以写风光景致,写报国雄心,写人生奥秘,甚至言志怀古,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

我说:“那柳永好像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啊!为什么呢?”

张良说:“唐宋八大家主要指散文。宋朝的文人是看不上“词”的,觉得都是民间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

我说:“苏轼看上了!”

张良说:“苏轼,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在黄冈种地,跟农民都能称兄道弟的,真正做到了随遇而安。他自己写过这么一句: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还是这么做的,这在当时是很叛逆的。因为古代文人追求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接地气的性格也造就了苏轼的政治生涯特点:只要到京城就干不住;只要在地方上,就如鱼得水。”

我说:“他的赤壁系列,应该是在黄冈阶段创作的吧,毕竟赤壁就在旁边。”

张良说:“是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在赤壁这个地方完成了灵魂升华的书写,现在赤壁与两大IP绑定了,一是赤壁之战,二是苏东坡。从宋朝起,画家描绘赤壁一定会画上一叶扁舟,里面坐着苏东坡。”

我说:“上初中我都背过这些词,现在也动不动念叨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张良说:“你最应该记住的不应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吗?”

我说:“这哪有小乔更值得回味!”

张良说:“苏轼在黄冈为官期间,关于他的故事太多了,例如《寒食帖》、《河东狮吼》、《定风波》等。苏东坡种的那五十亩地是官地,还会收回的,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沙湖买点地,去的路上,淋了雨,他也没打伞,写了那首《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说:“苏轼即使被贬,也有一种豪放不羁的激情!”

张良说:“话说黄冈是苏东坡痕迹最多的地方,就连老家眉山以及他两次任官的杭州,都没法跟黄冈比。东坡肉也是他在黄冈时期发明的,还有东坡饼。苏东坡真的是一个美食家,还写了不少食谱。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我说:“看来苏轼还是个影响深远的美食家,不得不佩服他的存在!我感觉宋朝对犯错误的官员还是很友好的,被贬了仿佛是去旅游了!”

张良说:“那是唐宋相对比较文明,政治失意者一般下场都是被贬,也允许你在路上发发牢骚,即便坐个牢也还能出来再被任用。到明朝时,大多都是一步到位嘎查,永绝后患。”

我问:“那苏轼后来又被重用没?”

张良说:“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以哲宗年龄太小为由,开始垂帘听政,安排司马光来组建新的政府班子。司马光是保守派,把王安石派系给清理个精光,他又欣赏苏轼的才华,急忙召苏轼进京,半年提拔了四五次。可苏轼看到司马光一伙在清理王安石一派的所作所为时,又恶心了,这不就是典型的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吗!算了,你们还是再把我安排到地方上吧。”

我说:“苏轼是个在朝廷干不住的官!”

张良说:“是的,他后来又被调任杭州赴任,上次是副市长,这次是市长。这次在杭州干了一件大事,组织人清理西湖的淤泥,并且用淤泥建了一道堤坝,也就是今天的苏堤。这一点,苏轼很像范仲淹,走到哪,修到哪,他任职各地时,修了不少“苏堤”。”

我说:“现在苏东坡也是西湖旅游的大IP,旁边有个楼外楼饭店,特色菜之一就是东坡肉。”

张良说:“只能说苏东坡的群众基础好,又懂基层,所以他干地方一把手还是很专业的,只是,他一干好了,朝廷就召唤他。这不,他在杭州刚干出点成绩来,又被紧急召唤回京了,回京依然不适应,再次被调任颍州、苏州、定州,干的依然很出色,也依然在各地修苏堤。”

我问:“苏轼结局怎样,有没有寿终正寝?”

张良说:“王安石变法三起三落,苏轼的仕途同样一波三折。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执政,新党派再次上台,那能有苏东坡的好果子吃吗!他越贬越往南,甚至贬到海南去了。前面我跟你讲过,岭南最恐怖的就是瘴气,把一个人往岭南贬,就是不想再见到他了。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我问:“苏轼后来死于海南了吗?”

张良说:“那没有,苏轼终于熬到了宋徽宗即位,拨得云开见日出,却客死在北归路上。”

我问:“苏轼后来有没有跟王安石和解?”

张良说:“苏轼跟王安石都是大儒,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即便政见不和,也不会影响私人感情,何况王安石曾经为苏轼喊过刀下留人。苏轼特意跑到金陵去看望晚年的王安石,苏轼见面先作揖:拜见丞相。王安石嗔怪道:不用跟我来官场这一套!应该说,俩人在才华、人格方面惺惺相惜。北宋士大夫,胸襟开阔者比比皆是。欧阳修是王安石的政敌吧!他去世之后,王安石特作《祭欧阳文忠公文》,盛赞欧阳修,无一字贬损。”

我问:“苏东坡有没有像其他文人一样,娶个妓?”

张良说:“有的。苏轼在杭州任职时,遇到了才貌出众的歌妓朝云,才十二岁,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看丈夫的确喜欢,就给买下来了,当丫鬟。在黄冈落魄时,苏东坡把朝云升级为小妾,没多久生了一大胖小子,取名遁儿。苏东坡欢喜非常,还写下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遗憾的是,这个娃就在苏东坡去汝州上任的路上,夭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