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史]安史之乱中的太原保卫战,教科书般的守城战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4-24

文图/史海学徒       发布时间: 2022-04-23 22:23

通常来说,每逢乱世总会有很多英雄人物崛起。比如三国时期的乱世中,就曾经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帮助各方诸侯建立了政权。隋朝末年,也是因为有了大批英雄人物的追随,才能让李渊父子开创了唐朝的基业。

安史之乱是处于唐朝这个大一统王朝内部的一个乱世,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是没有改朝换代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么一个乱世,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产生的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变乱。即便是这样,也依然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张巡、南霁云这些人都是在乱世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一位在此期间登上历史舞台的英雄人物。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最著名的将领有两位,一个是李光弼,一个是郭子仪。这两位几乎是后世家喻户晓的人物。上一期说到了在张巡守睢阳的同时,南阳和太原也都在经受着叛军的围攻。南阳保卫战的守将是鲁炅,我们上期说过了。太原保卫战的守将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光弼。

单看李光弼这个姓氏,会有人觉得这个人应该和唐朝皇族有关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李光弼的姓氏确实是唐朝的国姓,但李光弼却是契丹人。契丹人怎么会姓李呢?他这个李姓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的。最初契丹是臣服于突厥的,唐太宗征服了突厥之后,契丹人看唐朝更厉害,就背叛突厥归附唐朝了,李世民一高兴就赐契丹人李姓,这在当时是一种荣耀。比如大名鼎鼎的徐茂公,也被赐为李姓。

李光弼老家是唐朝营州的,这地方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当时是契丹、突厥、大唐等几股势力的交界处。前面提到安禄山也是这里的人,他和李光弼还是老乡。李光弼的父亲叫李楷洛,这名字有点熟。和这个名字有点像的还有一个李楷固,这个李楷固不仅在历史上有名气,在《神探狄仁杰》中也出现过。李楷固和李楷洛不仅名字像,都是契丹人,而且两人还有关系,是亲戚关系。李楷洛娶的媳妇就是李楷固的女儿。李楷洛是在武则天的时候,跑到唐朝(当时叫武周王朝)这边的。后来在唐玄宗父亲唐睿宗的时候,还为唐朝建立过功勋,被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在当时是三品,和宰相平级,而且李楷洛还被封为蓟国公,这个爵位和唐朝开国的很多功臣都平等了,可见这李楷洛也绝不简单。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光弼是出自于将门世家,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出生这样的家庭,李光弼的童年要比前面提到的封常清、哥舒翰等人起点要高,是贵族子弟。李光弼自幼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喜欢读《汉书》。父亲去世后,他就继承了父亲的蓟国公的爵位,不仅如此,直接就做了左郎将这样五官,是军中的中层将领。

李光弼曾经在名将王忠嗣手下做过事,王忠嗣就对当时还年轻的李光弼交口称赞。王忠嗣当时是河西、陇右节度使,他对人说:“将来,李光弼肯定能够做到我这个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像黄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样的名将先后凋零,李光弼就在郭子仪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开始重用。他就和郭子仪一起兵出河东,先是趁叛军不注意,攻取了太原。然后,从太原向东出井陉,在颜杲卿等人的配合下,夺取了常山郡。叛军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派兵前来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通过默契的配合,采用“疲敌之计”不仅瓦解了叛军的进攻,还趁机大破蔡希德、史思明、尹子琦等人。这次战役,《新唐书》说斩首万余,俘敌四千。《资治通鉴》记载:“斩首四万,俘敌千余人。”至少证明一点,这是一次真正的大胜仗。这是唐朝新崛起的名将和叛军二号人物史思明的第一次对阵,李光弼胜。

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还没有被杀。史思明就又率领十万叛军从范阳(今天的北京)经朔州大同一带进攻太原。这会儿唐肃宗在灵武,太原就是东边的门户。拿下太原,叛军的兵锋可以直至灵武,这个地方非常关键。

当时李光弼的麾下仅有一万人左右,叛军是十万,这又是一次力量对比悬殊的战役。那没办法,这会儿唐朝这边兵力确实严重不足,只能凭借守城者的意志和能力来对付叛军。李光弼手里的这一万人还不是精兵强将,而是一帮老弱残兵,精兵都被抽调到灵武那边了。当时的守军一听说叛军有十万之众,都吓坏了。有的将领对李光弼说,我们得赶紧加高太原城的城墙,凭借这个来守城。李光弼拒绝了,他认为叛军就在城下,太原城又很大,方圆四十里,这时候再加固城防,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只能耗费人力。

作为守城的一方来说,敌众我寡,如果一味的被动防守,这城早晚会破。因为你凭借的只有地利,而对方可以围困你。鲁炅守南阳就是一味的被动防守,城里粮食没了,自己就先没了斗志。张巡守雍丘和睢阳就是守中带攻,时不时的给你点偷袭,你消耗我的同时,我也同样消耗你,谁先坚持不住,谁就败了。睢阳城的失守,真是“非战之罪也”。因为张巡的战法很先进,实在是耗不过对方。

守太原的李光弼会怎么做呢?这李光弼真不愧是名将,他守太原和张巡守睢阳采用的战略是一样的,都是守中带攻。而且李光弼还发明了新的战法,地道战。

李光弼在守城开始之前就先从军中挑选身怀绝技的人,刚好太原城中还真有以前干过盗墓的家伙。李光弼就重赏这帮人,然后战斗开始之后,他就派这帮盗墓的挖掘地道,从城里通到城外。在夜晚叛军没有丝毫准备的前提下,突然杀出去,偷袭叛军。这招和张巡的缒人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仅如此,李光弼还活学活用,他创造性地把抛石机这一类攻城用的器械进行改良,用在守城上,叛军只要进攻,他就在城上掷石头。这招比用人往下扔速度快,而且用起来也轻便。没少砸死史思明的人。史思明是恨得牙痒痒,天天在城下骂阵,李光弼就是不出城和他决战。

李光弼的地道战史思明有防备了,就在军营外面也采取了防范措施。李光弼却变着法的玩,他派人直接把地道的出口挖到史思明的大营中。这一次史思明的损失更大了,单单这一次就杀了叛军一万多人。

一直坚守到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安禄山死了,城还没攻下。安禄山一死,史思明就回范阳了,他对安庆绪不服气。史思明走后,叛军的主将蔡希德。李光弼继续骚扰,不停地骚扰,把叛军搞得精神不宁,疲惫不堪的。眼看叛军攻城的部队已经崩溃了,李光弼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冲出城和叛军决战,叛军大败,丢盔弃甲,斩首七万余人。太原之战就这样以唐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次守城战,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战争案例。不仅是因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李光弼把战争指挥出了艺术。而且还开创了地道战的先例,让叛军吃尽了苦头。

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