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860277 2022-04-22

他被称为“七绝圣手”,纵观整个唐代,只有李白可与他的七绝诗相提并论。

他被称为“诗家夫子”,在群星璀灿的诗坛,得此称号足见他诗歌成就之斐然。

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澎湃。

他写的送别诗也是一绝,“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新冠疫情初起时给人守望相助的力量。

他,就是王昌龄。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或许不是最负盛名的,却也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投笔从戎,边塞留名

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前后,王昌龄曾居嵩山学道。

唐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前后,王昌龄客河东并州、潞州。

这就是在史料记载中能了解到的王昌龄26岁前的基本简历,寥寥数语,平淡无奇。只知他早年贫贱,困于农耕。

同样是在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推行军事改革,废止府兵制,建立募兵制,从关内招募壮丁去镇守边塞。由此,掀起了一股文人从军热潮。

第二年,有志青年王昌龄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开启了自己的戍边卫国之路。

于是,大漠与风沙,战争与死亡,成为了王昌龄最常面对的生活,也给予了他无限的创作热情。

正是在西北边塞这段人生最艰苦最危险的时期,王昌龄用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边塞诗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王昌龄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出塞》,感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被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当然,还有组诗作品《从军行七首》。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其中,《从军行七首·其四》所抒发的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尤其令人动容。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以说,这段与众不同的岁月,成就了王昌龄边塞诗人先驱的地位。

仕途坎坷,初心不改

短暂的边塞生活结束之后,王昌龄开始向着更大的梦想前进。

开元十五年,王昌龄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不过,性子豪爽耿直、不阿谀权贵,让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

在秘书省待了有七八年,一直得不到升迁。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于是在开元二十二年,36岁的他又考了“博学宏词科”,并再次登第。

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

在做了汜水尉数年后,开元二十六年,41岁的王昌龄因事获罪,被远贬荒僻的岭南。次年,遇赦北还,岁末任江宁(今南京)丞。

在江宁丞任上期间,王昌龄曾因事暂至长安,与辛渐、李白、王维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日,辛渐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分手送别。

即景生情,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表露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心迹。

个中彰显的不肯妥协的精神,是对那些污蔑之词最有力的回击。

任职江宁丞八载后,五十一岁的王昌龄再次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龙标,王昌龄度过了又一个八年时光。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另一首被后世广为传诵的送别诗《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送别没有离伤。王昌龄用看似乐观的态度宽慰友人,却将笃厚的友情和浓浓的离愁,渗透在字里行间。

咏荷名篇,堪称经典

王昌龄的诗歌不局限于边塞诗和送别诗。跟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王昌龄也是一位爱荷、咏荷的人士。

任龙标尉期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既写荷也写人,将人与荷花的美好渲染到淋漓尽致,诗情画意,令人遐想。

看得出来,经历了官宦沉浮,人至晚年的王昌龄,开始享受岁月静好。只可惜,这样的好光景并未持续太久。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59岁的王昌龄途径亳州归乡探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残忍杀害,原因据信是妒才。

整个大唐文坛为之震惊不已,纷纷斥责闾丘晓的残暴罪行。

好在天道轮回。

王昌龄去世第二年,河南节度使张镐奉命率军平定安史之乱,为解宋州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救援。

闾丘晓故意拖延,按兵不动,致使宋州陷落。张镐大怒,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

行刑时,闾丘晓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

张镐反问道:“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闾丘晓无言以对,随后被张镐杖毙。

冤仇算是得报,但那个“七绝圣手”再也回不来了。

回顾王昌龄的一生,无论是边塞从军,还是仕途从政,他的初心都未曾更改,始终坚守自己的玉壶冰心。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千年前的这一颗玉壶冰心,已成为照亮我们人生道路的明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