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漆晗景《家乡的春节》

 中外少年作家网 2022-04-23


   

家乡的春节

白银区第十一小学六年级 漆晗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春节的名句。其实,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春节都占有志高无上的地位。老舍先生笔下北京的春节固然有其特色,但我倒觉得家乡白银的春节更有几分情调。

在家乡,春节是从一碗腊八粥开始的。我们家的腊八粥用料非常丰富:红豆、绿豆、红芸豆、黑豆、小米、大米、黑米、玉米、麦片……还有各种干果。熬出来得八宝粥呈紫色,香甜浓稠。当你喝上一大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浑身便会无比温暖。不知那是腊八粥带来暖意,还是新年带来的红火气息。腊八过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女人们洗洗涮涮,男人们忙着买肉、蛋、鸡、鱼、虾、蔬菜等,恨不得把自家的冰箱填得满满当当,一点空隙都不留。街上,亮化工程的工人们随处可见。他们在路灯杆和树枝上安装彩灯,为春节期间绚丽的灯展默默准备。各大商场忙着清仓处理,大街上人头攒动。好一派忙乱的景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晚上,在白银,家家吃饺子。不同馅的饺子,都被人们寄予了不同的寓意。白菜猪肉馅象征“百财”,韭菜鸡蛋馅比喻“久财”,芹菜猪肉馅意味“勤财”。这天晚上,家家还要祭灶王。要用各种豆和麦皮为灶王备好饲料,然后上香磕头,燃放鞭炮,恭送灶王上天。

小年过后,二十四一大早,人们就要扫房。用扫帚扫除房顶的尘土,也扫去这一年的烦恼、愁怨与晦气。接着,大人们就成了一个个陀螺整天不停地旋转——擦玻璃、洗衣服、擦地、整理房间、给孩子买零嘴儿、买衣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买春联。人们买春联多在二十八、二十九两天。这两天街上人山人海,喧闹声更是不绝于耳。卖家有的大声吆喝,有的高声喊叫,有的干脆拿着扩音喇叭喊话招引顾客。人们挑选着,比对着,还稍带请门神、买福字和年画。在二十九的晚上,一切喧嚣突然平静了下来。

三十那天,人们看到的只有红色,听到的只有“噼里啪啦”,闻到的只有酒肉的香味。家家贴好新对联,赶作年菜。“咚咚咚”,是楼上正在剁排骨,“呯呯呯”,是左邻正在拍大蒜;“哗”,是右舍正在把菜倒入锅内;“铛”,是楼下正用锅铲翻炒着各种食材。晚上六七点钟,随着抽烟机的嗡鸣的停止,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享受这份合家团圆的幸福。晚上,人们祭祖、放鞭炮、迎灶王,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聊天,守岁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此时,孩子们的嘴都像抹了蜜,总会说一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利话,讨得长辈欢心,得到压岁钱。拿到压岁钱的孩子欢欣鼓舞,仿佛将这一年的不快都抛到了脑后。

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接着就是初三,初四、初五、初六。这几天,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茶楼、酒楼、饭店座无虚席。难得清闲的人们都会领着孩子外出游览,去金鱼公园、银凤湖、金岭公园等地转一转。春节的最后一个“看点”就是元宵节。比起香甜的元宵和美丽的花灯,我倒更喜欢元宵夜点亮天空的爆竹。红的、绿的、粉的、紫的;地上溜溜转的,天上急急飞得;手持的,立式的,单个的,连珠炮似的……各种各样,无奇不有。这灿烂的颜色和巨大的声音,宣告了春节的结束。

春节,之所以能成为国人心中最红火、热闹、喜庆、隆重的节日,不仅因为它的氛围、它的习俗,更因为它的情怀。这份情怀中,有合家团圆的幸福,有不能归家的坚守。有对过去一年的感慨,有对新到一年的憧憬。春节,更是一种文化底蕴。无论你是贫是富,是贵是贱,是与家人团聚还是客居异国他乡,只要春节还在,我们的家就还在,国就还在,希望就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