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之道,在觉己觉人,在立己立人,在成己成物

 读原著 2022-04-2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这句话换一种表达就是:大学之道,在“成己而成物”,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成己,立己,达己,本质上就是觉醒自己,做真自己,顺着自己的天性,本心,天德而活,自己觉醒了,自己的天性,本心,天德澄明开了,顺带的即是觉人,立人,达人,成物。假如说前者是树根的话,后者则可比作枝叶。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一种不得已的表达,很多人习惯把本末分作两物看,殊不知本末也是长在同一颗树上的,是一颗树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已。如果讲它是两物,则既为两物,又怎么能说是本末,本末从一开始不就是一物上的东西吗?

  对此,王阳明先生曾举了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赵仲立之判辰也,问政于阳明子。

 阳明子曰:“郡县之职,以亲民也。

 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

 “敢问亲民。”

 曰:“明其明德以亲民也。”

 “敢问明明德。”

 曰:“亲民以明其明德也。”

 曰:“明德亲民一乎?君子之言治也,如斯而已乎?”曰:“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孝之德明矣;亲吾之子,以明其明德以亲民也,故能以一身为天下;亲民以明其明德也,故能以天下为一身。夫以天下为一身也,则八荒四表,皆吾支体,而况一郡之治,心腹之间乎?”

  王阳明先生还有言:“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换句话说,觉己,成己,立己,达己,是自心之德,自心之德明了,因为心外无物,心即理,这样自然即能“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亲民,觉人,立人,达人,成物,不过是“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若天下还有一个人没有觉,没有立,没有成,没有达,我的仁就未尽,也即无法尽性,这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的原理所在。程颐先生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说的也是这个理。“体与用”跟“本与末”一样,里面的组成部分都同出一源,是一不是二,相辅相成。

  有的人说只要“体”,不要“用”,只要“本”不要“末”行吗?这就好比问一个人只要心,不要四肢是否行是一样的道理,当然不可。以此要想本体更充实完整,自性俱足诚明,就要借末用来扩充,反哺,要想末用发而皆中节,从容和顺,就要养得自家本体充实完整,自性俱足诚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