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戊土己土都是土,慢慢说到后背痛

 时宝官 2022-04-22

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饮食、睡眠、情志、遗传因素等。当人体感到某个部位不舒服时,可能疾病已经形成。中焦阻滞,气机不通偏于后背,压迫腰部,因腰为肾之腑,所以就会出现肾区胀痛,遗精早泄,阳痿。中焦阻滞,气机不通从后背上逆就会出现后背胀痛,颈项疼痛,后脑胀痛。当中焦气机阻滞压迫膀胱则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胀痛。中焦气机阻滞从前面上逆顶住胃脘就会出现胃脘胀满,再往上冲顶住咽喉就会出现吞咽困难,咽部如有异物、呕吐嗝逆心慌惊悸。从肝胆两肋逆行而上就会出现胸闷,胀满,两手麻木,心慌易怒。

文章图片1

焦气机阻滞冲气上逆出现上实下虚则可发生眩晕,头脑胀痛,口干口苦,心烦胸满,下肢发凉,两脚无力,失眠等症状。中焦气机阻滞还可发生脐腹周围坚硬如石,腹大如盘。在妇科方面中焦气机阻滞则可导致冲任失常发生经带胎产的一些病症。

黄元御所著《太阴湿土》云:“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

阳虚则土实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源总由于湿胜也。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亡于滋阴,此古今之大祸也。 黄元御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说“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 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 祖气之内,合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 中者,土也。 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叶天士之“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 之论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脾有阴( 津)阳(气);脾病有脾阴(津) 虚、脾阳( 气) 虚之别,治脾首当调补脾脏之阴阳。 脾气虚归属于脾阳虚之范畴,二者(气虚、阳虚) 之辨主要是“ 阳虚则寒”、阳虚者功能尤其减退,“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补气乃补阳之基础;脾阴虚,实指脾精(津液)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 津液) 输布。 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五味化源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脾阴不足证,“ 精气不足者,补之以味”,故调补脾之要点在于补气阴。

脾乃太阴湿土,胃乃阳明燥土,胃属戊土,脾属已土,戊阳已阴,阴阳之性区别,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味。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开运。李东桓之法,大升阳气,其治在脾,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若脾阳不远,胃有燥火,则当遵;叶天土之法,养胃阳之法,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通,胃宜降则和,脾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胃为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正所谓:张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正所谓胃宜降则和,非用辛开告降,亦非若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目凉温润,以养胃阳,则津液自复,使之通降。

从中焦出发,建立长期的治疗方案,脾土自衰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汤;湿浊盛者芳化,理中汤加苍术、藿香、白蔻、砂仁等;木不疏土用生芪、桂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