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风新韵第十四期】孟子思想中的乡贤文化

 情缘半岛 2022-01-18

图片

图片

摘要:乡贤文化是孟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讲的“善士”“巨室”“世臣”这三个概念,比较切合人们所说的乡贤。倡性善、行仁政、做大丈夫是孟子论乡贤文化的三个重要方面,并把内圣外王当作乡贤的标准。小乡贤是指深受圣贤影响的人,大乡贤是指他们同时即是圣贤。中华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故乡,孟子思想与乡贤文化的深刻关联发人深思。

文|杨海文

孟文晴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榜样可以是北方的、南方的,可以是别人家的、我们家的。如果把榜样具体到乡贤的范围,他就成了我们家里的人。我们家里出了这么好的榜样,他对于家人、对于这个家的世世代代,一般胜过对于其他人的影响。孟子没有讲过“乡贤”这个词,但乡贤文化实际上是孟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先看三段话。

第一段话是: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0·8①)

在孟子看来,一个乡有好人,全乡的好人会互相成为朋友;一个国家有好人,举国的好人会互相成为朋友;天下有好人,普天下的好人会互相成为朋友。孟子由此引申:我跟天下的好人交朋友还不满足,那我还要跟古人交朋友。怎么跟古人交朋友呢?就是吟诵他们写的诗篇,阅读他们写的书籍,理解他们是如何为人处世的。所谓“是尚友也”,点明了诵诗读书、知人论世是跟古人交朋友的重要途径。

善士即是孟子常说的贤人、贤者。如果把“一乡之善士”理解为乡贤,孟子的意思是说:我们既要有全国、天下意义上的榜样,还要有同一个地方的榜样。同一个地方的榜样对于当地的文化传承与道德发展,比“外来的和尚”所起的作用更大。这是因为我们不仅了解榜样本人,而且了解榜样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上下几代,甚至知道榜样小时候做过哪些调皮捣蛋的事,知道榜样有时候不拘小节,但临大节而不亏。在乡亲们眼里,乡贤不是粗线条的,而是立体、丰满的,既充满生活情趣,又能把道德感、正义感塞于天地之间。在这一意义上,“善士”是孟子对于乡贤的第一个理解。

第二段话是: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7·6②)

在孟子看来,做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不得罪于巨室”即可。赵岐(?—201)注:“巨室,大家也。谓贤卿大夫之家、人所则效者。”(《孟子正义》卷14录)③“巨室”的字面意思是大房子,比喻那些地位高、声望好的当地人。这些人的影响力极大:他们敬慕的东西,就是国家敬慕的东西;国家敬慕的东西,就是天下敬慕的东西。所谓“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揭示了德教始于榜样、流行四海的浩大气象。

从现实角度看,我们做任何行政工作,总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你新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如何迅速、有效地铺开工作?如果你知道新单位有一些人,他们的道德品质好、工作能力强、很有影响力,那你上任伊始,就应该跟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马上把工作开展起来。在这一意义上,“巨室”是孟子对于乡贤的第二个理解。

第三段话是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2·7)

在孟子看来,故国有长得很高大的树木,但不能只把故国理解为长满乔木的地方,因为故国是指有一批世世代代生于斯、老于斯的大臣。“故国”让人想起“故乡”的概念。我们现在再说“每个人都有故乡”这句话,好像不能成立了。城市化进程推平了我们常说的故乡,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不存在了,那里已经沧海桑田、面目全非。所谓“有世臣之谓也”,写照了我们每个人在文化的意义上都有自己的故乡,都有自己的故国。它可以不与那些自然的东西太有关系,但绝对离不开一批把传统继承下来、把道德维系下来的旧邦新命、继往开来之人④。在这一意义上,“世臣”是孟子对于乡贤的第三个理解。

乡贤是人们崇敬的好人,乡愿(14·37,写作“乡原”)是人们鄙弃的好好先生。孟子讲的“善士”“巨室”“世臣”这三个概念,比较切合我们今天说的乡贤。从接受心理学看,乡贤是我家乡的好人,与我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让我倍感亲切,而且能对我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是我的老乡,他与我有地缘上的亲近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与乡贤在文化习俗、饮食习惯、说话口音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份亲切感越强烈,乡贤对于当地人的影响就越大,乡愿在乡里乡亲那里就越没有市场。

哪些人是孟子的乡贤呢?孟子曾说:伯夷是圣之清者,伊尹是圣之任者,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孔子是圣之时者(10·1)。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他不是邹城人。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他也不是邹城人。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和气的,他的食邑位于今天的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村⑤。孔子是圣人里面最与时俱进的。人们一般说孔子是曲阜人,但孔、孟都在邹城出生⑥,孔子其实是邹城的乡贤。

把柳下惠、孔子视作邹城的乡贤,他们有哪些品质最能影响后人呢?首先是柳下惠的“和”。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我都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即使有人诱惑我,我也坐怀不乱。柳下惠作为邹城的乡贤,带给人们一种和平之气,而且,其中内含着一股刚硬。其次是孔子的“时”。每个时代都会发生无数的变化,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上总会遇到不断变化的各种事情,与时俱进是人们审视时代、度量人生的重要理念。无论是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生态文明建设,人们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自己,这就是与时俱进。“和”与“时”是柳下惠、孔子这两位乡贤给予人们最大的启迪。

今天人们讨论乡贤文化,承认乡贤深受圣贤影响,但并不认为他们与圣贤属于同一范畴。拿这个约定俗成的前提,可以游刃有余地解析某村出现了一位乡贤,却不能实事求是地评判和圣柳下惠、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这三位邹城的乡贤。我们对于乡贤理应做出区分:小乡贤是指深受圣贤影响的人,大乡贤是指他们同时即是圣贤。从后者看孟子这位大乡贤的思想影响,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第一是倡性善。孟子提出性善论,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性善论包括性本善、性向善两个层面⑦,它给予人类向前发展的信念与力量,引导人类在正义、善良的方向上不断向前发展。从养生的角度看,性善论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就是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凡是内心善良、干净、纯洁之时,即是身体健康之时。反之,如果你心乱如麻,欲望翻江倒海在流动,即使你的身体看起来强壮,其实也经不起三打两打。性善论能够保证人们在修身养性的时候,内心变得干净、平和、宁静,促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古往今来讲孟子的人极少把性善论与那种医学意义上的健康直接联系起来,这一点事实上是很重要的。

医圣孙思邈(581—682)的《备急千金要方》卷1《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⑧如果没有恻隐之心、慈悲之心,你就成不了真正的大夫。医者父母心。唯有秉持慈悲之心、恻隐之心,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夫。医生的使命是从外面让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如何从里面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呢?那就是相信性善具有一种让自身健康起来的直接的力量。

第二是行仁政。让统治者行仁政是孟子王道政治学的主题,有很丰富的内涵,有很具体的措施。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提倡各级官员“为民父母”(1·4,2次;2·7,1次;5·3,2次)。官员自称“为民父母”,老百姓则把他们称作父母官。有人觉得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是封建主义的表现,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平心而论,以前称作父母官,现在称作人民公仆,两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⑨。所谓父母官,说明地方官与当地人民是一种家的关系;所谓人民公仆,多多少少遮蔽了地方官与当地人民那种家的关系。

人都是有家的,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让人心觉得最安全。“为民父母”的说法,并不是始于孟子,而是渊源有自。《尚书》两次提到“作民父母”,《诗经》两次提到“民之父母”⑩,就是把官员比作父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官员仁、廉、公、勤,要努力做好百姓的父母官⑪。现在把“父母官”改为“人民公仆”,有其现代的含义。但是,在获取现代含义的同时,未必非得抛弃古代的含义。正因此故,我们谈孟子行仁政,特地提到“为民父母”这一观念。

当代官员“为民父母”,说难也很难,但应当把它当作一个目标、一面镜子。老百姓是比较苦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为民父母”的心态,老百姓的困难就会解决得更好一些。放勋(尧)说:“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5·4)意思是说:你们劳累了,我安慰你们;你们犯错误了,我帮助你们;你们有困难了,我扶持你们。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使自得之”是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一个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各得其所、得其所哉。不管是高贵者、富有者还是贫贱者、贫穷者,每个人在世界上都要有各得其所、得其所哉的一个位置。“自得之”就是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弱势群体为例,乞丐能吃上午餐吗?流浪汉能住进房里吗?五保户能安度晚年吗?一旦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稳了、做好了,人们才能更上一层楼,既去帮助别人,更让别人跟自己一起发展,这就是“从而振德之”。在孟子看来,抵达“行仁政”的境界,落实在“为民父母”这里。

第三是做大丈夫。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功利化。在功利化的背景下,你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要出门,你啥东西都不用带,只需带个手机,因为手机绑定了你的银行卡。人日益变成了能用1、2、3、4、5、6……表示的一串数字,人的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计算,功利主义越来越盛行。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是把学生培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很聪明,但极其自私;他们不违背游戏规则,懂得采取貌似合理合法的手段达到自己的自私。用理想主义的道德标准看,你会觉得他们虽然精致,但太利己主义、太没有关怀了。当此时也,孟子讲的大丈夫气概,是对治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一剂猛药。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2)既然是“大”丈夫,要做到就是很难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给50元让你杀人,傻瓜都不会干;给50万元让你杀人,会有傻瓜干;给5000万元让你杀人,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傻瓜干。人的价值正在大面积地被折算成一串数字,让大丈夫气概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刻不容缓!孟子还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2)住进天下最宽广的房子,这是仁;站定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这是礼;走上天下最广阔的大路,这是义。仁、礼、义是大丈夫气概的伦理道德内涵。孟子说的这六句话⑫,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倡性善、行仁政、做大丈夫是孟子论乡贤文化的三个重要方面。在孟子看来,乡贤是内圣外王的。所谓内圣,是说仁义礼智乃是天之所命,长在自己的心里,扎根在自己的心里,是从心里自然而然流出来的。所谓外王,从刚的一面说,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柔的一面说,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5·4)。把内圣外王当作乡贤的标准,意味着大乡贤是小乡贤的榜样。任何人要成为乡贤,都必须以圣贤(大乡贤)为榜样,千锤百炼,真金不怕火炼。

乡是小的国,国是大的乡。孟子既是“一乡”的贤人(小乡贤),更是“一国”“天下”的圣贤(大乡贤)。在“全球化—落地化”的当今时代,中华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故乡,孟子思想与乡贤文化的深刻关联发人深思。

(2017年9月2日据2017年7月4日邹城市唐村镇“孟子思想与乡贤文化”座谈会发言录音稿整理修订而成)

①此种序号注释,以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为据,下同。

②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

③[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上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3页。

④正如张元济的《印行〈四部丛刊〉启》所说:“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知新温故,二者并重。”(《张元济全集》第9卷《古籍研究著作》,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页)

⑤参见杨树林、王霞:《看庄的传说》,山东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第44—51页。

⑥邹城市火车站广场并排矗立着“孔子诞生圣地”“孟子诞生圣地”两块石碑(参见刘培桂编著:《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459、460页),正所谓“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14·38)。另外,邹城市宋家山头村有祭祀孔母颜徵在的颜母祠。

⑦参见杨海文:《孟子心性论的逻辑架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7—8页。

⑧[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下栏。

⑨有论者指出:“在今天的语境之下,现代人对于君民之间的这种'为民父母’的说法,往往十分反感。为何孔子不提'人民公仆’,而赞成'为民父母’的说法?说君主和为政者应'爱民如子’,其实恰恰是从'爱’的角度立论,而非从权力角度言说的。”(宋立林:《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14页)另有论者指出:“儒家政治理想乃是以家拟国,这就意味着国家不是基于暴力而是基于伦理。”(李若晖:《〈黄帝李法〉与秦汉军事国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26页)

⑩《尚书·周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0页中栏)又,《周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同上书,第190页中栏)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同上书,第419页下栏)又,《大雅·生民之什·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同上书,第544页上栏)以《诗》《书》为核心文本的诗书文化曾对孟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又,《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第1675页上栏)《孔子家语·论礼》:“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13年版,第324页)又,《汉书》卷23《刑法志》:“《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4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79页)“民之父母”“为民父母”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⑪参见杨海文:《仕而廉则优:重读孟庙官箴碑》,《南方周末》2017年9月14日,B19版《自由谈》。

⑫2017年7月10日,陈来先生在邹城市召开的“孟子思想与党风廉政建设”研讨会上,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称作“孟子六句”,以与“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对应。这一发明极具启发意义。另,有关《孟子》6·2的阐释,参见杨海文:《“大丈夫”的精神风貌》,《中华读书报》2017年2月8日,第15版《国学》。

原载《关东学刊》2017年第10期,第40—44页。

杨海文简介

图片

杨海文,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现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审、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学科编辑,兼任中国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孟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侧重孟子思想及孟学史研究。

编辑 | 谢以卓

审核 | 房亚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