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不会失败的习惯养成法——微习惯

 老沔城人 2022-04-24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不会失败的习惯养成法——微习惯

作者:王  淑


    经常有父母在和我交流时,大吐苦水:

    “要是我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他就不会是现在这样……”

    有时候孩子被现实某件事所鞭策,决定改掉以往诸多不好的习惯,可是他们又总是这样“偶尔斗志爆发,也能坚持两周,最终却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有时候连原因都没有就直接放弃了”。

    很早就有人提出了“态度决定一切”的说法,其实所有正向的态度总和起来就是各种习惯,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成“习惯决定一切”。

    宝妈们都知道,现在从小对孩子的教育,重在“各种习惯的培养”,比如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等……孩子刚踏入学门,老师又强调着各种生活和学习习惯,因为直接决定了孩子长期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或者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你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纠正,那么这篇文章你一定要认真阅读,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微习惯是斯蒂芬·盖斯发明的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它是经过时间和科学反复检验的,也是众多“专家”改变习惯和养成习惯的常用法则。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01.养成习惯起步重在“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运动的好处,可是真正每天坚持锻炼的又有几个?在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表明决心——决定用原地锻炼30分钟的方式为持续运动开个头,可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毫无动力,于是试了试平时激励自己的那一套话:“加油啊!想要成为人生的赢家必须努力才行”,欢乐一首快节奏的音乐,幻想着自己在沙滩上的身材。可是最后各种方法试过了,一点作用都没有,于是无精打采,认为自己其实什么也做不了。在那一刻,30分钟的简单锻炼就变得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艰难。

    这应该是所有人刚开始的样子,你自己想想,自己在帮助孩子养成和改变习惯时,是否和这类似?

    其实不是30分钟锻炼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把你吓退了,而是为达到理想的 健身目标需要投入的努力加在一起多得吓人,在你的潜意识里面产生了“后退”“停滞不前”的想法。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避,孩子也一样。

    接下来请思考下列事实,它意味着什么?

    1.如果在孩子帮助孩子养成或改变习惯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每天都说着“今天要锻炼30分钟。”可根本没有做过,那这一切就没有了意义。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会有损孩子的自信。

    2.研究表明:人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当孩子下决心的那一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的,在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事情。能力和欲望不匹配。

    当你看到这儿并理解了这两点,你一定是个爱思考行动力极强的高手,你也就深刻意识到“孩子的很多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有了一定的方向。

    当然还有两个事实我需要做一个小小的提示:

    1.有时候哪怕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在数学意义上如此,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

    2.相比一天做很多事情,每天做一点事儿的影响力会更大。这些事积累起来就能形成一辈子的固定习惯。

    为什么孩子的习惯总是无法建立?很多父母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孩子是否能坚持完成一件事,但是,建立习惯的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孩子能否开始。

    一旦克服了“开始”这一个心理门槛,我们才能在孩子的引导上做更多文章。
删除线

    02.微目标——习惯养成第一步

    如何有效地“开始”呢?将开始的门槛无限降低,降低到孩子心理不抵触,降低到只要行动就能轻易达到。

    每天锻炼30分钟,改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怎么样?降低锻炼强度的门槛!不是30分钟的挥汗如雨、浑身酸痛,只是一个简单的俯卧撑就够了。

    帮助孩子培养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习惯,改为引导孩子看一页书籍,书可以不分种类。怎么样?排除影响孩子开始的种种阻碍!不是30分钟待在房间,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坐下来,用微薄的学习力看书的煎熬,只需要看一页他喜欢的书就够了。

    这时你会发现,在第一个俯卧撑后你居然有兴趣多做几个了,在孩子看完第一页书后并没有马上停止这个行为,而是继续在往后面看。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内心难免有所抵触。但是,你运用“微目标”这种策略,每次设立的目标都尽量小,小到轻易能完成,微到没有拒绝的理由,没有失败的可能,那么你就愿意坚持了。

    我也将这种策略作为培养和纠正很多孩子习惯的第一步。

    事实证明:

    在锻炼的环节中,孩子第二次就给自己设定了“5个”的微型目标,很快就完成了,再来一个,完成了,再来两个。每次用超简单的挑战来引诱自己后,他们甚至都能超额完成。随时保持这种能够完成目标的新感觉

    其实这种方法的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简单的起步(微目标)能降低孩子习惯培养或纠正开始的抵触心理,这种行为反过来又 正向影响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慢慢地这些微不足道的挑战和行动就形成了初步的惯性。

    03.触发器——习惯成为肌肉记忆的“开关”

    虽然只是个俯卧撑,只是看一页书,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反复提醒,孩子也会很难想起来,再加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容易让刚起步的习惯培养前功尽弃。

    而且放在孩子身上,频繁的提醒会让孩子厌烦,尤其在青春期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格外紧张,培养孩子的习惯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自动自发的进行,我们淡出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不再干预。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触发器。

    比如,把洗澡作为触发器,形成习惯后,当孩子想要洗澡的时候,基底神经节就会提醒你,你需要做两个俯卧撑。比如,把睡觉作为孩子看书的触发器,当孩子上床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带上书,看到犯困就睡觉。比如,把吃早餐作为一个触发器,一到这个时候,孩子就自发的记忆5个英语单词。

    将孩子日常生活学习所必须进行的行为作为触发器,来提醒他。当然,具体如何选择,这个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自己,这样效果最好。

    04.回报——习惯养成的长期动力

    任何一个习惯的坚持刚开始都需要“回报”,这样孩子才有持续的动力一直进行下去,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回报最好不是物质性的奖励(这个在之前的文章有专门讲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https://www.toutiao.com/item/6997680180051329574/),可以是一句对孩子的赞美,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游玩等。

    通常我们会把回报和触发器设置为同一个事物,比如洗澡可以作为触发器,也可以作为做完俯卧撑之后的放松,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奖励,但是在心里诱导的起步阶段,一些额外的奖励和回报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教孩子骑自行车。刚开始,你一边让孩子蹬自行车,一边向他保证你在稳稳地扶着他,可是在某个时候你把手松开后,孩子没有你的扶持也能继续骑车了。与此类似,刚开始可以在孩子完成目标后,给孩子的大脑额外提供一个回报,但是最终满足感和内啡肽就足以让孩子的大脑维持这个行为了,这个我把它叫做“内部激励”,这点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同样适用。

    微目标+触发器+回报,就是整个微习惯的大致策略,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一天一个俯卧撑,一天一页书,一天5个单词,这些事情也不需要意志力,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养成法。

    利用微习惯帮助孩子培养或纠正习惯的改变是收获巨大的(从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这个原因在于,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微目标之后,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这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第二个就是收获惯性,即使孩子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孩子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微习惯,还会接连不断地收获成功。

    因为微习惯太小不至于无法完成,因此孩子没有机会体会未完成目标的而导致的消极情绪,比如挫败感和愧疚感。因为设立的目标能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奖励机制(回报),能让孩子保持长久的冲劲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