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玉体横陈”一词常见于色情文学。余向嗜读网络名家赫连勃勃大王梅毅所著历史散文,也都网购回来,几乎通读。其一《玉体横陈》,描写北齐之衰亡过程,品读之余,每被其高巧文笔吸引。史上红颜祸水说法盛行,妲己、夏姬、燕瘦环肥之流,不一而足,皆无直接证据证明其与亡国有关,而玉体横陈于朝堂之冯小怜,其红颜祸水却是证据凿凿。义山有咏史诗《北齐》云: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众所周知,义山善于隐喻,借讽刺高纬与冯氏,罔顾国家安危,于大军压境仍醉心畋猎,招致国破身亡来讽喻唐敬宗之奢靡之风。 曝芹庐曰: 当是如此。 二 明史第一谜案乃建文帝失踪。有传言其出家,言其祖由僧而帝,其孙由帝而僧。更有传言,建文远遁海外,以致朱棣朝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乃有寻找建文之因素。网间曾传有建文诗一首,不知真伪,录如下: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不似李煜和陈叔宝等亡国之君,国破之时已无处可逃。余甚是倾向于建文帝远遁海外一说。毕竟,当时大明国力雄厚,忠君为主人士大有人在。由“龙归沧海碧云深”句,可知其中端倪。屡读此诗,留给吾侪唯沉寂与漫长之感慨! 曝芹庐曰:网传诗不一定真实,收录只是供君闲暇读读而已。 三 余于黉门授史多年,尝遍搜网内,广引相关史料。戊戌变法,令国人动容者莫过于谭嗣同《狱中题壁》之绝命诗: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但有人指出康梁篡改谭嗣同之诗。据考,谭在狱中题壁诗为: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相较谭二诗之首句变化不大,言谭嗣同不愿效东汉张俭出逃而累及无辜。第二句差异微妙。杜根典出汉安帝臣杜根上书太后放权归政,被太后命人装在袋子里摔死,幸亏行刑人玩忽职守,杜根才得以诈死出逃。原句谭嗣同意指自己自愧不如杜根,没象杜根冒死进谏而是想准备武装政变。而经梁启超所改之第二句则完全不会让人意会到这层意思。“愧杜根”改为“待杜根”意思扭曲成想学习杜根,巧妙抹杀了他们武装政变之图谋。第三四句改写极为巧妙。“欧刀”指行刑之刀,此处指武装政变,“掷欧刀”指政变流产。经梁所改诗之本意完全消失,显然只指谭嗣之大义凛然;更隐含为康梁所做辩护:流亡之康梁与赴死之六君子皆乃昆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原诗本意乃是反思所选择道路(愧杜根)与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留将公罪后人论)。 曝芹庐曰:华夏英雄向来是“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余认为原诗更合乎人性。余今录之,不置臧鄙,唯君自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