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研究![]() 《送静轩公还乐安序》 东谷(注:东谷公字汝奇讳檵)子谢政归田……吾为子孙,何以得弗吾流坑之旧谱,以稽宗派定族属也。时宗贤静轩(备注:静轩公即董开尧)来楚,采麻城宦迹,出所修新谱示之。余遂以雪峰翁(备注:董时望,号雪峰)昔梓文献类纪,并损斋(见流坑六修谱第290页为“董祯”?,记载:“董祯:业诗,游邑庠,科举三次,有遗稿,大参损斋公朴器之。”原文:“損齊”,下文同)翁已勒祠堂遗石,相与考证。世系殊多缪戾( lì),是果源流之混淆莫适耶?盖雪峰翁志在纪宦、损斋翁志在崇祀,而于吾始迁之祖,所自出之世次,或亦未之深考耳。今按是谱,熟读详玩,则辨代以图辨行、以字辨名,是以谱世之远近、分之尊卑。……兹静轩者,吾闻其在家也,竭力于茔兆、绘谱图、重新祠宇;在外也,则不远千里寻支派、访出处,俾(bǐ)祖迹之废者以兴,后子孙有所观感亦曰:“吾至先君爵位如此显庸,代弗乏人!世葉如此,繁衍久远弗紊。”。吾为后裔者,可以取静轩为证,而相勉以无负厥祖心,此继志之大者焉,非静轩公之志與。众遂复之曰:“东谷翁之言然信乎”。静轩平生所举,可以光前,可以裕后,将不谓之能子孙矣乎,将不谓之尽仁孝矣乎!不然,后世之人虽欲兴起,亦无所感。吾辈虽欲感发,亦无所据。东谷翁有据而感矣,而亦不能不为吾宗派恨焉。仁孝之心,不几于冥然也耶。于戏( 注:呜呼的意思),静轩公此行,于吾家先后源派,岂曰小补之哉。时静轩翁戒严谋归,举族长少赋诗记传,集修成帙(zhì),请东谷翁书此于卷首,以为赠别云 。 注:【世系】:合…桢…文晃…洙…师范…齐…柏…戡…时举…邦辅…嗣祖…孟高…克礼…以信…元达…1奉高…2正一…3南寿…4仲才(麻城谱三卷1081页仲才子三应轸,二卷0156页以世才子三?)…5应轸(字宗南,号万松,明宣德1432壬子科解元)…6唐…7檵(谱以“继”,2卷0439页:字汝奇,号东谷,正德丁酉选贡授云南楚雄府定边知县,生子二:士岩、士林)。查无正德丁酉,有正德丁丑1517年,正德癸酉1513年。 【东谷翁有据】:是指汝平(应轸的第三子绂fú 之子)与董时望(号雪峰)有过书信交往“送宗人汝平归麻城叙”,《序》以“昔梓文献类纪”。因应轸子二“绍”生次子董朴,字汝淳。另有应轸子八“级”,号凤林。 解读:吾始迁之祖,所自出之世次,或亦未之深考耳。为何如此感慨?又有以“东谷翁有据而感矣,而亦不能不为吾宗派恨焉。”。结合上下文:非静轩公之志與。众遂复之曰:“东谷翁之言然信乎”;东谷翁有据而感矣,而亦不能不为吾宗派恨焉。对比:吾始迁之祖,所自出之世次,或亦未之深考耳。这就道出该序的中心主题,对源流世系的异议。会墨公谱云:元季奉高公游光黄间,复娶卢氏生子一:正一。正一以父外出未归原籍,奉母卢氏寻访原籍道经麻城,因草昧路阻,遂白果居焉。双方矛盾道出世系的认可方面出入。何以“麻城谱以《会墨公谱》为存谱,明嘉靖静轩公谱遗弃。”? 从网上公布的《送静轩公还乐安序》文中断句,包括错误断句,证明断句者文学功底欠缺。结合此前的《麻城董氏源流考》的独创性发现,在世系考证:“应轸公生于1387年(即洪武二十二年)且是世才公的第三个儿子”、汝平公(有宗亲发文以应轸公三子的儿子)等世系不一。无疑指向“相与考证”。 然而,《送静轩公还乐安序》有价值是:该《送静轩公还乐安序》多次提及静轩公修谱,麻城谱亦为静轩公修谱《新谱》。然今查遍麻城与流坑族谱,未有静轩公即董开尧修《新谱》的谱序片言,却有开尧公前谱序,为何?幸有静轩公即董开尧修谱谱序在流坑支系福建广东松溪谱留存。无他,明确证明为后人有意舍弃修改也。 董全吉作于2022年4月22日 ![]() ![]() ![]() ![]() ![]() ![]() ![]() ![]() ![]() |
|
来自: 荷香月暖 > 《董氏等姓氏宗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