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当下没有读过书的人几乎没有了,人人识字,人人能读书。不仅如此,我们上学时,还会被要求背课文。 某年我去沈阳农大看望在那里读研的几位学生。其中一位学生小双的导师刘教授请我吃饭。刘教授以为我没有他年纪大,我说了我的年纪他也不信。于是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背诵语文课文。这一背诵,马上就出现了年代背景。才背到初中一年级,我就赢了。 现在我想说说背课文时我想到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读初中时,语文课要求背诵《陌上桑》。那时背过的古诗词一生不忘,至今可以倒背如流,必须感谢老师帮我们练就了童子功: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 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首汉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到如今一千余年过去。虽当时小小年纪,却也读明白七八分,盖文辞简洁,刻画生动。罗敷之美,之贤德,之智慧,之有礼有节,跃然纸上。 那“夫婿”,也是少女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居千余骑的上头,还真的是“白马”从骊驹,坐骑相当于今天的劳斯莱斯?升迁顺遂,年轻有为,又相貌不俗。就算是罗敷临时凭空编了用来拒绝使君的,那至少也是罗敷心目中配得上自己“明明白白的青春”的那个人。 所以觉得,美人必须是自然美,美得要像罗敷,而且一定要忠贞不渝,谁撩也不好使。否则像潘金莲,就不是美,而是丑了。 类似情境的有唐朝张籍的《节妇吟》,也是人人知晓。这一首倒是大学中文系课本里才有: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唯题下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大煞风景。 本来这“良人”令无数读诗的女子倾倒。“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这句,把家世的富足、良人的风采、音韵的铿锵一一呈现,上口入心,是大多数女子理想婚姻生活吧——自作女强人的除外。 读诗一定要了解背景生平之类,未免太失乐趣,本来这首诗能传唱千古也实在因为以女子的口吻写来的荡气回肠之感。钻研政治的人看到政治,沉迷爱情的人看到爱情,这就对了。 不过且慢,我觉得这“节妇”和罗敷不太一样。罗敷是直接拒绝,而节妇是拿了人家的双明珠,还要先系在红罗裙上,然后再说出良人,再解了明珠还人家,心里还是恋恋不舍的。 但是话说回来,在经历了一点人生之后,我们又实在没什么好鄙夷的。能够站在道德高地质疑别人不够坚决果敢时,只是我们没有遇到诱惑,没有被荣华富贵真金白银考验而已。而面对诱惑不动心,首先自身必须足够强大啊。 想起参加前辈公子婚礼,观瞻其府邸时情景。一共四层楼连苑起,底层车库,顶层超大露台。前辈及夫君均成功人士,而公子清华一直读到博士,年轻有为。儿媳北大一直读到博士,长得那还叫一个羞花闭月。我坚持认为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罗敷。试想,得多大的诱惑才能让她动心?据说她婉拒了不少富可敌国的追求者。美丽的新娘,给她个明珠,她都瞧也不瞧。 背课文时,在字里行间得到教育,所以会不时问问,我们对携手的那人,要求他皆言“殊”的同时,自己都在成就美满姻缘的路途之上行走了多远,努力了多久?都在岁月的风雨中付出过多少,才得以在金秋时节大获丰收,对别人家的田地丝毫不动心? 感谢那些年读过的书,背过的课文,在幼小的心里根植下于一生都有益的价值观,把忠贞二字清清楚楚写下来,不使它轻易被擦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