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口最少的3个姓氏,比大熊猫还稀有,一姓被韩国人认作祖先

 广州玉 2022-04-23

中国人有很强的宗族姓氏观念。在古代,一个身份卑微的人甚至没有自己的姓和名,只有一个由他人习惯叫的绰号。

直至今天,所有人都有了姓氏和名字,但姓氏的重要性一点也没有减弱,仍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国家里,男女一结婚,女性就会改变自己的姓氏,改姓为夫家的姓氏,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存在的。对于一些宗族观念更强但没有儿子的家长来说,他们会选择一个上门女婿来传承自己的姓氏。中国人对姓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1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姓氏早就伴随着部落出现,那时候的姓氏作为一个象征,更是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将同宗族部落的人联系在一起,促使大家为同一个宗族同心出力。

01 “难”字一姓的人数比大熊猫还少

从古至今,被使用过的姓氏达到了一万八千多个,至今还在使用的有五千多个,在众多的姓氏中,常见的23个姓氏的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60%,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姓“王”、“李”、“张”的朋友,这些常见姓氏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但其余不常见的姓氏人口往往较少,有些姓氏甚至没有几个人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人口最少的三个姓氏,其中一个姓氏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稀有,还被韩国人认作祖先。

“李、王、张”被称为“三大姓”,这三大姓占了中国人口的21%左右。与三大姓对应的,也有三小姓,意思是这三个姓氏最不常见,使用这些姓氏的人口很少。

文章图片2

被称为“三小姓最末”的是“难”姓,使用这个姓氏的人数甚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

这个姓氏“难”读作nìng,“难”姓非常古老,还被朝鲜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这得从“难”姓的来源说起了。

02 从头了解姓氏的产生

首先要了解的是“姓氏”是怎么来的。“姓氏”在现在的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与“氏”可不是一个东西,要是要婚嫁的人不了解自己的结婚对象的“姓”,那可是要酿下大祸的!

根据文献记载和各种考古发现,我国的姓氏在人类的原始部落中产生,和母系社会中的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距今已经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文章图片3

原始部落的人对自然有着无比的崇敬之情,他们把自然物象当作自己的保护神。一本野史曾经记载了一件现在听来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个以太阳为图腾的部落,在一个白天目睹了日食之后,都认为自己也会随着太阳的消失而死去,于是,在这样的信念的影响之下,该部落的人都因为自己的“信仰”、“祖先”、“保护神”——太阳的白日消失而惊恐至死。

从这件事看出原始部落对图腾的重视程度。

先秦典籍中还有许多关于图腾物象的神话传说。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帝轩辕氏,他的母亲叫“附宝”,附宝在荒野中看到了漫天雷电环绕着北斗枢星,于是就感到自己怀孕了,在轩辕丘这个地方生下了黄帝,在姬水边把黄帝养大,于是就把“姬”当作自己的姓。

有读者就要疑问了,母系社会为什么要以母系的姓来计算?文献中有一句话记载:“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意思是一个小孩子出生在世,只会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因为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结婚那么复杂,他们不需要到民政局登记结婚,也没有固定的配偶,于是孩子的父亲就无从得知了。

文章图片4

从字源学来看,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因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前面五个短句说的就是前面氏族部落的神话。

上面最后两句话中的“从女从生,生亦声”,是说“姓”是个形声字,形声字意思是一个汉字有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表示这个汉字的意思,叫“形旁”,另一部分表示这个汉字的读音,叫“声旁”,“姓”的声旁就是“生”,现在两个汉字的读音不同,只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导致的。

知道了“姓”这个字读音的由来,那“女”字旁又是怎么回事呢?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是同一个母系,这些同一个姓的人具有血缘关系,例如“嬴、姜、妫、姒、姚”等这些中国最早的姓氏,就是表示是由同一个姓氏的母亲传下来的。

文章图片5

近亲不能结婚,这是现代社会中众人的常识,但在古代,却需要人们不断地摸索,经过惨痛的教训之后才发现这个道理。虽然古代的畸形儿缺少文献记录,但不意味着没有,那时候的人们觉得这是家丑,不会外扬,所以也就很少有这种记录了。

所以在上古时代男女结婚必须清楚知道对方的“姓”,不然就会生下有先天性缺陷的婴儿,或是畸形儿,人们认为生下这样的孩子是上天谴责或是某种报应,于是慢慢就有了“同姓不通婚”的规定。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这时候古代的社会已经变成父系社会了,人们通过父系来标识血缘。

文章图片6

古书中记载“炎帝列山氏,姜姓”、“黄帝轩辕氏,姬姓”,了解了“姓”与“氏”的来源才读得懂中华民族的炎黄二帝是分属于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系一边的“氏”:列山,轩辕。

在之后的社会发展中,“姓氏”一同使用,母权制逐步演变为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这种情况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才逐渐消亡。

原始部落的图腾演变为氏族,这是姓氏的首次演变,也就是“姓”的产生。这个时候,“姓”作为氏族的标志,它起到了维持宗族团结统一的功能,并且借此来把不同血缘的氏族区分开来。人口增长之后,“姓”就成了维系血缘世系的历史依据和血缘纽带。

文章图片7

03 “难”姓被韩国人认作祖先

“难”姓就是在一个古鲜卑族的“吐难氏”部落产生的。那时还是在南北朝时期,古鲜卑语中的“吐难”是他们对一种禽类动物的称呼,这种禽类动物经过考证,证实其就是今天的鸵鸟。

为什么把鸵鸟的名字叫做自己部落的名字呢?这就和前面说到的图腾崇拜有关了,这一个部落崇拜的正是鸵鸟这一种动物,于是就把部落名称叫做“吐难”,并且把这种鸟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来“吐难”发展成一个姓氏,简化为“吐难”或是“土难”。

文章图片8

时代更迭,北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在洛阳定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由于中原还是汉族文化,要想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全盘照搬过来也不实际,于是只能是弱势的一方顺应大流,孝文帝就下令进行汉化改革,其中包括把少数民族的姓氏改为中原的姓氏。

于是,在边远山区的“吐难”部落也顺应朝廷的政策,部分吐难氏民众把“吐难”改为汉字单姓“难”姓,另外的一部分民众改成了“山”姓。

这其中的“难”姓一族由于生产的需要,跟随鲜卑族北迁到了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现在松花江旁边,于是那时候,松花江都曾改名为“难江”。

在那之后,部分鲜卑族继续向北迁徙,几经周折,到达了朝鲜半岛,也就定居在了那里。

文章图片9

留在中国没有继续北迁的难姓一族,现在分布在河南省的洛阳市、焦作市武陟县一带的四个小村子里。

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男女老手仍然使用他们古老的姓氏“难”,虽然现代汉语中“难”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好的词语,比如“灾难”、“苦难”等词语,但是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图腾崇拜,这一个姓氏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而已了,他们的生活并不艰难,并以自己传承着古老的姓氏而自豪。

姓为“难”,他们的生活却不难,因为“难”字作为姓氏时,是读为“nìng”,要是下次遇到姓“难”的朋友,可不要叫错了他们的姓。

根据上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这是中国的倒数第一姓氏,人数十分稀少。在最开始的人口普查时,普查人员还以为是因为当地人的方言或是书写导致的错误,毕竟有谁会用“难”这么奇怪的姓呢?

文章图片10

但是村子里的人却说:“我们祖先也是这个姓。”

经过报道之后,消息传到了韩国文化署那里,本来以为风马牛不相干的一件事,却让韩国人异常欣喜,立马派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进行研究,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人们有了有趣的发现。

通过韩国人对韩国中“难”姓民众的调查与了解,证实了韩国的难姓一族正是从中国迁徙过来的,而且还口口声声说有一个叫“难楼”的祖先做过官员。空口无凭,韩国人这来自中国的祖先是真的吗?

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省焦作市的武陟县出土了一块碑文,这块碑文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面记载的正是一个叫“难楼”的鲜卑族官员,难楼的家乡和亲人被写得一清二楚,他的家乡就是在如今的武陟一带。

文章图片11

现如今,武陟县的那四个小村子中每个人都姓“难”,这些难姓后代中还流传着古时候的一些传说,这就证实了韩国人的说法:中国的难姓一族的确是韩国难姓一族的祖先!

时过境迁,远在两国的一族还能找到祖先,真是难能可贵。现如今还有许多人因为自己的姓氏奇特而对取名字而发愁,比如姓“操”、姓“死”的人,这些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既尴尬,又难以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04 “尸”姓不是尸体!

接下来要说到的一个姓氏,同样很难取到一个好听的名字,还会让别人产生可怖的联想,那就是“尸”姓,读作shī。

“尸”姓是三小姓中倒数第二的姓,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一看到这个姓,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肯定是“尸体”这个词,但是这误解却大了,虽然“尸”字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是“尸体”的意思,但在古代,这个姓并不表示“尸体”。

文章图片12

根据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记载,“尸”的本义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在《仪礼·特牲礼》中有用本义来记录的一句话:“尸,所祭者之孙也。”这就是说,用来做“尸”的人是所要祭祀之人的孙子。

在《仪礼·士虞礼》中的一个注中说到:“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这里说得更为详细,说的是做“尸”的人还不能是地位低贱的人,毕竟这是要代替先祖接受祭祀的人。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把姓氏“尸”想成“尸体”一意了。

那么这个姓氏又是从哪里发源的呢?《左传》中有记载,在东周时期,召公的一部分后代所居住的地名叫作“尸乡”,现在其是河南省偃师市的西部地区,召公是周王室的贵族,“姬”是他的姓。

文章图片13

既然有《左传》这样的史料证实,那么如今河南省偃师市的这一部分“尸”姓就是出自“姬”姓。

那他们为什么不姓“姬”,而要改姓呢?在古代,诸侯王分封之后就会使用自己封地的名称,于是在一次次的分化以及历史长河中各种灾难需要改姓来避难的过程中,导致现在都没有“姬”姓了,它已经全都被分化为其他姓氏。

一些人若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溯源之下,仍能查到姓氏的源头。

“尸”姓另外的来源还有一个青铜器《尸臣鼎》,上面记载了一个西周时期的王室大夫“尸臣”,同样来源于“姬”姓,姬姓,尸氏,名臣,但现在已经无法确认哪里的“尸”姓后代是其后代,抑或是已经没有他的后代了。

“尸”姓另一个可查的来源是史书记载的“尸佼”,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祖籍是山西省曲沃县人,如今山西曲沃县还有尸姓的后代,很有可能就是和“尸佼”有关。

文章图片14

05 “山”姓来源说法众多,人数却很少

还有一个倒数第三的“山”姓。山姓来源久远,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姓“山”的人总数不超过2000人。

这也是人口普查时调查组发现的,但有趣的是,现在同为“山”姓的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各执一词,各有依据。

一部分的山姓后代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了秦桧的毒害,在逃亡期间,为了避免被发现,就把原本的“岳”字去掉了上面的“丘”字,只留下下面的“山”字,于是这一部分的人就形成了“山”姓。

文章图片15

另一部分的山姓人说,他们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这个起源就更为久远了,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周代,有一个专门掌管山林的官职,这个官职有叫作“山师”的,也有叫作“山虞”的。

山师这一官位世代相袭,而那时候也流行用官职当作姓氏,于是这一脉的人便用了“山”作为自己的姓氏,其山姓后代就流传至今。

根据另一部分的山姓人的说法,他们的姓氏是传承自“烈山氏”,也就是传承自炎帝。根据《风俗通》中所记载的资料,相传,炎帝在烈山这个地方出生、成长,于是就用了“烈山”这个地名作为姓氏,叫作“烈山氏”,他的后代就有用“山”作为姓氏的。

然而,根据《风俗通》记载,山姓还有另外一种来源,那就是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的一名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他的先祖为康里人,那么显然是入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在认为是山僧后人的山姓回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地区,人数很少。

文章图片16

还有一说是山姓来自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高官“叔山冉”。他的后代用他的名字中的“山”和“冉”各自成姓,所以现在也说“山”姓和“冉”姓有同一个始祖。

调查组帮助“山”姓人士互相之间取得了联系,同时也详细考证了他们姓氏的来源,发现事实确实如他们所说的一样,不得不感叹我们的文化传承能力之强,源头之久远。

这“三小姓”如今在人口大融合和社会加速流动的情况下,不知是否还能将这个姓氏流传下去,要想继续流传下去,这其中还有许多努力需要做。

文章图片17

今天认识了中国姓氏中人数倒数的三个姓氏“难nìng”、“尸”、“山”,要是以后自己能和这些姓氏的人认识,还可以向他们多请教他们的姓氏来源,相信从当事人的嘴里听来的信息会更有趣。

参考文献

袁凤东《中国姓氏风俗文化与常识》

马奔腾注析《百家姓·山》

何晓明《中国姓名史》

范丽萍主编《百家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