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唬人的国学十二道 全面剖析,正本清源

 王哪儿蹽儿啊 2015-09-11

不知何时何人何机构,编撰了所谓的国学十二道,大肆在网络和国学爱好者中传播,现抄录如下: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 12、禅宗-生死之道。这样浅薄、偏颇、武断的认识和概括,不仅会误人子弟,贻害后学,也定会不利于国学的创新与发展。

1.孔子之道仅仅是为人之道吗?

太史公曰:“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夫子为学、为礼、为政等重要思想哪去了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道德家。孔子的思想绝不仅仅是一个“为人之道”所能概括,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立身立功立言。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讲教育,讲学习影响了中国教育两千多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孔子还教育人为政,《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居北辰而众星拱之。”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政治学说,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对中国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

2.老子之道仅仅是处事之道吗?

明太祖曰:“朕虽菲材,惟知斯经(道德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老子自然之道、治国之道等岂是“处事之道”能表?

老子讲的“道”,包含了宇宙本体、变化规律、为政治国、养生、处世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含弘光大。处世之道,只是其中一个不太重要的部分。

作为宇宙论,老子的“道”产生天地万物,养育天地万物,而且是天地万物毁灭以后的最终归宿。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柔弱胜刚强”,这些都不是所谓的“处世之道”。

3.庄子之道仅仅是养性之道吗?

太史公曰:“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鲁迅说:“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对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道教发展的贡献呢?

首先,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庄子说,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庄子的道也是化育天地万物的“道”。

其次,庄子讲“逍遥”。逍遥是一种生存的状态,是一种“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自由状态。这绝对超越了“养生之道”。

再次,庄子讲“道通万物”,万物的分别,高矮长短美丑贵贱等等,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从道德角度看,万物、生死都是一,“道通为一”。

4.孟子之道是君臣之道吗?

明太祖曾作《孟子节文》,删掉了《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章句,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一些言论“非臣子所宜言”,还恶狠狠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后在大臣们的力柬下才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况亚圣的性善论、民本思想、大丈夫精神等以“君臣之道”能涵盖吗?

孟子的确讲到“君臣之道”,但这却不是孟子思想的重点。

首先,孟子提倡“仁政”,仁政讲的是统治者如何对待天下、如何对待人民。而不是讲君臣之间的关系。“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其次,孟子讲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些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是人心中善良的种子。这绝不是“君臣之道”。

再次,孟子讲养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报矿两个方面,一个是悟道,一个是行仁义,“配道与义”。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这决不是“君臣之道”。

5.荀子之道是学习之道吗?

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那么您就是只读过《劝学》的中学生水平而已。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荀子对法家及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荀子是法家创始人韩飞子的老师,荀子和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的不同方面。如果荀子仅仅讲“学习之道”,他不可能成为大思想家。

首先,荀子讲“天道”。天道是不变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完全是客观的,天没有人格的意志,客观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不是“学习之道”。

其次,荀子强调人的力量。“治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这些思想烛照华夏儿女不断开创未来。这不是“学习之道”。

再次,荀子讲性恶。人心本恶,人心中善良的东西都是后天获得的。这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说。所以,荀子非常强调“礼乐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改造教育作用,这不是“学习之道”。

6.禅宗之道是生死之道吗?

禅宗又名佛心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有点禅宗常识的人都晓得。不明心性,妄说生死,犹如痴人说梦,小心落得野狐之身啊!

禅宗是佛教一个重要的流派,也是佛教各个宗派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派。从大的方面讲,禅宗讲的“道”,就是佛教的“道”。因为佛教的各个派别,最后都是追求同一个结果,只是各个派别的实现方式不同,选择的法门不同。

佛教首先讲的是“觉”。佛的意思就“觉”,而且这个绝有三个含义,自觉、觉他,究竟觉。佛陀不仅自己觉悟,觉行圆满,而且致力于觉悟众生。觉悟了就超脱六道轮回,得大自在,这绝不是“生死之道”所能概括的。

7.孙子之道是韬略之道吗?

这个概括尚可,但后世尊孙子为兵圣,以“用兵之道”言之岂不更准确?《三苏策论.孙武论》曰:“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8.管子之道怎么成了教练之道?

这纯属个别教练技术和成功学讲师的胡说八道。先不说管子的法家思想及其所成就的霸业,看看孔子他老人家对管子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子》一书,包罗万象,将其归结为教练之道,简直就是无知小儿的行径,害人不浅。

首先,《管子》里有四篇,《心术》上下、《白心》上下。在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管子四篇》说,道就是精气,精气充塞与天地。精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最终元素。这是一种本体论,跟教练之道有什么关系?

其次,《管子四篇》讲“虚壹而静”,管子教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摒除偏见,专心致志,排除杂念,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可观地认识事物,这又是什么教练之道?

再次,《管子》里面讲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比马克思更早地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有,翻一翻《管子》,你们就知道,管子里面讲发展经济、打贸易战的策略,和现在的情况没什么两样,所以有人说管仲穿越回了古代,写成了《管子》一书。这些都和教练之道有什么关系?

9.韩非子之道是统驭之道吗?

太史公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韩非子本黄老,师荀子,同学于李斯,乃法家之集大成者,“统驭”二字岂能尽之?法家思想被后世扭曲滥用盖与此种认知有关。

10.鬼谷子之道是权谋之道吗?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也是道家、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看看《隋书》所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亲,你懂了吗?

11.大学之道仅仅是修身之道吗?

不错,《大学》确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之句,但《大学》开篇便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况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12.易经之道仅仅是天地之道吗?

子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易经》讲天地之道不假,但其中的阴阳之道、人伦之道、圣人之道、君子之道、卜筮之道等以“天地之道”名之实在不妥。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庄子》里说“易以道阴阳。”易讲的是阴阳之道,而非天地之道。我们都知道,在八卦里,乾坤代表天地,所以天地都含摄在八卦里了,而阴阳却是八卦的基础。所以,说《易经》是天地之道,只能说看到了《易经》的冰山一角。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推,八卦相荡,万物资生,万物资始。一阴一阳就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永恒不变的规律。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是说,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统摄万物极其变化;变易,指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君子应该唯变所适;不易,是说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不变化,阴阳变化的“道”不变。这不是“天地之道”。

作者:于天罡。儒风大家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