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里有一首治神志病不常见的良方,黄煌老师教你怎么用原创 黄煌 中医出版 2022-04-19 11:07

 常常喜乐lllll 2022-04-23


风引汤为古代的热瘫痫病方,传统的清热息风、定惊安神方,具有止抽搐、疗风瘫、治癫痫的功效。风引汤证以抽搐、多汗、狂乱为表现特征,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1
经典配方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金匮要略》)

井花水,为清晨最先汲取之井水或泉水。

2
经典方证

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之。

除热瘫痫。(五)

1. 惊痫

此多指小儿癫痫。

2. 风引瘛疭

此指手脚痉挛、口斜眼歪,也叫“抽风”,语出《黄帝内经》:“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疭。”“热病数惊,瘛疭而狂。”风引与瘛疭同义。莫枚士说:“引者,一缓一急之谓。”(《经方例释》)多纪元简说:“风引即风痫掣引之谓。”(《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森立之说:“风引即掣纵,而为中古之俗称呼。”(《金匮要略考注》)

3. 热瘫痫

“瘫”,风瘫,筋脉拘急,麻痹不仁;也指脑瘫,行走困难,肢体无力。“痫”,谓癫痫,与前面的惊痫风引同类。陆渊雷认为:“除热瘫痪四字义未允。刘氏《幼幼新书》作除热去癫痫,楼氏《纲目》作除癫痫(王氏《准绳》同)。其改瘫作癫于理为得矣。”(《金匮要略今释》)

张锡纯认为:“风引汤方下之文甚简,似非仲景笔墨。”(《医学衷中参西录》)根据后世医家应用风引汤的医案归纳,风引汤多用于抽动、痉挛、头痛、麻木类疾病,或癫痫抽搐,或惊狂失眠,或肌肉震颤拘挛,或麻木偏瘫,或头痛头晕,或舌强失语。传统的解释有“风火交织”(王旭高)、“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进归入心”(徐彬)、“热风而乘血虚中人,邪正相搏,木火互证,风化为热,则心热炽盛,血脉痹着”(沈明宗)、“阳热内盛,风邪内动”(《金匮要略》新世纪第四版)。

3
适用人群

1.怕热多汗

烦躁怕热,自汗盗汗,出汗量大。口干口苦,喜饮水,喜食水果西瓜等。

2.大便干结

便秘,大便如粒状,数天一解。其人腹皮灼热,或有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等。

3.脉长而大

脉按之浮大,尺脉浮露明显,或脉弦急,心率偏快。

4
适应病症

以抽动、头痛、烦躁、肢体麻木为表现的病症,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多出现在发热性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

1.小儿癫痫

本方对小儿脑发育不良的癫痫、多动以及舞蹈病等症有效。适用于多汗、便秘者。

2.高血压病

本方适用于头痛、眩晕、面红、大便干结、四肢麻木、脉弦大者。赵锡武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治疗半身不遂见血压高者。(《赵锡武医疗经验》)

3.脑炎

“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外台秘要》卷十五)根据此病发热、抽搐,而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推断当年流行的可能是脑炎。刘树农回忆“每遇小儿暑痫,均治以风引汤,不妄事增损,二三日即痊愈”(《名老中医之路》)。小儿暑痫,应该是乙型脑炎。同时具备“热瘫痫”三证者,非乙脑莫属。李发枝用此方治病毒性脑炎引起的高热抽搐及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李发枝方证辨证选录》)

4.脑器质性损害

本方适用于如小儿脑瘫、智力低下、脑炎、高血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或大脑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帕金森病等见抽动痉挛、头痛麻木、脉浮大弦数者。

5
方证鉴别

本方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四方均有清热功效,以脉数大、多汗怕热者为宜。白虎汤主汗,其人多热汗,脉滑而厥;白虎加人参汤主渴,其人口干舌燥,善饮;竹叶石膏汤主瘦,其人羸瘦,少气欲吐;本方主抽,其人必抽搐、惊痫。

6
参考用量

大黄10~20g,干姜20g,桂枝15g,甘草10g,龙骨20g,牡蛎10g,寒水石30g,滑石30g,赤石脂30g,白石脂30g,紫石英30g,生石膏30g。以水800mL,煎取300mL,分2~3次服用。或按上述比例,为细粉,每次取30g,布包,沸水泡服。汤液淡砖红色,混浊,静置后分层(上层淡褐,下层淡砖红色),味辛辣、甜。本方矿物药很多,不可用散剂或丸剂口服。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本文节选自《经方方证》。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