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种木 百年种德——从姚燧《乔木堂记》看巩昌汪氏的家风

 晨雨声工作室 2022-04-22


2022年第035期||总第781期

艺海风│781期


十年种木  百年种德

——从姚燧《乔木堂记》看巩昌汪氏的家风

王长华



元代著名文学家姚燧,与巩昌汪氏家族的关系可谓相当深厚。他先是应邀为汪世显的长子汪忠臣撰写了《神道碑》,并赞颂汪忠臣说:“乃推隽功,潜不自张!”这与元朝廷赐赠给汪忠臣的谥号“忠让”,非常一致。

汪忠臣去世后,多年跟从汪忠臣的营中老将也经常说:“忠臣公为人信义厚道,他的两位孙子汪安昌、汪必昌做人更加信义厚道,将良善的家风一直延续下来。”

姚燧在为汪忠臣所作的墓志铭中也赞颂说:“公有令孙,人曰公似;虽华其年,已践公位。”

正是因为姚燧和汪氏家族有着如此良好的关系,因此,时任怀远大将军、庄浪路总管的汪安昌(即汪忠臣之孙、汪惟易之子),才再次请求姚燧,为其所建造的“乔木堂”,撰写一篇文章,这才有了《乔木堂记》问世。

在文章开头,姚燧先是引用了孟子关于“乔木”和“世臣”的典故:“余读孟氏书,至'所谓故国者,非谓乔木而谓世臣 ’者” ,由此而生发感叹。

姚燧还善写散曲及各种小令

《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东汉赵岐注释说:“所谓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

显然,姚燧引用孟子这句话的目的,意在说明,汪氏家族堪称当朝“世臣”。

接下来,姚燧感叹说,汉代的那些列侯,他们的祖先蓬头胼足,艰苦创业,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才得以封侯。而他们的子孙,凭仗着君王的信赖和民众的拥戴,对来之不易的荣誉不加珍惜,骄横放纵,传承了仅仅一代,就因为犯罪而被褫夺了封号。

列举了历史上的教训之后,姚燧笔锋一转,说汪氏家族和这些汉代的列侯大不一样,堪称功勋累累的世代旧臣。

为什么这样说呢?姚燧列举了汪氏家族从汪世显以来的父子、祖孙所建树的功绩:

义武公(汪世显谥号为“义武”)由于金国覆亡(1234年),第二年就率众来归。按照国家旧例,仍然据有陇西二十四州之地,其地介于西羌、吐谷浑、氐族和西凉之间。他率领麾下将士,首次攻破设防严密的蜀地,致使其地残破。几个儿子中,功绩显赫的,有忠让(汪忠臣)、忠烈(汪德臣)、忠惠(汪良臣),还有忠烈之子贞肃(汪惟正)。忠让忠厚谦虚,推荐其弟(汪德臣)继任巩昌便宜都总帅一职, 而忠烈跟随宪宗皇帝(即蒙哥大汗)攻伐蜀地,鞠躬尽瘁,效死沙场;忠惠斩杀叛将于敦煌,贞肃擒杀叛王,国家都将他们视为“西陲长城”。此外,汪氏家族中,担任将相使牧的,还有二十余人,他们名闻以当世,累世被封为侯,也毫不惭愧!

姚燧《牧庵记》

世祖中统末年,朝廷诏命褫夺各路诸侯的封地,使他们不得世守其土,更不允许各地使牧州的官职,在家族内部承袭。但只有汪氏一门,其官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军权先后继承,高位相继承袭。自乙未至庚戌,延续七十六年,世代沿袭,守其土而不变,这并非历代圣人对他们有所偏私,而是因为他们做事有始有终,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呜呼!不说他们是故国世臣,再能拿什么比喻他们呢!当世名臣之中,恐怕少有能够和他们相比的!

接下来,姚燧述说了撰写《乔木堂记》的缘由,是应汪安昌之请:

忠让之孙、怀远大将军、庄浪路总管安昌,将其所建造之堂,命名为“乔木”, 请求我撰文记之,并且说明原因:

国本之巩固,当然不能仅仅依赖乔木。正因为如此,就是没有乔木也知道其为故国,为什么呢?世臣对于国家开创的贡献,就像种树,从草木发芽,种子外皮裂开就开始精心培育,继而适时灌溉,才长成两手合围之木。只有轻易不加以刀斧,才能使树木茁壮成长,全其天年,而后才能长成乔木。其中,长得极其高大的可达到百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之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世臣离去,故国变迁,那么,树木有何颜面而独自存活于世间?反而极有可能为匠人寻到,被刀砍斧锯了!即使嫩芽萌生,枝条繁茂,也会被打柴砍草之人割掉,被牛羊吃掉,最终成为寸草不生的荒山!

人们种树之时,必须考虑到南北气候的差异,以及哪种树比较适宜。南方气候炎热,树木枝叶茂盛,就是经过凌厉的寒冬也不凋零,到了春天就新叶挺出;秋天到了开始衰败,就是说,乔木的生长,也必须遵循自然之道,所种树木才能够茁壮成长,高大挺拔。《尚书》载,“惟扬南有新木”;《诗经·汉广》中也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的诗句。北方气候寒冷,树木生于春天,长在夏天,秋天零落,冬天则隐藏,因此生根才有半年的时间。陇西地方,最先感受到秋天之气,气候很早就开始寒凉了,因此乔木的生长,要迟于其他地方,而且比其他地方更甚。因而司马迁说:“十年种木,百年种德!”就算种活一棵树,生长十年,才能长成双手合围之木。

姚燧书法

文末,姚燧总结说,虽然你们汪氏祖宗在种树的同时,也相当于在种德,从当初至今,已有七十六年,但所种之树,今天未必能够长成百寻之高。所谓百寻之高,不长到千年恐怕不能达到。您能知晓尊祖的种德之难吗?就算从自身开始就种树种德,但对你们的子孙而言,是否仍然期望所种之树达到百寻之高吗?千载之后,国家之本更加巩固,而世臣之辈数更多,作为乔木,难道不是与故国世臣相始相终吗?

姚燧撰写《乔木堂记》的时间是元武宗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离他去世的1313年只有三年。他所看到的,是汪氏家族在开创基业之初的三世五公时代,也就是从汪世显归附蒙元以来76年间的情况。而汪氏家族,绵延有元一代,人才辈出,涌现了“三王十国公”的盛况,这不能不说是乃祖“十年种木、百年种德”的结果。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