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赢的真相(中)

 羊梨笔记 2022-04-22

在上集节目里,我们讲到了双赢有初阶高阶之分,讲完了初阶双赢的真相,这一集节目,就来讲高阶双赢。

初阶双赢的本质,是单一维度的交易,是零和博弈。高阶双赢的本质,则是复合维度的交易,也就打破了零和的局面。

还是拿卖鱼举例子。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无论最终以多少钱成交,买了几条,它的交易维度没变,始终还是拿钱买鱼这么单一一个维度。我还价还多了,你就赚少了,这是零和博弈。

但是,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几个条件,情况就变了。

打个比方,这场交易发生的时间是在天色很晚的时候,菜市场马上要关门了,也没啥顾客。鱼贩就剩下这么几条鱼,如果卖不出去,就要臭了。

这个时候买家说,你给我多便宜一点,我把你这几条鱼全买完,实质上就增加了一个交易维度。这次买鱼交易,就构成了一个复合维度的交易。

怎么理解呢?我们把它拆开,这个交易由两个维度构成:

第一维度,顾客拿钱买鱼,顾客是买家,支付的是金钱,鱼贩是卖家,供应的是鱼;

第二维度,顾客向鱼贩供应了一个去库存的解决方案。这个维度里,鱼贩是买家,支付的是让利的差价,比方说原先咬死30才卖,现在肯松口到25,就是支付了5块钱的差价。而顾客呢,在第二个维度里变成了卖家,供应的是清理库存的解决方案,我把你鱼买光,你不用再担心鱼发臭了。

买鱼的享受到了超级低价,卖鱼的解决掉了库存的后顾之忧,这样的复合交易就升级成了高阶双赢。

再打个比方,买鱼的是个性子非常热心的大妈,跟鱼贩讲,你跟我多便宜点,回头我跟街坊邻居多夸夸你家鱼好,让他们都上你这儿买。卖鱼的一琢磨,成嘞!就这么着!后来大妈享受到了市场上的最低价,回头给鱼贩带来了七八个新客户,自己还成了回头客。

这样也是增加了一个交易维度:

第一维度,还是拿钱买鱼。

第二个维度,就是顾客向鱼贩供应了一个口碑营销的解决方案,买鱼大妈成了卖家,鱼贩成了买家。

交易维度拓宽的结果就是:买鱼大妈享受到了优惠价,卖鱼的增加了客源,还积累了好口碑,同样实现了高阶双赢,

无论是前一个例子的去库存也好,还是后一个例子的口碑营销也罢,在这两个例子里,我们可以从小见大,尝试挖掘出一些高阶双赢的共性规律,这些规律也就是上集节目结尾处提到的“双赢定理”。

双赢定理第一条,高阶双赢(也就是真正的双赢),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交易维度。

注意交易维度不等于交易次数,如果维度不拓展,买再多次鱼,也还是零和博弈。只有拓宽交易维度,才有可能摆脱零和。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交易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本质是分工,分工的基础是专业化。

在正常的交易里,卖方都要比买方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用经济学术语讲,就是边际成本更低,更加具有比较优势。

比如在买鱼的交易里,普通城市老百姓想去抓鱼、钓鱼,很费劲,但鱼贩子要搞来鱼就要简单得多,这是作为卖方的鱼贩,比作为买方的城市居民边际成本低。

而在口碑营销的那个例子里,鱼贩不住小区里,也没空跟小区里边那些居民们八卦攀关系,他想打广告做宣传就会很费劲;而买鱼大妈整天没别的事尽跟人唠嗑,说一句谁家鱼新鲜、谁做生意靠得住这样的话,那就是张口就来,花不了什么成本。

所以鱼贩向顾客供应鱼,买鱼大妈向鱼贩供应口碑营销解决方案,这些背后都是由于边际成本低廉而带来的比较优势。

也就是说,每个维度的交易背后,都有一位具有比较优势的供应方。如果交易维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卖方有优势,也就是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只有把交易维度拓展到两个以上,才有可能让双方都有机会发挥出比较优势来。

由此也就能推导出双赢定理的第二条:在不同维度的交易里,交易各方必须兼顾扮演买方和卖方。

就好比大妈在买鱼维度里是买方,在口碑营销维度里是卖方。这一点结合刚才我讲的比较优势理论就很好理解,你必须扮演卖方,你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在高阶双赢里,交易双方都必须既是买方,又是卖方。我把我更擅长的东西供应给你,你把你更擅长的东西供应给我。

于是,就导出了双赢定理的第三条:在高阶双赢中,每个人在买方交易里获得的额外效用都为正数,而且都高于各自在卖方交易里支付的成本。

讲人话就是,我在买东西时,你得给我有额外优惠,优惠的幅度,能罩得住我给你提供好处时所花费的成本。换做你也一样。

还是以卖鱼的那两个例子为例:

如果是去库存的案例,从顾客角度讲:这么晚了眼看着没人要这几条鱼都要糟蹋掉,我把你鱼都买光,解决你这么大麻烦了,你起码得额外再便宜我点吧?

如果是口碑营销的案例,从顾客角度讲:我给你拉了那么多新客,你也得额外再便宜我点吧?如果我给你了这样那样的好处,你还不给我便宜,卖得甚至还比卖其他人更贵,那算哪门子双赢?

换过来,从鱼贩的角度讲:他得是确实天色很晚要收摊,鱼眼看着卖不出去,才会愿意给顾客让那么多利。要是大白天的,你不买有的是人买,那么顾客向他兜售的去库存方案,吸引力就很低,就不值得用便宜那么多钱的成本来交换。

所以,双赢定理第三条,虽然比较拗口,但是它揭示了双赢的本质:只有每个人的收获的总效用都明显高于他们支付的总成本,才是真正的赢,才是脱离了话术包装和营销欺诈层面、并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双赢,也是七个习惯所倡导的双赢思维。

前面的内容呢,为了解释方便,用了买鱼卖鱼这样很市井的例子来讲解高阶双赢。不过,买卖鱼这种小事,都属于不重要不紧急的第四象限,赢不赢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但如果我们把高阶双赢运用到重要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那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威力。绝大部分比较优秀、成功的人士,都善于在自己的第一第二象限用好双赢思维。

下集节目里,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个纵横捭阖、死局做活的双赢故事,从中可以领略一番,双赢思维用好之后,将是怎样一副景象。我们下集见!


本期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书系列节目第十八集,前面的节目请点击:
第一集:继勇气系列之后,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第二集:在当今时代强调个人品德,是不是有些老土过时?
第三集:为什么人生操作系统如此重要?
第四集:做一个“独立”的人,更要敢于做一个"互赖"的人
第五集:“高效能”和“成功学”,不是一码事
第六集:情况再坏,你也总有选择的自由
第七集:给“影响圈”理论打个小补丁
第八集:预防职场中年危机?试试复利思维
第九集:不纠结的人生,需要先确认你的生活中心
第十集:《被讨厌的勇气》和《七个习惯》这点犯了冲,该听谁的?
第十一集:撕掉你的计划表吧!高效的时间管理,试试这样做
第十二集:又不自律啦?别慌!那是攒“颓废值”!
第十三集:人一多就拘谨?这个“缺点”不用改!
第十四集:双赢为什么这么难?
第十五集:要想影响别人,先要被别人影响
第十六集:七个习惯中这个最难,因为它一个巴掌拍不响
第十七集:双赢的真相(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