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三银四”之后,葡萄酒毕业生们如何了?

 葡萄酒杂志 2022-04-22

又是一年“金三银四”招聘季,不同于往年各行业招聘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今年开春以来“大厂裁员”“延迟复工”等消息一波波传来,让招聘季显得略为冷清,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焦虑。对于葡萄酒行业而言,现在正是学子走向业内的各类岗位的关键时间节点。是否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逃不过的缩招

随着五一劳动节的到来,众多求职者期待的“金三银四”正式落下帷幕。不同于往年开春时各大企业竞相“抢人”的如火如荼,今年的招聘季显得有些冷清。

自开春以来,“大厂裁员”“延迟复工”等消息陆续传来,不仅引起了职场人们的后怕,还不免让即将毕业、等待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们开始焦虑。对他们而言,除了零散的招聘需求外,去年年末的秋招以及今年开春的春招,是对他们而言最为重要的两次机会。

是否能登上“末班车”,去往心仪的单位与岗位,成为毕业生们关心的话题。

自2020年的春招开始,“缩招”二字频繁登上热搜。它与“考公落榜”“考研被刷”等关键词一同组成了应届生的“噩梦三连”。还未毕业,却开始害怕失业,应届生们的焦虑溢于言表。

一如其他行业,葡萄酒产业同样面临着缩招的困境。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国内葡萄酒企业放出的招聘需求总量上缩减了不少,甚至有的企业直接关闭了招聘通道。这对等待收获Offer的学生而言,可选范围变得更小了,竞争也更激烈了。

“好不容易争取到酒水企业的实习offer,但因为大家都得居家,实习的机会也就耽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上班。”

有网友表示,受当地疫情影响,给予实习机会的企业自身有诸多业务不便推进,因业务扩张却人手不够而专门发出的实习生招聘计划,自然也应声“停摆”。

这种局面不仅出现在葡萄酒行业,也出现在进口烈酒、本土白酒甚至是啤酒公司。就连酒水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布校招公告时,也被网友认为“招的人太少了”“应聘上的希望比较渺茫”。

尽管白酒、威士忌等品类此时正处于增长阶段,但受制于物流、仓储等成本的升高,在人力成本方面不少企业还是做出了相对保守的选择。

结构性调整下的新型人才

“葡萄酒好像没有以前火热了。”

在面对着白酒、威士忌等品类蔚然成风时,无论是行业内人士还是葡萄酒爱好者,在回想起五年前葡萄酒品类的盛况时,都多少会升起怅然若失的感觉。

有数据显示,疫情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产葡萄酒的总产量在下降。即便中高端品牌在增加,但更多的还是正趋于消失的中小品牌。另一方面,进口葡萄酒在总量上变化不大,但受国际物流影响,转运、清关等环节耗时变长、费用变高,这为众多进口商带来不小的压力。

经营方面的困难,也体现在人员规模上。沐辰教育负责人潘家佳表示,他能感受到毕业生们的焦虑,也更能看到企业们的难处。大家在经历一场结构性的调整,如今的岗位要求,不再像当年般只需要学生们懂如何分辨产地和品种,以及会基础的销售技巧就足够。

“五年前,大家有种只要出力就能赚钱的感觉,就算非葡萄酒专业出身,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在业内做个非技术类的岗位,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潘家佳既是国内酒庄投资人,又是葡萄酒教育方面的行家,因而对此感触很深。他表示,几年前的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笼统的。但随着产业发展日趋完善,产业链扩充之后,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迎来明显分化,这时候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就很重要。

“以前多数从业人员主要是在卖酒,对风土甚至是酿造技术的介绍,很多时候会交给外国人。但现在不一样了,一是国内企业为了提高专业度,做好服务,会希望自己人也能懂、也能说。二是受疫情影响,外国人想来国内也不方便,客观上促使国内人才亲自挂帅上阵。”

我们发现,近几年有不少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例如行业自媒体博主或一线销售人员,选择去高等院校进修。于国内,他们会选择北京、宁夏、云南、青岛等地的大学;于国外,大家会选择波尔多、勃艮第、皮埃蒙特等知名产区当地的大学。重新回到学校充电,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更好地在行业立足。

除了理论层面趋于专业化,实操方面的专业化也是产业结构性调整下的新趋势。

“以前葡萄酒热门,但真正面对消费者的一线服务人员专业度并不够。在餐厅打理酒柜、为客户选酒调酒的人员,可能是后厨员工或前厅服务生兼任,但现在越来越多餐厅选择专设岗位,并送员工去参加专业培训。部分位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高级餐厅,还会雇佣专职侍酒师。

在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地方,属于中国人的面孔也变多了。伴随着国内酒庄陆续投建,毕业于海内外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专业的人才投身宁夏、云南等产区,探索着葡萄酒世界里的中国味道。

对于行业而言,结构化调整带来阵痛在所难免,但多样化人才梯队的建设,于风云变幻的外贸形势下保证了中国葡萄酒行业有更长足的生命潜力。在年轻的应届生看来,这个值得欣喜的趋势,是一件既会带来焦虑也会值得期待的事。

“六边形战士”的焦虑与期待

葡萄酒专业的毕业生若想要内卷起来,是没有上限的。

随着产业链的扩充,葡萄酒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仅就面向一线消费者的销售岗位而言,不仅要了解葡萄酒甚至品种的知识,还得会做线上社群维护,必要时还得具有一定的美术修养,做海报动图不在话下。

对于葡萄酒专业应届生而言,像一个“六边形战士”般学习多种技能,简直成了在求职过程中取胜的不二法门。除了能力,最好还能考到证、能有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如果能掌握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的第二外语,那竞争力就更强了。

但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手握多张加分牌,更何况当下面对着明显收缩的岗位规模时,加分项再多也难免焦虑。

“他们担心职位变少,也担心自己专业水平不够强,更担心没办法很好地适应职场。”正在带2022届毕业生的潘家佳表示,无论是来自职高、大专,还是就读本科甚至硕士的的年轻人,在谈及就业时都或多或少向他表达过担忧。

因身份转变而有所顾虑是人之常情,相较于此,我们更得看到年轻毕业生对开启职业生涯的憧憬与期待。近两年的葡萄酒毕业生们看待行业时,用的已不是以前的旧眼光了。

潘家佳认为这的确算是好事情,新气象的到来或许能为行业找到新增长点。年轻毕业生们甚至不必过于焦虑,等真正走入职场后,他们便会发现多样化的岗位分化,是尽可能地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在生产端,标准化的酿造工艺,以及NFT等数字化手段,会帮助年轻人更快熟悉葡萄酒酿造过程。而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新的销售模式,年轻群体也能很快玩得转、玩得好。在内容生产领域,基于小红书种草、B站抖音测评等新形式,相比前辈,自带网感的年轻从业者在把握潮流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脱胎于传统模式的葡萄酒产业,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也很需要年轻血液的加入,这批兼具专业知识与蓬勃朝气的葡萄酒专业毕业生未来可期。





©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葡萄酒》杂志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