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鲁唐氏源流

 流星雨工作室 2022-04-24

 


(一)唐姓起源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5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5%。

1.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等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他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壮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2.得姓始祖

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70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3.繁衍播迁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等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今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颍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中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晋昌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的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也有加入者。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散布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60%。

4.郡望堂号  

唐姓郡望主要有4个: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号主要有3个:“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 “梧封”等。

5.宗族特征

1)群英荟萃,名人辈出。

2)从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窥其姓氏特征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为:“福禄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宁聪。”又江苏一支字行为:“本立元孝,起宗节义。”

(二)浙江唐氏概况

    根据地方志记载,唐氏最早入浙的是唐瑁。东汉初平二年(191)唐瑁任会稽太守,然而其后裔是否定居浙江则情况不明。而现仍居住在浙江的唐氏大都是在唐宋时期迁入的。根据现有资料,大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晋昌堂系

    据清宣统二年(1910)湖南长沙《桐木桥晋昌唐氏宗谱》:以明代唐胜宗(字克家)为始祖;明洪武四年(1371),唐敬祖(字伯合)自京师(今南京市)迁居湖南善化县(今属长沙市)西乡七都桐木桥村。

    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浙江金华《辅仓晋昌郡唐氏宗谱》:以南宋唐士澈(字必鉴,号清渠)为始祖;始迁祖孟玉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自浦江县马桥村迁居汤溪县(今属金华市婺城区)辅仓村黄磊石畈自然村(今属长山乡)。

     2.东鲁堂系

    1923年《万松源唐氏宗谱》:始祖唐尧卿于宋代自淳安茶园迁居兰溪县十四都篁屿村(今属黄店镇);始迁祖唐瑗(字仲玉,又名徒龙)于宋代自兰溪县三泉村迁居同邑万松源村(今属黄店镇上唐村)。明代,始迁祖唐禅(字子顺)自万松源村迁居同邑新唐村(今属黄店镇);始迁祖唐良璛、唐良璞自万松源村迁居同邑清塘畈村(今属黄店镇)。

    据清光绪二十年(1894)兰溪《东鲁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贤(字思齐)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由淳安茶园镇(今已沦为千岛湖水域,在今花园岛附近)迁居兰溪县十四都篁屿村。

    据清光绪二十年(1894)兰溪《东鲁唐氏宗谱》载:奉唐休复为始祖。始迁祖克明(字光郎)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从兰溪县十四都篁屿村迁居同邑下唐村(今均属黄店镇);始迁祖克忱(字光朝,又字国华)于南宋淳熙八年(1182)自兰溪县十四都篁屿村迁居同邑三泉村前宅皮坊塘左(今属黄店镇)。元代,始迁祖铁驴自三泉村迁居前塘村(今属黄店镇)。明代,始迁祖唐广弟(字沛辛)自三泉村迁居同邑上金村(今属黄店镇);始迁祖百十公唐德自三泉村迁居同邑柏树园村(今属黄店镇)。

    1936年《东鲁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荷(字子舍)于明代自兰溪县三泉村迁居同邑山后塘村(今属黄店镇)。

    1939年《浦阳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椿(字椒湖)于明代自建德上唐村迁居浦江县王店村(今兰溪市梅江镇唐店村)。

    3.晋阳堂系

据清咸丰元年(1851)慈溪《姚江唐氏家谱》载:始迁祖唐佥(字子偕)于北宋皇佑(1049—1054)年间自湖北江陵县(今荆州市江陵区)迁居浙江余姚匡山(今慈溪市匡堰镇匡堰村)。根据其支派排行“晋阳肇始……”来看,属于晋阳系。

据兰溪《晋阳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荣光(字必照)南宋时自安徽歙县槐塘村迁居兰溪县。

据清道光十一年(1831)《南明唐氏宗谱》载:始祖唐特于唐代宦居杭州府平定坊;始迁祖文成于北宋时自平定坊迁居新昌县棠家洲村(今属新林乡)。

据民国《蔡溪唐氏宗谱(晋阳郡唐氏七修宗谱)》载:始迁祖原峰(号福龙)于明后期自福建龙岩迁居浙江平阳县营基村(今属苍南县)。

据《晋阳郡唐氏宗谱》载:始迁祖祖德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自福建龙岩县迁居浙江平阳县北港镇压北山村(今属西湾乡),后又迁居同邑渔池村(今属南湖乡)。

4.未注明派系

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嘉兴《唐氏宗谱》载:以唐代唐岑为始祖,以唐希颜、唐涣、唐渭为先祖,以唐岳为始迁祖。始祖唐岑因唐末藩镇之乱,自北海迁西川,其子希颜于唐昭宗时迁至余杭。希颜长孙涣世居余杭,次孙渭徙江陵。江陵族第十二世孙唐岳于南宋末年至嘉兴西塘镇定居,为斜塘始祖,其子孙分居于西塘、新开河和松江府娄县泖桥。

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孝丰《唐氏宗谱》载:始祖琳(字海源),宋代人。始迁祖元龙(字虎臣)于康熙五十二年(1711)自武康县(今属德清县)东乡唐家墩迁居孝丰县城(今属安吉县递铺镇)。

1999年《永康唐氏志》载:始迁祖以仁于元代自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迁居永康县魁岩山。

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绍兴唐氏宗谱》载:以北宋参知政事唐介(字子芳)为一世祖。靖康之难,唐介裔孙有南渡居山阴者,其第十七世应宿生子膺、幸:膺为东观支祖,幸为昌安支祖(一说幸于南宋初南渡,迁居山阴(今属绍兴县))。

据清光绪二年(1876)《剡东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僖自越城(今绍兴市)迁居剡县(北宋末改称嵊县,今嵊州市)邑东东湖村(今黄泽镇唐家村)。

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剡东唐氏宗谱》载:以北宋前期人唐魏禧为始祖),始迁祖唐性童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迁居嵊县(今嵊州市)下唐庄(今属黄泽镇唐家村)。

据清咸丰八年(1858)《富春唐氏宗谱》载:始祖恭三于明初卜居富春县治西南之灵源。

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桐江唐氏宗谱》载:始祖唐介,宋代人。始迁祖敬之(字明理)于元至正二年(1342)自寿昌县(今属建德市)寺坞村迁居桐庐邑南梧村。

据清光绪二年(1876)《新定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叶(字荣恩)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自遂安县(今属淳安县)焦坞岭迁居同邑十三都田川村(今中洲镇田坑村)。

据民国十年(1921)《蛟西唐氏宗谱》载:始祖光琛于唐中叶迁鄮县(今宁波地区)之清泉乡,子孙居此,遂名古唐村。其后又有徙鄞州姜山镇者,至十二世唐俊复徙古唐村。

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鄞县建溪唐氏宗谱》载:唐思正、思本、思铨、思章兄弟四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同迁居建溪村(今鄞江镇建岙村)。

据清咸丰元年(1851)《姚江唐氏宗谱》载:始迁祖唐佥(字子偕)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自湖北江陵县(今荆州市江陵区)迁居浙江余姚县匡山(今慈溪市匡堰镇匡堰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