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简斋疏和涤痰汤

 阎浮提地 2022-04-22

张简斋(1880~1950):金陵名医,其保留的五十六首经验方凸显出轻灵、疏化、宣通等特点。特别是第三十方“疏和涤痰汤”,乃是四逆散与温胆汤的加味方,主治痰湿实证之失眠。方药为:法半夏、炒竹茹、炒柴胡、赤茯苓、赤茯神、炒枳壳、炒白芍、橘皮、生甘草、九节蒲、炙远志。在张氏的经验方中,温胆汤的影子随处可见,由此可见一斑。

体会

初见温胆汤,似乎有平淡无奇之感。后来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与探索的深入,逐渐加深了对它的认知。对此,笔者有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其一,温胆汤及其演化方的临床应用,常见于两类疾病,一个是消化系统疾病,常以痰湿中阻导致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等为见证;另一个是神经精神疾病,常以痰迷心窍、痰阻脑络等为见证。其二,温胆汤的证候指征,舌象比脉象更为重要,舌苔腻是凸显指征。如果不是腻苔,而是薄白少津苔,或舌面红赤无苔,可能不是温胆汤适应证,应另当别论。其三,口中气味异常亦是应用温胆汤不可忽视的应用指征。如口苦、口黏、口臭,或口中有秽浊之气,或口中泛泛有涎,甚或睡眠时口流唾液等。另据临床报道,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脂质代谢类疾患,如高脂血症,脏腑囊肿,皮下结节、增生等;有些肿瘤疾患,辅以温胆汤演化方治疗,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从温胆汤的组成与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首方子的变化关键在于配伍的增减,而配伍的增减是依据证候而变化的,证候的变化确定了方药的变化。正如张仲景所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强调“脉证”第一的思路,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则,这也是中医学“守正创新”的前提。(毛德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