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年轻时,涉世不深,容易走极端,不撞南墙不回头。随着年龄的增长,遭遇了一番挫折,经历了一些成败、得失之后,方才醒悟: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才是完美人生的最佳选择。 如果把0和1看成是事物的两端,那么,中庸之道就是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而0.618就是最佳的黄金分割点,我称之为“黄金分割哲学”。如今,“黄金分割哲学”成了我后半生的最高行为准则。 孔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人的一切失误,无一不是“过分”或“不及”的后果。而对“过”和“不及”的解决之道就是遵循中庸原则,找到最佳方案的黄金分割点。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庸之道是一种乏味的学说,但在许多方面是真理。” 黄金分割点0.618,不仅在数学中扮演着魔幻般的角色,在建筑、美学、艺术、音乐,在几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里,都可以找到它精灵般的存在。最完美的人体,肚脐到脚底的距离与身高之比为0.618;最漂亮的脸庞眉毛到脖颈的距离与头长之比为0.618…… 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中国许多古老的智慧,都隐喻着黄金分割的精髓。国画、书法讲究“意到笔不到”,笔到则太露,意到则回味无穷。和盘托出是一展无遗,而留白或枯笔,只托出一大半儿(0.618)就给人留以想象的余地。 清代李密庵作《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半”教人豁达,平和,稳健,适可而止,乐天知命。而黄金分割点给完美的人生提供切入点,黄金分割哲学相仿于“半半”,但多了一些向上,多了一些进取,它超越了“半半”。黄金分割哲学追求的是“大半”(0.618),最佳的范围在六七分之间。 人生的完美犹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地达到适中。人生有目标,但不奢望;做事要勤勉,但不要过累;事业有成就,但不癫狂。行为既不咄咄逼人,又不自惭形秽;穿着宜雅,但须记半丝半缕物力艰难;饭只吃到七分饱,方能保持身体康健。 黄金分割哲学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绝非是“和稀泥”、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则性。而中庸之道则与此不同,“中庸”即中和,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使它能够中和,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为人之道就在“正直”二字,刚正不阿,矢志不渝,而不是无原则的“骑墙”。 处理任何事情,找到黄金分割点,做到不偏不倚,即为最佳选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非土石,孰能无欲?处理人生情欲的方式,不是禁欲,更不是纵欲,而是要节制情欲。在人的情欲方面要做“减法”,戒贪、戒躁、戒欲、戒满,把握合适的“度”。 黄金分割哲学乃天地间的完美之术,是完美人生的黄金分割点,有了它,人们才感到各类事物的平衡与牵制,感到和谐与完美。“中庸”一词绝非贬义,而为“恰到好处”之说,有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之感。这其中的火候绝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 “中”,在河南和一些省份的方言中,不仅有“中间”的意思,每天都在说的“中”字即“行”、“好”的意思。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汉字来拯救21世纪及人类文明,并且作为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和人的心理障碍,我会选择“中”字。 “中”,生活节奏不宜过快,马力大小要适中,速度快慢要适中;人口规模要适中,太多太少都不好;人的欲望要适中,要有个“度”,过度膨胀会造成灾难。 世界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中道”,“中”强调既不能过(过分),又不能不及(达不到)。这一合适的“度”非同小可,它是合乎“天人合一”法则,它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这个汉字将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指出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