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⑤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24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⑤

■作者:王红国

十四、1959年的艰难起步:

  1957年7月发现相山地区有铀矿,立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兴奋地把石马山矿区(903工区)称作“共和国的掌上明珠”。经过地质队一年多的努力,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工业开采报告。于是,中央从全国各地选派人马陆续进入矿区。

  年初之前,矿里的几个职工还是住在由中南309队17分队提供的两栋铁皮小屋里办公住宿。

  4月,在山南小河边用一个星期左右盖起了九间草棚。

  4月,在莲塘东侧山坡建了矿区的第一座柴油机组发电厂(一电厂),作为供应矿区仅有几十人的生活用电。

  7月初,在山南建起了可供百余人用餐的简易大棚食堂。

  7月20日,矿区第一条公路(公溪河南岸至莲塘村原有的羊肠小路拓宽)动工,两台汽车来回运土方,绝大多数工作都靠职工们用铁锹、锄头挖土石方。江西省建筑公司筑路队也来帮助一起修路。

  9月,在山南又盖起了三栋油毛毡房,可供200多人住。在山南、莲塘、前村打了4口水井。并号召职工家属们开荒种菜解决生活困难。

  9月,乐安县建筑公司为矿里先盖了1319.4㎡的平房,下旬又开始增建7000㎡的平房。当时矿区附近没有砖瓦厂,到抚州和南昌去买砖瓦,路太远费用太高,矿里就自己动手在罗家墟办起了砖瓦厂,到1959年年底,烧制砖50多万块,有效解决了矿区住房的建筑材料问题。

  12月,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召集部门联席会议,商议支援421矿的建设,保证各种物资供应。乐安县派出200名民工,帮助矿里烧制砖瓦。

  12月底,421矿职工人数有882人。

十五、1960年421矿的工作:

  2月,矿区三个矿点正式动工,早前分派往外省各地学习矿山技术的大批工人回到矿里参加建设。

  2月,在山南建成第二发电厂,提供横涧矿点的生产用电。并组建了石马山工区机修车间,就近解决矿山机械的修理。

  3月7日,中共江西省抚州地委书记王敬民兼任421矿党委书记,协调地方与矿山的建设物资供应衔接。

  3月23日,苏联专家组6位专家向二机部提交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铀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议书》,确认“石马山矿区是中南地区今后储量增加的比较有影响的地区。”当时确定了横涧、甘泉、沙洲、云际、湖港、书塘、石洞等矿点。

  春季,成立矿区“东风人民公社”,由百十名家属组成,从事矿区副业生产,解决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生活困难。6月6日,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江西一矿农场”,办成矿区的食品供应基地。

  4月,成立二工区,横涧上部矿点开始施工。

  4月26日,二机部十二局通知江西省水利厅:“抚州至421矿110KV输电线路确定于今年架设。”

  6月12日,二机部副部长刘伟签发《421―1、2、3工程任务书》,确定石马山东部矿床代号为421―1,横涧矿床代号为421―2,岗上鹦矿床代号为421―3,投资额2427.5万元(相当于现在约50多亿元)。

  7月,动员职工家属自建房屋,所需材料由公家拨付。建成30多栋干打垒和油毛毡的房子。到11月份,200多户职工家属迁入新居,1600名单身职工住进了集体宿舍。

  8月10日,江西矿务局通知421矿更名为“江西一矿”。成立直属抚州地委行署领导的公溪镇,公溪镇领导班子由421矿及乐安县和崇仁县主要副县级以上领导担(兼)任。

  8月13日,根据二机部刘伟副部长指示,十二局设计院的部分设计人员前往江西一矿,现场勘察设计以加快基建进度。

  8月20日,江西一矿成立设计处。

  8月23日,苏联专家组奉苏联政府的命令,撤出江西一矿回国,并带走了全部资料和图纸。已经起运的援华设备也被卡在苏联境内不再交付中国。

  8月底,面对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程面临空前困难。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同志来到矿区指导视察工作。视察了云际、沙洲等矿点,又在山南工区与工人同志们一起劳动并在职工食堂与工人们一同就餐,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们的信心。

  9月18日,江西一矿向二机部上报成立勘探队的报告得到批复,矿地质勘探队定员247人。

  9月22日,二机部十二局通知江西矿务局和江西一矿,将一矿各工程编号正式确定如下:

  421―1,石马山东部;

  421―2,横涧;

  421―3,岗上鹦;

  421―4,源头;

  421―5,甘泉;

  421―6,沙洲;

  421―7,云际;

  421―8,湖港1#带;

  421―9,书塘;

  421―10,水冶厂;

  421―11,机修厂;

  421―12,沙洲西南;

  421―13,河沿背;

  421―14,邹家山;

  421―15,石洞;

  421―16,湖田;

  421―17,横岭。

  10月15日,中共江西省委批复江西一矿为地师级企业。

  12月,二机部共选调了228名干部进入江西一矿,其中的92名技术干部中,有尤正、胡炜棠、彭崑、叶庆庚、关希彭、丁钦超、张启发、林铭新、洪康石等9位留学苏联人员。

十六、1961~1962年的工作:

  1961年3月,二机部副部长雷荣天同志来矿检查工作。

  1961年3月,二、三工区在露天矿土石方剥离时发现实际测量与608队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

  4月份,608队一队进入露天勘探重新划定矿体剥离边界线。

  6月份,江西省军区9983部队的900多名指战员来到421矿协助露天土石方剥离(注:也有其它文献记载说,驻浙江金华的解放军某工兵团也调派到石马山矿点参加露天矿的土石方剥离工程)。

  1961年3月23日,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批准在抚州金山石建立一座火电厂。4月份,又要求421矿将火电厂移交给江西矿务局。拟建于王陂的中央机修厂也随之迁往南昌,即之后的720厂。

  1961年6月底,二机部决定将石马山矿点2#竖井的井筒直径由4m扩改为4.5m。

  从1961年春开始,由于全国性三年自然灾害,矿区也闹饥荒,有人革命意志不坚定当了可耻的逃兵。至1961年6月13日止统计,矿里共有63名职工逃跑,85名职工超假未归。

  1961年7月,矿里在王陂建设王陂火电厂。

  1962年1月17日,江西矿务管理局副局长李伟民调到江西一矿担任副书记兼矿长。

  1962年2月,矿运输科原有47台载重汽车,随着生产任务不断扩大,二机部十二局再拨付给矿里11辆解放牌汽车。

  1962年3月,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指示,调拨几十台大型推土机给江西一矿,将王陂和古城两地的多处小山丘推平用于今后的基建,共耗资20多万元。

  1962年10月23日,江西一矿成立“清仓工作组”,对东乡物资转运站的积存物资进行清理。东乡转运站隶属于矿供应处,对外称“一矿军运科”。建站两年来,管理较为粗放混乱,物资随意在露天堆放任凭风吹雨淋,账目不清。最终,对外销售积压物资,收回了200多万元资金。

  1962年11月,毛主席为原子能工业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十七、1963~1984年工作大事记:

  1963年3月16日,冶金工业部新余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韩礼和同志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江西一矿党委书记。

  1963年4月21日,王陂电厂一号机组开始发电送电。

  1963年4月,成立一工区,恢复山南露天矿的剥离,年底增至600人,由一天一班改为一天三班倒。

  1963年4月,二机部十二局局长苏华来矿传授学大庆经验,组织基建大会战。

  1963年9月25日,二机部十二局就江西一矿四工区连续五个月增产超额完成任务,在二机部全系统予以推广经验。

  1963年10月,江西一矿全矿初步建成了山南、山北(后称莲塘,当时为矿部)、古城三个生活区。

  1964年2月,一分矿(山南)进入试采阶段。开采出的矿石由军运列车外运至湖南272厂进行水冶加工,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部分核原料。

  1964年6月,中共中央动员全党“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在全国展开。721矿随之进入“四清”工作。

  1964年7月,矿区最西部的湖港矿点项目上马,预算投资441.3万元。1965年1月动工,1968年正式投产。

  1964年9月,二机部由300多人组成的“四清”工作团进驻721矿。

  1966年7月,矿田最东部位于崇仁县境内的云际矿点上马,预投资132.5万元。

  1966年8月31日,721矿党委召开全矿万人大会,由此拉开了政治斗争的序幕。

  1966年12月,两派群众组织成立。

  1967年2月起,乐安县人武部、抚州军分区、江西省军区、6014部队、矿608警卫连、福州军区部队都介入到721矿运动中。

  1968年3月18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成立国营721矿革命委员会的批示》。

  1968年7月,沙洲矿点上马,预算投资481万元。

  1968年9月,矿“二○二工程”(水冶厂)项目上马。1972年12月20日投入试车生产,实际投资3850万元。1976年,“二○二工程”改称为“一厂”,1984年改称“水冶厂”,七十年代编制有职工1604人。

  1969年,河沿背矿点上马动工。

  1969年11月,根据中央安排,解放军军代表进驻721矿,实行军事化管理。

  1970年,巴泉矿点上马,投资441万元。

  1970年,白云矿点上马,投资421.6万元。

  1971年,721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召开。

  1971年3月,山南石马山东部矿床(721-1)开采结束。

  1973年,邹家山矿点上马,计划露天矿投资391.8万元,井下投资743万元。

  1973年7月,721矿军事管制结束,恢复企业行政管理。

  1974年,山南露天矿床(721-2k)开采结束。从1964年开采至结束,矿石开采量为勘探评估含量的2.36倍,金属量为评估量的2.06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1975年,矿里设立721矿大专班,1978年第一届大专班学生毕业。1979~1980年,开办了一期中专班。1980年开办电视大学4个班。1983年举办了两期日语培训班。

  1975年5月,山南污水处理站动工兴建,1977年建成投产。同时其它矿点污水处理及水冶厂尾矿坝设施建成,极大地减少了矿区开采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1966~1976年间,二机部领导多次来矿视察。部长刘伟多次来721矿指导工作。十二局局长苏华先后来矿8次,是到矿次数最多的部局领导之一。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白栋材也三次来到721矿参观指导,江西省其他领导干部也多次来矿。

  1977年,水冶厂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实际投资1359.79万元,新建厂房5559㎡。

  1977年5月21~25日,召开全矿供应财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财政金融系统学大庆,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会议”和江西省二机局的“物资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1977年8月,721矿成立“扭亏增盈领导小组”,由副矿长姚洪太任组长,财务处长邬庭芳、供应处副处长张文贵任副组长,下设有办公室。经过全矿职工努力,实现了“三年亏损一年补回”的目标,打了一个翻身仗。

  1977年9月2日,二机部批复同意了721矿制定的长远规划。

  1977年,二机部批复同意721矿修建白云水库的报告,以解决矿区职工家属的饮用水问题。1978年,白云水库工程委托浙江大学设计。1979年5月动工,1981年底建成蓄水,库容量80万m3。直到2022年初,白云水库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有专人对库区及大坝设施专职看守。

  1978年4月,邹家山大露天矿点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24.62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矿石出产量。

  1978年,建立完成了全矿统一的两级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1978年,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

  1979年10月26~27日,721矿在山南分矿召开整治现场会。向全矿推广山南的经验,要求各单位经过2年整治,彻底改变通风防尘设施的落后面貌,给矿区生产职工一个健康的身体。到1984年,全矿粉尘、氡离子合格率均达到部、局规划指标。

  1979年9月,核工业部根据核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决定,721矿2#竖井与3#竖井深部实行联合开采。

  1979年11月,核工业部做出缓建721矿水冶厂二期工程(碱法生产工艺)的决定。各矿点全部采用酸法生产。

  1980年3月,根据中共721矿党委上报中共江西省委批复,给原721矿党委书记胡传孝、副书记郭道远两位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1980年4月,巴泉工区下部矿点建成投产。

  1980年4月16~17日,中共721矿党委在古城礼堂召开全矿第二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顾鹤云作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我矿现代化建设,为发展原子能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报告。会议选举了矿第二届党委。书记顾鹤云,副书记杨喜荣、李远洲,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张其傥,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赵梁。

  1981年5月,721矿向江西二机局提交《关于停建721―20二期碱法工艺的报告》。

  1982年6月,江西二机局复函,决定721矿水冶厂二期工程停建,撤销水冶厂第4车间的行政编制,258名职工在矿内其它单位重新安置工作。

  1982年,721矿水文地质工程师陈建华被追授“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他在患癌症的最后两年时间里撰写了10来万字的论文材料,并编写了《721矿水文地质综合图表》,为相山矿田的地质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1983年,按照核工业部的要求,721矿军品任务开始实行限产。

  1983年11月,白云矿点结束开采生产。1984年白云工区正式封闭下马。

  1984年,核工业部决定对721矿山南分矿的3#竖井进行扩建,把3#竖井的矿石从2#竖井提升出矿,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未完待续)

       @原文刊载于《游子》第32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