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教师的自身修养

 老沔城人 2022-04-24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并不断使之丰富和发展,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使之得到延续和发扬。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好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是人们对教师的崇高赞誉。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1世纪国际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它包含哪些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综合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呢?

    一,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

    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其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命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其二,教师必须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条件。教育工作是崇高的,教师的职业是最光荣的职业。古人曾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这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教育工作者。教师承担的历史责任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们在自己的职业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又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平凡和清苦中感到幸福和自豪,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作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每一个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师德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第一,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为人师表。对教师来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无私奉献。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职业是一种脑力活动……对于从事这种活动的人来说,它不是一种自我享受,而是一种牺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都愿意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最光荣的职业,都乐意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事业。第二,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诸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唯有热爱学生,才可能教育好学生,西方教育界流行一个术语,叫做“皮特马利翁效应”,这是著名教育家罗森塔尔为他的“权威性谎言”试验拟定的名字。这个试验要说明的问题是:真诚的期待和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魏书生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教书育人的奇迹,就在于他全身心地实践着“皮特马利翁效应”,他的每一轮试验都能使每个后进生迎头赶上。吕叔湘也称赞他:“魏书生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为了学生,他可以忍受生活的种种不便,克服重重困难,牺牲自己,拯救学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圣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善于用一颗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的甘露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传统的以一定教育目标为着眼点的机械命令,灌输的方法,必须摒弃。当然,献给学生的爱,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爱,而应该“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热爱而不溺爱,尊重而不娇惯,信任而不放任。要面向全体。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希望,教师的职责就是倾注一腔热血去播撒爱的火种,真挚地热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知心朋友。为了明天的光明,教师必须甘当“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其三,教师必须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谓"习惯"是指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行为习惯常常被一些教师忽视,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教师行为最严格的评论者和模仿者,教师的思想、作风、语言、仪表、兴趣、爱好,甚至连写字、走路的姿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比从事任何其它职业的人更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加高尚。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蔡元培说过,“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故教员宜实行道德,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如卫生宜谨,修身宜严,执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知,惩忿而欲窒,却鄙倍而远暴慢,则学生日熏美德,其收效胜于口舌蓰也。”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没有崇高人格的教师永远培养不出灵魂高尚的学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懂得:“行为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其四,教师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外延十分丰富,核心内容包括教育观、教学观。教育思想决定了教师进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教育活动的水平和效果,同时也能够校正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宏观上有管理和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问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等问题。在微观上有学校管理问题;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直至具体到每个学生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无不由教育思想支配。

    在转变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着重在认识上实现三个统一;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相统一;群体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相统一;重视教育结果和重视教育过程相统一,要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还必须将教育思想的学习、宣传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

    首先,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和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它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加里宁说:“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这一门学科,或者对这一门学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这是不言而喻的,干哪一行必须专哪一行。

    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一个成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成为精通语文学科的专家、学者。中文系所开设的全部专业课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知识,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并精通它。

    中学语文教学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综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首先掌握和精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除了学好语言学概论外,还必须学好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如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和古汉语知识。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进行汉字教育,必须熟知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形体、构造及音形义的关系;必须熟知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书写规划;必须熟知汉字简化方案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文章、写文章,就必须学好文章学知识,掌握文章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读写教学科学化。

    这些专业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必备知识,只有精通它,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其次,语文教师还要成为一个杂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使它具有“”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知识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技、史、地、生、体、音、美等都与语文学科结缘。这既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才能成为文化科学知识的杂家,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开拓视野的欲望,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深湛的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所必要的条件,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学生的力量源泉,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的教师将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程的青少年带来何种程度的震撼,的确是无法估计的。要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渊博。因此,教师必须勤奋学习,给学生树立一个刻苦求知,严谨治学的榜样。

    其三,一个出色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不断深入学习。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教育理论作指导,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教师就能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了。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学是研究教师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教育学,探讨如何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学习教育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既要学习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更要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运用一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本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其规律,顺于自然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培养动机、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调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法是研究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这里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二是指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技能和技巧。以语文学科为例。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介于语文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现象,提示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法则。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教学的目的、要求、原则、内容、过程、方法等重要的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赖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展课内外语文活动的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

    教师有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就能正确解决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使之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四,教师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知识变为学生的知识,要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变为一种技能,并能够在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升为技巧。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诱导能力、应变能力、考核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内容、步骤、进度的控制、调节上。控制教学目标就是定向提出任务要求。教与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既不能降低标准,又不宜超越目标,更不允许漫无边际地偏离目标。控制教学内容,就是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控制教学步骤,教学的过程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体现连续性。控制教学进度,就是要按照教学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掌握节奏、疏密有致,张弛合宜。不空堂,不拖堂。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全面而高效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否则,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学问倾吐不出,施展不开。口头表达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并指导学生训练说话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书面语言传播信息,并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能力。

    教师的诱导能力,是指教师善于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关键、启迪思想、诱发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流程有效集中的能力。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极富启发性。它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信息的转换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和自学能力。

    应变能力也叫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时有变化,往往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反应,理智而机巧地排除,因势利导地引向正常的教学秩序。

    考核能力是教师测定学生成绩,获取反馈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必须具有复习指导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以便于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是教师具备组织考核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命题,要遵循命题的原则,明确命题的程序。此外,还要做好考核的一系列工作,如布置考场、监考巡视等。三是教师必须具备评价成绩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考核成绩数量化、等级化。考核结果分析,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三,教师还必须加强教学艺术修养

    教师必须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时代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巧妙启发,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具有了创造性和艺术性,那就进入了教学的理想境界。而这正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

    要提高教学艺术,首先要掌握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规律,又叫法则,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提示它,认识它,利用它。教学规律,就是教学中各种内部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规律,是决定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法则,也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就是在认识理解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使之服务教学,符合教学的客观实际,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律的局部性,更要重视规律的整体性。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植根于教师对教学实质的深刻理解和雄厚的教学业务功底。凭借教师的创造思维和灵感,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纵横捭阖,才能控制得住,驾驭得了。

    其次,要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一种精湛的教学技巧。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采用的符合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性、勉力性的规律、方式、方法的精美结合。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驾驭艺术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组织艺术,控制艺术、诱导艺术、应变艺术等方面。在一节课内,要把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目的与要求、内容与方法、知识与智能、内容与自悟、变故与化解众多复杂矛盾关系处理得合情合理,组织得严密紧凑,控制得协调一致,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师生情绪饱满愉悦,智能训练扎实有效,形成一个高潮迭起,张弛有度的有机整体,这就是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法宝有三个:

    一是刻苦钻研,奠定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二是热爱学生;三是努力锤炼教学语言,而锤炼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必由之路。

    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语言是具有艺术性的,教师语言龙其应该具有艺术性。有人把教师的语言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所以,对教师的语言要求也就更高。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符合现代汉语各种规范;其次在表达时必须准确、精炼、生动、通俗;还必须具备艺术的魅力和强烈的感召力。总的来说,教师语言艺术归纳起来有“七性”,即:逻辑性、形象性、感染性、趣味性、精确性、启发性、音乐性。

    教学艺术是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教师必须将教材、教师与学生巧妙地融为一个整体,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诗,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又萌生心智的想象与创造,“七性”的综合使用,才能使教学富于立体感,表现出勾魂摄魄的"迷"人力量,给教学活动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一言以蔽之,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从思想、业务及教学艺术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的需要,才能无愧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