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怪病奇方温胆汤的机理探讨

 tengshouneng 2013-08-02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  

    温胆汤主治气滞痰多,而“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故温胆汤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方自《外台秘要》以后,医家仿效其法,予以加减,应用于临床,更加拓展了温胆汤的适应证。

    追溯其源,温胆汤系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之橘皮竹茹汤和半夏加茯苓汤增减而成。

   《千金要方》所载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六药组成。

    宋*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则增入茯苓、大枣以健脾化湿,主治范围也不仅限于“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详,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则又加入人参,方末还指出:未效加远志、五味子、蚌粉炒枣仁。

    明*王肯堂在此方的基础上添入熟地,方称十味温胆汤,其益气养阴安神之力较强。

    清*沈金鏊在《三因方》中加入柴胡、香附、人参、桔梗,名为参胡温胆汤,理气之功显著,主治肝郁痰热所致的心肝两虚而善悲。

    《医宗金鉴》所载加味温胆汤有两方:一方加麦冬、黄连、灯心,主治小儿胃热,食入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色赤;另一方加黄芩、黄连、麦冬、芦根,治疗妊娠恶阻,心烦愦闷,喜欢凉浆。从两方增入的药味来看,是增强清热之力。

    此外,《六因条辨》的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之失眠、眩晕;《济生方》的涤痰汤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以及俞根初的蒿芩清胆汤,均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

    温胆汤之所以能疗痼疾,起沉疴,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甚至怪病,关键在于随证加减。如方中二陈、生姜偏温,枳实、竹茹偏凉,只要增减其量就可以改变其寒热属性。若痰气郁结之证,痰湿重则加强化湿豁痰,气郁重则加强行气理气。若兼有他证,虚则并用补法,其中有补气、养阴、通阳之不同;若热重则增强其清泻之力;挟瘀则加强活血之品。在辨证用药的同时,也应结合现代药理知识,如精神系统疾病则加镇静安神作用较强的中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则增强活血化瘀类的中药,而需要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时,又酌用黄芩、黄连、大黄等。酌情使用,谨守病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