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26

 自古在昔 2021-11-03

雍也第六

二十六

宰我问曰(1)“仁者,虽告之曰(2)'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3),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4)

【注释】

(1)宰我问曰:宰我,即宰予,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2)虽告之曰:虽,假如,如果.

(3)君子可逝也:逝,走开,离开.

(4)不可罔也:罔,迷罔,迷失.

【译文】

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假如告诉他说:'井里面有仁。’他是不是应该到井里面去追寻仁呢?”孔子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宁可选择离开,也不会陷入这种境地。君子可能会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迷失自己的心智。”

【感悟】

我们在《公冶长》的第10章里面,介绍过宰我,是说“宰予昼寝”的事情。
认真的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这一章的介绍和翻译,是跟以往所有的都不一样,或者说不是一个逻辑。我们参考了朱熹的《论语集注》,也看了杨伯峻的翻译、钱穆的译文等等,但是总觉得要么有些略显牵强,要么前后逻辑矛盾。所以,大家看到以上我们的译文,是不是觉得通顺多了呢?而且前后的逻辑也不矛盾了呢?
简单说一个我们的依据。孔子在《里仁》的第10章里面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的大意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是说非要依从于什么,非要不能怎么样,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按照合时宜的原则行事。那么你说井有仁焉,明明跳下去命都没了,哪还有什么仁呢?这就是“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的真正含义,所以孔子对宰我在这里的提问,一个反问“何为其然也”就解决了,他难道是傻子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孔子也真是有耐心啊,怕宰我还没听明白,或者说还要狡辩,进一步把话说得更清楚:“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下,你听明白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