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本输

 yinweiming77 2022-04-23

第二章 本输(一)

上一篇论述天地阴阳血气生始出入,本篇论气血经脉生于五脏,其始生出入本于五腧。

【题释】上一篇论述天地阴阳血气生始出入,本篇论气血经脉生于五脏,其始生出入本于五腧。

【灵枢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输;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各家注释】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曰:“手之三阴,始之于胸,终于手指;手之三阳,始于手指,终之于头。足之三阳,始起于头,终之于足;足之三阴,始起于足,终之于腹。十五络脉,皆从脏腑正经别走相入。各从井出,留止于合。五脏六经为里,六腑六经为表,表里合也。秋冬,阳气从皮外入至骨髓,阴气出至皮外;春夏,阴气从皮外入至骨髓,阳气出至皮外。脏腑出于营卫二气,流行于身也。营卫所行阔数度量。

络脉为浅,经脉为深。经脉高上于头,下至于足。此之九义,并请闻之。次者,

井荥输经合等阴阳五行次第也。肺脉从脏而起,出至大指次指之端,今至大指之端,还入于脏,此根据经脉顺行从手逆数之法也。井者,古者以泉源出水之处为井也,掘地得水之后,仍以本为名,故曰井也。人之血气出于四肢,故脉出处以为井也。手足三阴皆以木为井,相生至于水之合也;手足三阳皆以金为井,相生至于土之合也。所谓阴脉出阳,至阴而合,阳脉出阴,至土而合也。腕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脉出少商,溢入鱼际,故为荥也。焉迥反。输,送致聚也。《八十一难》曰:五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寸口之中,十二经脉历于渠洫,故曰经渠。居,停也。太阴之脉动于寸口不息,故曰不居。

经者,通也,肺气至此常通,故曰经也。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脏之气,故名为合,解余十输,皆放于此。诸输穴名义,已《明堂》具释也。”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肺经井荥输经合之穴也。十二经者,手足经各有三阴三阳也。十二络者,十二经各有一络穴,惟脾有公孙、大包二络,其督脉经之长强,任脉经之尾翳,共有十五络穴也。五输者,即每经之井荥输经合也。

六腑者,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也。凡经脉之所

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荥,所注者为输,所行者为经,所入者为合,如水之出于谷井,而流之注之经之,始有所合也。阳经则有原穴,遇输穴并过之,故治原即所以治输也。阴经止有输穴,遇输穴即代之,故治输即所以治原也。阳经之井属庚金,以阴经之井乙木为之合。阴经之井属乙木,以阳经之井庚金为之合。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输木,阳输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输土,阴输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此五行相生之次也。试以肺经言之:肺出于少商,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留三呼,泻五吸,不宜灸。溜者,流也,流于鱼际,即手之鱼肉也,为荥火,在大指本指后内侧陷中,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注于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输土,在掌后陷中,针一分,留二呼,灸三壮。行于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金,在寸口陷中,针一分,留三呼,禁灸。入于尺泽,肘中约纹之动脉也,为合水,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此皆手太阴肺经之穴也。”张介宾《类经》曰:“阔数以察巨细,浅深以分表里,高下以辨本末。凡此者,皆刺家之要道,不可不通者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按:经络之终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之三阴从腹走手,始于肺而终于肝,常荣无已,终而复始,此血气循行之终始也。本篇论五脏六腑之脉,皆出于指井,溜于荥,注于输,行于经,入于合,从四肢而通于脏腑,此经脉之终始也。络脉之所别处者,脏腑之经别大络与经脉缪处,通血脉于孙络,渗出于皮肤者也。五脏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谓五脏之五腧,六腑之六腧也。四时之所出入,血气随四时之气而生长收藏也。五脏之所溜处,谓五脏之血气溜于脉中,变见于气口,五脏之气血,溜于脉外,从五里而变见于尺肤,此五脏之血气,溜于皮肤经脉之外内者也。阔数,宽窄也。夫经脉有三百六十五穴会,络脉有三百六十五穴会,孙络亦有三百六十五穴会,经脉宽大,孙络窄小,故有阔数之度也。浅深者,络浅而经深也。高下所至者,血气之上下循行也。

次,序也。井者,木上有水,乃澹渗皮肤之血,从井木而溜于脉,中注于输,行于经,动而不居,行至于肘膝,而与经脉中之血气相合者也。肺心肝脾肾,内之五脏也。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内之六腑也。手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外之经气也。肺出于少商者,谓脏腑之血气,从大络而注于孙络皮肤之间,肺脏所出之血气,从少商而合于手太阴之经也。少商在手大指

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许,为井木。鱼际在大指下高起之白肉际,为荥火,有如鱼腹,因以名之。太渊在鱼后陷中,为输土。经渠寸口中动脉,为经金。尺泽在肘中,为合水。”王洪图《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井、荥、输、经、合这是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的特定名称,是将脉气的流行比作汇入江河中的水流由小而大,渐入深处,依次命名而成的。”

【知识要点】

一、关于“本输”

马莳认为,输、俞、腧三者,古通用。输者,以其脉气之转输。本篇输字,是言推本谷经之有腧穴,故名篇。

愚按:《内经》中关于“腧穴”的“腧”字有三种写法,“腧、俞、输”。释字:俞者,《说文》:“空中木为舟也。古者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腧者,《玉篇》:“五藏腧也。”《集韵》:“五藏腧穴。”《正字通》:“方书灸法,腧穴在嵴中,对脐名开寸半。”输者,《说文》:“委输也。委者,委随也。委输者,委随输写也。以车迁贿曰委输。亦单言曰输。引申之,凡倾写皆曰输。

“俞”字在《内经》中的意思有两个:第一,泛指所有的穴位;第二,是五输穴的俞穴。“腧”字在《内经》中的意思也有两个:第一,是背腧穴;第二,穴位。

“输”字在《内经》中的意思有三个:第一,运输的意思;第二,以痛为输;第三,穴

位。

这三个“俞、输、腧”字共同点都有腧穴的意思,而且还都指五输穴的腧穴。不同点是“俞”的本意是水中空中的木舟,是指水运,在经文中主要特指俞穴,尤其是五输穴中的输穴。“输”字本意是指运输,是用车来运输,应该走土路而不是水路,因此经文当中经常用于脾的运输作用。另外古代的车有辕,路有辙,输是有轨道的。

在人对应气血运行于经脉中。在特指穴位的时候主要适用于“以痛为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是穴”,当然也代表其他的穴位。“腧”除了有“俞”的意思以外,应该是特指人体血肉之间的气血运行,《内经》中多用于背腧穴。结合起来即腧穴本意,第一腧穴是有轨道的,即经脉。第二运行气血。第三内外表里出入。

二、关于“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

张志聪认为,经络之终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之三阴从腹走手,始于肺而终于肝,循环往复无尽头,终而复始,这是血气循行的终始。而本篇所讨论的五脏六腑之脉,都出于指井穴,溜于荥,注于输,行于经,入于合,然后再从四肢而通于脏腑,这是经脉的终始。脏腑的血气,从大络而外注于皮肤,再从指井而内注于血脉,因此称之为“必通络脉之所别处”,而络脉另有别出,是脏腑之经

别大络,络脉与经脉循行道路不同,不是枝与干的关系,络脉通血脉于孙络,渗出于皮肤。五脏气血所溜之处,六腑气血所与合之处,称为五脏之五腧,六腑之六腧。四时天地之气出入,人体血气随四时之气而生长收藏,五脏所溜之处,分别为五脏之血气溜于脉中,而转变显见于气口脉;而五脏之气血,则溜于脉外,从手五里穴而转变显见于尺肤,这就是五脏的血气,溜于皮肤经脉之外内。

愚按:关于脏腑经脉气血的流向问题,历来都是非常混淆,模糊不清的。在历代医家对《灵枢》的注解中,唯有张志聪试图从其发生的机制来注解。我认为很多方面他的解释是合乎逻辑的,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复杂,经过他反复、不厌其烦地解释,对理解经络理论有很大帮助。例如,此段经文中,脏腑的血气从大络外注于皮肤,再从指井内注于血脉。脏腑中的血气为海,皮肤为天下,血脉为河流,脉外肌肉间的气血为地之在泉。经文只是介绍了气血运行的一条途径,自然界中可以看到,形成河流的途径是多样的,人体气血运行循环也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篇章中会陆续介绍。

三、关于“肺出于少商”

马莳认为,经脉之所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荥,所注者为输,所行者为经,所入者为合,犹如水出于深谷之井,经过水溜,水注,水经的过程

,最后合而入于血脉中。

张志聪认为,井者是木上有水,是淡渗于皮下的血气,从井木而溜于脉中,然后中注于输,行于经,溜动而不居,行至于肘关节与膝关节处,而与经脉中之血气相合。肺心肝脾肾是在内的五脏,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在内的六腑。手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则属于在外的经气,肺出于少商者,是指脏腑的血气,从大络而注于孙络及皮肤之间,肺脏所出之血气,从少商而合于手太阴之经。

王洪图认为,五输穴是将脉气的流行比作汇入江河中的水流由小而大,渐入深处。

愚按:关于五输穴的流向问题我还是赞成张志聪的观点,即:肺出于少商者,是指脏腑的血气,从大络而注于孙络及皮肤之间,肺脏所出之血气,从少商而合于手太阴之经。这也是十二经脉之血气的来源之一,也是前面提到的五脏之血气溜于脉中,而转变显见于气口脉;而五脏之气血,则溜于脉外,从手五里穴而转变显见于尺肤,这就是五脏的血气,溜于皮肤经脉之外内。

前面谈过,我认为,五输穴不是气出井,气入合,或者血出井,血入合,而是气出井,水入合,从井到合是由气向水的转化过程,或者说是从阳向阴的转化过程。经云,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而出,阴成形而入。

四、肺经五输穴名简要注释少商穴:指幼小,商者,五音

之一,五行属金。鱼际穴:鱼水中之火,五输穴的火穴。太渊穴:太者,极也,这里指源头,水之源头。经渠穴:如水流动而不居,经穴。尺泽穴:尺指尺肤,尺脉;泽八卦中属兑卦,五行属金,对应肺脏。该穴肺金肾水相关,五输穴属水。

第二章 本输(二)

【灵枢原文】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输;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各家注释】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又以手厥阴心包络经言之。出于中冲,在手中指之端,为井木,去爪甲如韭叶陷中,针一分,留三呼,灸一壮。溜于劳宫,在掌中,即中指本节后之内间也,为荥火,针三分,留六呼,禁灸。注于大陵,在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输土,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行于间使,间使脉行两筋之间,三寸之中,有过者,有病也,有病则其脉至,无病则其脉止,所行为经金,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入于曲泽,即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肘而得之,所入为合水,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此皆手少阴心包经之穴也。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可受病,而心包络与心经相通,代君主以行事者也。凡刺穴者,刺心包络而已。故此诸穴,本系心包络经,而遂以手少阴心经名之也。”张介宾《类经》曰:“此心主之所出为井也,属阴木。按:此下五腧,皆属手厥阴之穴,而本经直

指为心者,正以心与心包,本同一脏,其气相通,皆心所主,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邪客篇》曰:手少阴之脉独无。正此之谓。详义见前章及图翼四卷十二原解中。此心主之所溜为荥也,属阴火。此心主之所注为输也,属阴土。方下,谓正当两骨之下也。此心主之所行为经也,属阴金。有过,有病也。此脉有病则至,无病则止也。此心主之所入为合也,属阴水。以上心主五,皆心所主,故曰手少阴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手少阴,心脉也;中冲,包络之经也。心主血而胞络主脉,君相之相合也。心出于中冲者,心脏所出之血气,渗于皮肤之间,从中冲之井,而行于手厥阴之经也。间使者,君相间行之使道,如心脏之血气,有过于包络之中则至,无过于包络之脉中则止,谓止于经处,而不行过于肘中,与包络之血脉相合,乃自入于手少阴经也。故始曰心,末日手少阴也。然其中皆手厥阴心主包络之五腧,盖血者,心神之化,心与包络血脉相通,心脏所出之血气,间行于手少阴之经、手厥阴之经也。”

【知识要点】

一、关于“心出于中冲”

马莳认为,本条经文之所以题为手少阴,而穴位则是手少阴心包经之穴,是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可受病,而心包络与心

经相通,代君主以行事。凡刺心经52穴,刺心包络就可以了。所以这些穴位虽然来自心包络经,但以手少阴心经名之。

张志聪认为,手少阴指心脉,而中冲穴属于心包经,心主血而心包络主脉,心藏君火,心包络藏相火,君相之相合。所谓“心出于中冲者”是指心脏所出之血气,在外渗出于皮肤之间,从中冲之井出,而行于手厥阴心包经之经。

二、心包经五输穴名

简要注释愚按:中冲穴:冲者,阴中之阳冲于上的意思,中冲与太冲相比较,太冲为冲之源,心包经与肝经同为厥阴,同名经其气相同,该穴为冲从心中发出,内藏相火。劳宫穴:劳者,用力在下,火发在上,精化气的过程,五输穴中火穴。大陵穴:陵者,皇家墓冢,与心君及中土相关。间使穴:使者,役也,心君的使者。曲泽穴:木曰曲直,泽与水相关,该穴为五输穴中的水穴,与厥阴木相关。

第二章 本输(三)

【灵枢原文】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指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各家注释】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肝经井荥输经合之穴也。肝出于大敦,在足大趾之端,三毛之中也,为井木,去爪甲如韭叶。一云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流于行间,在足大趾缝间,动脉应手之陷中,为荥火,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注于太冲,在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动脉应手,为输土。《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又诊病人太冲脉有无,可以决死生。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行于中封,在内踝之前一寸半筋裹宛宛陷中,使针而逆其气,是谓迎之也,迎而泻之,则宛宛中之穴,可得使其气既和,则其气自通,摇其足而得之,为经金,针四分,留七呼,灸三壮。入于曲泉,在膝辅骨之下,大筋之上,屈膝横纹头取之,为合水,针六分,留十呼,灸三壮。此皆足厥阴肝经之穴也。”张介宾《类经》曰:

“肝经之所出为井也,属阴木。肝经之所溜为荥也,属阴火。此肝经之所注为输也,属阴土。此肝经之所行为经也,属阴金。使逆则宛,使和则通,言用针治此者,逆其气则郁,和其气则通也。宛,郁同。此肝经之所入为合也,属阴水。以上肝之五,皆足厥阴经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宛,郁也。所行为经者,如经行之道路,所以通往来之行使,故所行之血气,厥逆则郁滞其间而不行,如往来之血气相和,则通行于经脉中矣。

张玉师曰:此二句证明脉内之气血,从井而行于合。”

【知识要点】肝经五输穴名

简要注释:愚按:大敦穴:敦者,怒也,该穴在五输穴中属木,肝之血气所出之处,郁怒之意。行间穴:五输穴中属火,主木中之阳,行于其间。太冲穴:太者,极也,原始,肝藏血,血中之气主冲,气冲之源,与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相比较,太冲为气冲之本,中冲为气冲之标。中封穴:封者,封疆也,与封闭相关,五输穴中属金。曲泉穴:曲者,肝木之性,泉者,地下水泉,地气之根,五输穴中属水。

【灵枢原文】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输;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

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各家注释】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脾经井荥输经合之穴也。脾出于隐白,在足大趾之端内侧,为井木,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流于大都,在本节之后内侧陷者之中,赤白肉之际,为荥火,针三分,灸三壮。注于太白,在内踝前核骨下陷中,为输土,针三分,灸三壮。行于商丘,在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为经金,针三分,灸三壮。入于阴陵泉,在膝内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伸足而得之,为合水。取曲泉当屈膝,取阴陵泉当伸足,与外廉阳陵泉相对,针五分。此皆足太阴脾经之穴也。”张介宾《类经》曰:“脾经之所出为井也,属阴木。脾经之所溜为荥也,属阴火。脾经之所注为输也,属阴土。脾经之所行为经也,属阴金。此脾经之所入为合也,属阴水。以上脾之五,皆足太阴经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夫天气在上,水泉在下,地居于中,脾为阴中之至阴,而主坤土。不曰阴陵泉,而曰阴之陵泉,谓地下之泉水也。”

【知识要点】

一、关于“阴之陵泉”

张志聪认为,天地间气水代谢转化的三才关系为,天气在上,水泉在下,地居于中,《内经》中有脾为阴中之至阴,而主坤土,坤为

八卦之一,与乾卦相对,乾卦为天,坤卦为地。而经文中阴陵泉穴,不称之为阴陵泉,而称之阴之陵泉,是强调阴陵泉穴在五输穴中属水,是坤土中的水,地下之泉水。

二、脾经五输穴名

简要注释隐白穴:隐者,微也,白属肺金,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具有相同的气。大都穴:都者,天子所居,土中之火,该穴在五输穴中的火穴。太白穴:太者,原始也,白色属金,肺之色,脾气运输水谷精微上于肺,脾为肺气之源。商丘穴:商者,五音之一,属金;丘者,小山坡,这里指土,该穴在五输穴中属金,土中之金。阴陵泉穴:地下之泉水,脾为阴中之至阴,该穴在五输穴中的水穴。

【灵枢原文】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输;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各家注释】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肾经井荥输经合之穴也。肾出于涌泉,在足心,为井木,屈足蜷趾,足心宛宛陷中,跪取之,针三分,留三呼,无令出血,灸三壮,灸不及针。流于然谷,在然骨之下,为荥火,一名龙渊,足内

踝起大骨一寸下陷中,针三分,留三呼,不宜见血,令人立饥,灸三壮。注于太溪,在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应手,为输土。男女有此脉则生,无此则死。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行于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其脉动而不休,为经金,前旁骨是复溜,后旁筋是交信,三穴止隔一条筋,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入于阴谷,在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为合水。此皆足少阴肾经之穴也。”张介宾《类经》曰:“肾经之所出为井也,属阴木。肾经之所溜为荥也,属阴火。肾经之所注为输也,属阴土。肾经之所行为经也,属阴金。肾经之所入为合也,属阴水。以上肾之五,皆足少阴经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地下之泉水,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之始出,名曰涌泉。复溜者,复溜于地中,故合穴曰阴谷。愚错综释穴名者,以明人合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之道,如经穴之部位分寸,须详考铜人图像,即顺文添注,无补于事,反为赘瘤。至于刺之留呼,灸之壮数,更不可执一者也。”【知识要点】肾经五输穴名简要注释:张志聪认为,之所以称之为涌泉,是指地下之泉水,天一之所生,所以是少阴之始出。而复溜穴时指复溜于地中,所以合穴称之为阴谷。

愚按:涌泉穴

:少阴肾水所出之处,肾藏精并化气初始的腧穴,五输穴中的木穴。然谷穴:然者,烧也。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大会之处多气少血。该穴五输穴中为火穴,多阳气。太溪穴:经云:“肉之小会为溪”,肉之小会之处多血少气,该穴为原穴,五行属土。复溜穴:肾水之出于涌泉,气降于复溜而补充肾水。阴谷穴:谷者多气少血,肾水之气汇于此,化精藏于肾。

【灵枢原文】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输;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各家注释】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此言膀胱经井荥输原经合之穴也。膀胱出于至阴,在足小趾外侧端,为井金,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留五呼,灸三壮。流于通谷,在本节前外侧陷中,为荥水,针三分,留五呼,灸三壮。注于束骨,在本节之后赤白肉际陷者中,为输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过于京骨,在外侧大骨之下赤白肉际陷中,为原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行于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细脉应手,为经火,针五分,留

十呼,妊妇刺之落胎,灸三壮。入于委中,膝后腘中约纹中动脉,为合土,一名郄血。据《针灸聚英》,委中穴一名血郄,后世多从之。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此皆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也。”张介宾《类经》曰:“此膀胱经所出为井也。以下凡六腑之井皆属阳金,故六十四难谓之阳井金也。膀胱经所溜为荥也,属阳水。此膀胱经所注为输也,属阳木。本篇惟六腑有原而五脏则无,前十二原篇所言五脏之原,即本篇五脏之,然则阴经之即原也。阳经之原自而过,本为同气,亦当属阳木。下仿此。详义见图翼四卷十二原解中。膀胱经所行为经也,属阳火。此膀胱经所入为合也,属阳土。以上膀胱六,皆足太阳经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太阳之上,寒水主之,故所出为至阴。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天也,水中之生阳,上合于天,水随气而运行于肤表,是以首论肺与膀胱,应司天在泉之气,运行之无息也。通谷,通于肾之然谷;昆仑,水之发源,星宿海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