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酗酒是一种病

 繁星1 2022-04-22

酗酒的“酗”,是一个被错读率很高的字。在中国,在大庭广众之下,会有许多人面不改色地将其读成“汹酒”。其实,酗酒不能活生生地读成“汹”因为这的确是个错误的读音。但是,“酗”的本意中,却包含着“汹”的意思。《尚书·微子》说酗是:“我用沈酗于酒”。对此,远在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解释为:“以酒为凶谓之酗”,说的是人在酒后行凶撒酒疯就叫“酗”。所以说,人们将“酗”读成“汹”,虽然读错了音,却也歪打正着地读准了字义。

酗酒是人类古老的异常行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酗酒的故事与传闻从来都不绝于耳。曹操举杯、刘伶迷醉、李白畅怀、苏轼把盏,都是些千古佳话与美谈。然而,把酗酒作为一种疾病来定义、来认识,却是人类近百年来的事情。

酗酒是一种很难定义、也很难研究的复杂疾病。之所以难下定义,是因为酒精已经在人类血液的长河中潺潺流淌了五千年。并且,由于地域、气候、人种和文明程度的差异,对于饮酒之人来说,“适量”二字是永远也无法确定的一个标准,因为醉与不醉似乎与一个人饮酒多少无关。最后,国际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从而制定了酗酒作为一种疾病的核心概念:一个对酒精形成生理依赖,如果不持续使用就不能保持正常行为的人,可以诊断为酗酒者。这个诊断的定义如果翻译成生活化的语言,就应该这样来讲:酒是那人的命根子,喝了酒他还能做点事;不喝酒,他就什么也不能干,甚至活不下去了。

世界上有七大烧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龙舌兰、杜松子、伏特加和中国白酒。对于这些酒精含量在40%以上的烈性酒,每个不同肤色的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喝法,喝下去的总是那些或多或少的酒精制品。所以,科学研究证明,酗酒是一种可以传播的疾病。

首先,酗酒之病是可以遗传的。酗酒之人的子女和兄弟姐妹的“酗率”,一般要高出平常人3~5倍,所以,酗酒具有家族性,往往会形成一个酗酒的群落。其次,酗酒群落发展的结果,使得酗酒有时候会变成一个民族病。在中南美洲的雨林旁边,当你看到用甘蔗蒸馏而成的朗姆酒不断的燃烧出男女狂欢的激情,看到那些昼夜痴醉的人,时时也会有一丝担忧滑入心底。在欧洲北部,政府禁酒的法令断断续续颁布与废止了多次,反对酗酒与反对禁酒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至今也没有分出输赢。

酒被许多民族誉为“生命之血”、“生命之水”和“上帝的使者”,它的确可以让人欢乐和愉悦。然而,它的底线应该规划在“酗”之上。因为“以酒为凶”的喝法,除了让人失去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人品格不在,其人尊严不存。

酗酒是一种病,病在生理依赖的层面;然而依赖也是一种病,是酒中的哲学,是人的精神失衡之后的绝望,是一种活着的死法。

所以说,酗酒是一辆装满人体躯壳的直通车——在死亡之路上飞驰。

小编最近在读刘剑的《医学是个什么东西》,内容引人,语言风趣,见解独特,最近都会和亲们分享,以上摘自其中一篇,望喜欢^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