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不在于运动,不在于喝水,做到这3点就好!

 新用户71068755 2022-04-22


Image

Image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佳句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Image

人到中年,我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调整饮食、加点补品、适度运动,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养身也要养心,心养好了,无事不办。

心是一个人的根本,心气顺了,精神也就足了,不但能延年益寿,还能过得舒坦自在。

养生贵在养心,做好这三点,往往能长寿安康。【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Image

寡言

中医认为:“言为心声,少说话可以养心。”

话说多了,不仅费神,还易惹祸。不如少言,修养心志。

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他就是个寡言的君子。

他为人沉默寡言,一心扑在教育上。

开会的时候,他很少发言,总是多方听取建议。有人问他意见,他总爱说:“吾从众。”他并非没有主见,而是充分尊重教授们的意见,不会武断地下结论。

但事情他一旦决定了,就会二话不说,脚踏实地去做。

正是他的这种做派,让清华大学“笃实”的精神得以传承。

可生活中,大多数人却恰恰相反。春风得意时,不知深浅,多语妄言;遇事不顺时,不知轻重,抱怨连连;与人相处时,不知进退,指指点点。

《菜根谭》有言:“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燥。”

话一多,人就不静了,心也就浮躁起来,还怎么好好做事、实在做人?

少说废话,怡养气血;少些炫耀,免人妒忌;少生抱怨,不起烦恼。

话少心才专,从聒噪的环境中,先安静下来,才能踏实走好每一步人生路。

少言是养心的妙法,是一个人最好的保养,每多一分沉默,就少耗损一分精力,也就多一分面对生活的从容。

Image

Image

 少思

《围炉夜话》中曾说:“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一个人想得越多,心里负担就越重,不仅心灵饱受折磨,身体内耗也会非常大,十分不利于健康。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清晨,智者路遇死神,便问他:“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呢?”

死神回答说:“我要去前方的那个城市,带走100个人。”

智者闻言,难以置信地说:“这也太可怕了!”

死神淡然:“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智者同死神告别后,抄了个近道,先去了那座城市,每遇到一个人,他都会好心地提醒:“请小心,死神会来带走100个人。”

翌日,智者再次遇到死神,他愤愤不平道:“昨天你明明说要带走100个人,可是今天为什么死了1000个人?”

死神看了看智者,非常委屈,“我没有带走他们,那多出来的900人,是恐惧和焦虑带走了他们。”

智者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面对未知时,焦虑、不安是人的本能,我们总会“无中生有”地瞎想,很多时候,还会把事情想得很糟糕,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道德经》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想得多,说白了就是私心太重、杂念太多,担心得不到,害怕会失去,才会精神紧张。

其实,人生一世,该来的总是会来,该走的迟早会走,倒不如少想点,图个清净,少求点,得个安宁。

少思养心,抛开不必要的欲望,心就不累了,人也就开怀了。

这情绪一放松啊,身体机能得到提升,自然延年益寿、健康无忧。 

Image

Image

息怒

曾国藩曾说:“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愤怒之时,人容易被冲昏头脑。以为气的是别人,实则伤的是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行驶的商船上,一位年轻的水手,正怒不可遏地将拳头重重地捶向船舱。

同船的禅师见状,问其缘由。

水手生气地说:“船长明明自己走错航线,导致航程延误,却骂我偷懒,太气人了。”

禅师听后,微笑道:“放下就好。”

水手十分不解:“都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放下?”

禅师反问:“既然都不是施主的错,那为什么还要因为别人的错,而怒气冲冲呢?”

年轻的水手这才恍然大悟,一瞬间怒气全无。

是啊,面对可恼可气之事,不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日常生活中,不公、误解、挑衅时有发生,我们总会感到被冒犯,变得很生气,这虽是人之常情,却不能因此丧失理智,用发泄情绪代替处理问题。

在“如何看待生气这件事”上,王阳明说“守住三条原则,就能万事大吉。”

“一是情绪压一压,言行别出格;二是过往放一放,怒气别过夜;三是静心想一想,转换个立场。”

息怒不止是一门学问,更是养心的智慧。

遇事消消气,把心放宽些,不要总揪住细枝末节,不要紧盯着别人的错误,更不要用别人的过失来折磨自己。

该让让,该退退,该放下就放下,这不是“轻饶”了别人,而是放过了自己。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才是最好的药方。”

及时息怒,身心受益,心宽之人,总是格外有福。

Image

南怀瑾先生曾说:“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人生在世,就是要养好一颗心,困境不怨,来日不忧、琐事不怒。

心好,看什么都好,自然神清气爽,身体好,日子好。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是高官厚禄,不是名利双收,而是修得一颗平静丰富的内心,这便是养生的顶级智慧。

愿各位身体安康,心情舒畅,福气连连。【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作者:贤九,来源: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