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中,《论语》的地位和价值无可争议地位列榜首。世界范围内,《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名著中的地位,仅次于《圣经》。孔子一直被评为“世界公认的十大哲学家”之一,与老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伏尔泰等大哲学家齐名。法国伏尔泰、德国莱布尼茨、英国李约瑟、美国艾默生这些赫赫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都给与孔子最高评价。 《论语》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构建家庭伦理的思想,以及在个人修炼上的指导,持续影响了2500年。 解读《论语》,在历朝历代,都是皇家、政治家和读书人的重要学习任务。皇权的需要,让《论语》蒙愚几千年。某些学者的误导,让《论语》蒙尘几百年。革命者们的批判,让《论语》蒙冤几十年。 今天,让我们重新打开《论语》,抛开权力、政治、学术偏激、让《论语》回到她该有的高度,展示她本来的面目,显现她原本的声音。 参考书目 ![]() 杨伯峻,2016 ![]() 杨逢彬,2016 ![]() 钱穆,2018 ![]() 南怀瑾,2001 ![]() 许渊冲,2012 ![]() 辜鸿铭,2014 ![]() 许慎,2013 ![]() 百度百科 感谢”国学大师“翻译的译本,对我帮助巨大,启发我深入思考,让我学有所得。尤其在学习中,遇到难读难懂的章句,选在夜深人静之时,与大师们对话,是人生之幸事。 研究方法
举例 说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通篇读诵 作为《论语》的第一句,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甚至能倒背如流。我们需要把整篇“学而”再通读,读顺,理解通篇的大意。 《学而第一》讨论了重点概念:“学”、“孝”、“仁”。 围绕“仁”而展开的人性品德的讨论。“学”与“习”,“孝”“弟”与仁,“忠”与“信”,“礼”与“和”,“信”、“义”、“恭”、“礼”的关系,“温良恭俭让”与“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德行品质。 整句深读 《学而》开宗明义,强调学习和实践。 后世阳明先生的“知”与“行”合一,看来并非他独创。“学而时习之”,在公元三百多年前,孔老师以及他的弟子把这句话放在了最显要的位置。“学习之后,要把所学的不断放到实践中,用行动复习。” 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翻译得非常精准,“Is it not a delight, said the Master,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Practice,实践,行动。不只是“复习功课”的意思。事实上,复习功课这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学”中。孔子强调的“习”,是劝人实践和行动,知行合一。 我把其他国学大师的翻译陈列如下: 大师解译 辜先生 ![]() 杨先生 ![]() 重点“字”关注
关键字 研读 一、习,習。羽 白,《说文解字》里说:“习,数(shù)飞也。”是小鸟在窝边练习飞翔的意思。小鸟把学到的本领,用于飞翔,而不止于拍拍翅膀。 ![]() “学习”这个词语就来自《论语》的开篇,强调“学”和“习”这两件事。学和习,不是我们现代学校的概念,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民间的学习场所极少。就像《论语》呈现的场景,孔老师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授“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朋。《说文解字》:朋,古文写作“鳳”,像凤的形象。凤高翔时多以万计的鸟群追随,因此用凤翔之形作为“朋党”的“朋”字。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我们比较容易看到“朋”的羽翼,也是“鹏”的本字。 友。《说文解字》:友,志趣相投叫作“友”。字形采用两个“又”会义,像两人交手相握,彼此友好。 ![]() ![]() 图为朋与友的文字演变 - 来自百度百科 《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这就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是随随便便的朋友,不是专门来喝酒吃饭的朋友,而是来切磋学问和讨论实修的“同门师兄弟”。所以,这个“不亦乐乎”,可不是世俗之乐,而是研学雅乐。 有人说“朋者交底,友者交心。”似乎能交心者,更像是性情中人,可以一起享受美酒好肉之色。孔夫子是不是太雅了,而不接地气?或许这正说明孔子是有修为之人吧,把修行雅乐比世间俗乐看得更重。 三、说,即悦。《说文解字》:说,悦皆古今字。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从竖心旁(忄)的字,多为对心里活动的描述和结果,以及不同的情绪,比如,愉、悦、忧、惊、慌、情……;顺带说一句,心字底(心)的字,多为心里活动的动作,比如:感、想、忘、思、忍…… 乐。《说文解字》: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之引伸为哀乐之乐。 因此,说(悦)是心里的愉悦,乐是外在的快乐。 四、delight and pleasure: delight:de.light[dI`laIt; diˋlait],源自拉丁文“以魅力吸引”的意思,及物动词,使… (非常) 欢喜,使…高兴;a. 使非常欢喜,使…高兴 The present ~ed her. (那件礼物使她非常高兴);It ~ed me that she missed me. (我很高兴她想念我。)b. 悦 Beautiful pictures ~ th ... pleasure:plea.sure[`plZʒL; ˋplєʒə],please 的名词,名词 a. (U)快乐,愉快,喜悦,乐趣,show ~露出愉快的 [满意的] 表情;find ~ in riding,发现骑马的乐趣;take great ~ in music,以音乐为最大乐趣;take no ~ in work,不以工作为乐; ![]() 许渊冲先生,用delight为“悦”,pleasure为“乐”。与原文的表达完美一致,也说明了学问相通。 总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很多人把这三句话翻译成了三件相关性不大的事情,事实上,这三句话的逻辑关系非常强,对待学习:1. 学要践行;2. 与同门中人切磋讨论;3. 在讨论时,当对方不了解,也不恼怒。 · 作者译文 ·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做到时时践习,不是件令人愉悦的事吗?有同门中人大老远来切磋学问和践行心得,不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切磋讨论的时候,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就是君子的德行吗? 如何正确解读论语 读译本常见问题
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举例如下: ![]() ![]()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发人深省的孔子语录,因为翻译的原因,价值被大大诋毁了:
我会在未来几期,通过逐句分析,揭开这些章句的本意。 《论语》研读 建议
正确打开《论语》系列 深入解读 敬请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