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化始祖,黄帝成为远古祖先的代表,他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圆点,从这个起点出发,中华文化延续至今;从这个圆点扩散,它是树根,而其他文明形态只是枝干树叶。有关中华初始的故事,大都围绕着这位祖先展开。 正如前面所言,丝绸文化的源头同样与黄帝紧密相连。史学家周匡明先生说:“由于黄帝被证实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由此传说中的西陵氏(嫘祖)始蚕说,可以征信有其人也有其事。不过应该说'嫘祖教民养蚕’较为恰当,因为近年来地下发掘证实,早于黄帝时代2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已出现原始纺织工具和'蚕纹’。” 据史书记载,在黄帝以前的时代,人们是头插羽毛来遮蔽酷暑,身披兽皮来抵挡严寒的。到了黄帝掌管天下后,才第一次用纺织品来制作衣裳,并推行于天下。 ![]() 《易经·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这里的“垂衣裳”是指缝制衣裳。而且,黄帝、尧、舜所创制的衣裳一上一下,上衣下裳,于是,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也就都有了衣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博士说:“大量文献传说都提到黄帝时期有诸多物质、精神诸方面的发明创造,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其实,史学界过去一般都认为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后来台湾93岁史学家王寒生、大陆82岁学者余光明人等深入研究了《黄帝四经》,论证了黄帝是人而不是神。余光明先生说:“大致周代以前,黄帝是神的化身,到了周代,黄帝才成为周族的祖先,到了战国时代,黄帝才转变成为人间的帝王,至秦汉间,黄帝才正式纳入五帝之列,它再也不是神话传说了,而成为真实的信史。” 对于这一问题,2012年春天,我曾在荆州熊家家楚王陵考古现场,专门与武汉大学考古系的陈冰白教授进行过讨论,对话如下: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黄帝不是神,是中国历史上实实在在的真实的人物。陈教授,您对此怎么评价?”我问道。 陈冰白教授说:“这可能是文化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搞考古的,结论都是出自考古资料,一般是不会去做这样的研究。”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我说,“除非考古发掘的古墓葬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说明这就是黄帝墓。” “可以这么说吧。但是,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陈冰白教授补充道,“除非发掘了一座古葬,在出土的一具尸骨旁,有一件器物,上面明确写着黄帝的名字。” “的确如此。”陈冰白教授的话,让我想起了荆州熊家家楚王陵的考古发掘, 便接了过来说,“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熊家家楚王陵基地发掘了几十座人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仅玉器就有2000多件,但是,在几十座墓葬的出土文物中,几乎连一个字都没有发现,更别说会有墓主人姓名的文字了。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出土文物的相对年代,去推测墓主是哪位楚王,而不能断定是哪位楚王。” ![]() 我们知道,那些神话故事与传说,只是古人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情况下,主观上的臆想。其实,从发现野蚕,到把它驯化饲养成家蚕,是我国古代广大劳动群众长期实践的结果。我们知道,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神话故事乃至民间传说,其结论都必须要有考古学的支撑。 记得季羡林先生曾经在《长江丝绸文化》的序言中说过,考古工作“直接影响会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长”。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季羡林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予以说明。他说,五四运动时,北大的疑古学派的代表学者顾颉刚说,大禹只是一条虫,但是现在怎么样了呢?大禹早就由虫变成了人,恢复了他的“人权”。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巍则说:“正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将历史的缺环弥补,并将中华文明大大地推前。” ![]() 的确,如今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有一些神话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不可一概抹杀。也许正是基于此,统领中国断代史研究的李学勤先生说:“炎黄二帝以及其后裔的种种传说,都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但不管怎样说,中华始祖能够在世界万物中,发明丝绸,制作丝绸,这足以说明了中华文明的伟大,中华先民的劳动力和创造力。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正由此而来。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伟大”二字也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名至实归! 来源:《荆州文旅频道》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卫平 张 旗 2022-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