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型颈椎病

 石街膽baigui 2022-04-24
概述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颈椎失稳等原因,皆可造成颈髓的慢性压迫或供血不足。另外,长期颈椎受累也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

就诊科室:
骨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
疾病别称:
颈椎病脊髓型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截瘫、四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单侧或双侧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
好发人群:
经常低头伏案工作者、中老年人
常用药物:
塞来昔布、甲钴胺片、地巴唑片
常用检查:
颈椎X线、颈椎CT、颈椎核磁共振
疾病分类

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为颈椎病分类中的一种,无进一步亚分类。

病因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缘骨赘的形成、黄韧带的肥厚或钙化、颈椎管狭窄及颈椎失稳等原因皆可直接或间接造成颈髓的慢性压迫或供血不足,这些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常见的致病因素。

主要病因

静态因素

随着椎间盘质地变性,含水量减少,高度下降和周缘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的增厚骨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板间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线减少,尤其是前后径,即矢状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

动态因素

主要是指颈椎的伸屈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组织变“短粗”,截面积增大,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带后突,脊髓受压增加。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变扁、变宽,弓弦作用使其前移,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抵压脊髓,加重脊髓损害。

先天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可降低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阈值,也就是有先天发育引起的椎管狭窄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损伤

脊髓的功能障碍病理在于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所致,脊髓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轴浆流阻断、扭曲、变形、脱髓鞘变化,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脊髓炎症缺血等,少有胶原增生、瘢痕形成或囊性变。慢性损伤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中作为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

颈部受凉

颈部受凉时可诱发颈椎椎管进一步狭窄,引起症状出现或者加重。

疲劳、劳累

人体在疲劳时,颈椎椎间盘等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引起症状出现。

外伤因素

在颈椎本身存在病变的情况下,在颈椎受到撞击,或者跌倒等情况时,容易诱发脊髓型颈椎病发作。

流行病学
  • 脊髓型颈椎病是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发展。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可严重致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

  • 脊髓型颈椎病以40~60岁为高发年龄,60岁以后有自愈倾向,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生年龄有提前趋势。

  • 脊髓型颈椎病的C1-7中,最易受累的间隙以C5-6居多,其次是C4/5,人体颈椎生物力学研究表明,人在屈伸颈部时颈部应力常作用于C4-6,临床中C4-6易发生骨质增生,表明颈椎病变节段以负重度大、活动度大的部位较为多见。

好发人群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白领

由于长时间低头,会使颈部的肌肉出现老化,其韧带也会出现问题,进而使颈椎的稳定性有所影响。长时间以往,则会导致脊髓型颈椎病。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钙化,发生退变,随之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也提高。

先天颈椎椎管发育不良的人群

先天性颈椎椎管即为狭窄,这样对应容纳脊髓所未知的稳定性较差,易患脊髓型颈椎病。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管腔收缩,血供减少,则会加快局部退行性病变,进而出现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单侧或者双侧上肢或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走路时有踩棉花感。不过个体差异也比较大。若疾病发展严重,可会引起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状。

典型症状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颈椎病意味着颈椎出现不适。通俗来说,脖子不舒服的时候,很多人便会认为自己得了颈椎病。但是脊髓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主要症状并不是颈部症状,而是脊髓压迫后出现的上肢和下肢无力、麻木。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踩棉花感;下肢痉挛、行走困难;双侧上肢的疼痛、酸胀、麻木、无力、烧灼感等感觉和运动障碍;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属于比较严重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其他症状
  • 患者还会出现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手有如皮带样捆绑感,称为束带感。同时躯干或者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蚁行感。

  • 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尿不尽,甚至出现尿失禁或排便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性功能减退。

并发症

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压迫脊髓,且压迫持续得不到解除,容易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进一步引起截瘫的可能。

大小便失禁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压迫排尿或者排便中枢,进而会引起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

性功能障碍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压迫无法正常,压迫性反射中枢,进而会引起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就医

当日常生活中出现颈椎脊髓压迫症状时,应该注意不可忽视脊髓型颈椎病可能,一定要及时到骨科、脊柱或者神经外科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踩棉花感、容易摔倒。

  • 下肢痉挛、行走困难。

  • 双侧上肢的疼痛、酸胀、麻木、无力、烧灼感等感觉和运动障碍。

  • 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脊柱外科或者颈椎病专科就诊。

  • 如果医院无脊柱外科分科,可以去骨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出现症状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四肢麻木、无力、踩棉花感、胸部束带感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X线平片及颈椎动力性侧位片

是诊断颈椎的的基础检查方法,有益于发现畸形,观测颈椎活动,判定颈椎是否存在不稳定,还可以排除骨质破坏性病变。

颈椎CT扫描

便于辨认韧带骨化,发现骨性椎管狭窄。其可鉴别其他类型的颈椎病,但需注意其对神经根、神经盘的影响学显示较差。

颈脊髓造影

顾名思义,进行脊髓部分的检查,可显示其受压情况。但因为其是有创操作,易发生感染,所以少有进行。

颈椎MRI检查

是最有助于明确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检查,医生可通过矢状位结合轴位平扫在头脑中形成神经通道的三维立体图像,了解椎间盘、后纵韧带、钩椎关节和黄韧带病变以及脊髓受压病理改变。脊髓型颈椎病虽然在MRI上表现为多节段狭窄,但责任椎间往往只有一处,在T2加权像上脊髓内常有高信号,代表脊髓受压、退变、缺血、炎症水肿的病理。

诊断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一般通过临床典型表现、X线、CT及磁共振检查来进行诊断。

典型表现

患者出现指尖麻木、手笨拙感、持物无力,继而出现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障碍。

X线

颈椎的生理曲线消失、椎间的高度下降,关节突关节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等现从横断面可观察到脊髓受压。

磁共振MRI

可观察到颈髓的整体改变,颈髓的信号变化表现出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最有力证据。

鉴别诊断

血管源性疾病

包括脊髓梗死、脊髓血肿和脊髓血管畸形,颈椎MRI有助于排除这些疾病。硬膜动静脉瘘主要发生于胸段脊髓,但可以引起上肢症状,如果未进行胸椎增强MRI则可能会漏诊。虽然会有更高位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或有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有时脑血管病还是会与脊髓型颈椎病混淆。因此,进行MRI检查后,出现脊髓受压部位和致压物质即可进行鉴别。

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和脱髓鞘的原因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等。这些疾病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脊髓病的症状,颈椎MRI通常显示片状提示炎症过程的T2加权像高信号区。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可伴有炎症性脊髓病变。这些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这些疾病通常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疾病的非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血清学标志物来与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可以在存在脊髓病的同时,影像学上发现枕颈或C1-2半脱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和肺部病变可以帮助结节病的诊断。

营养和代谢疾病

营养和代谢因素导致的脊髓病也需要进行鉴别。如果临床上怀疑营养缺乏,无论是摄入不足还是吸收不良(如炎症性肠病、肠切除术后等)的原因造成的,都应该进行血液维生素和矿物质检查。尤其当没有发现引起脊髓结构病变的征象时要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可能性。铜缺乏可引起脊髓及周围神经病变,虽然很多铜缺乏所致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在影像学上可以是正常的,但有MRIT2加权像上脊髓后高信号增强的报道。维生素缺乏和叶酸缺乏也可导致脊髓病。

脊髓肿瘤

无论是脊髓内在或外在的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转移瘤,也应予以鉴别。肿瘤侵犯椎体时,如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严重疼痛、骨质破坏脊柱不稳及脊髓压迫症状,通常肿瘤很容易通过MRI进很鉴别。而患恶性肿瘤进行放疗的患者,如果脊髓在放射野内,则会产生脊髓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放疗后早期暂出现感觉异常,或放疗数月或数年后出现轻到重度持续存在的运动或感觉障碍。

治疗

目前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还会辅助以颈部制动、理疗及药物治疗等。若采取手术,则一般短期治疗,时间维持3~6个月即可恢复。

治疗周期
手术治疗恢复期需3~6个月,保守治疗很难治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无法根治。

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

肌肉松弛及镇静剂

常用安定、非那根等。

活血化瘀药物

如大活络胶囊等。

营养神经药物

甲钴胺片、地巴唑片等。

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手术

可打开狭窄的椎体空间和神经根孔,恢复椎间孔高度、缓解神经根受压,从而促进椎体融合。颈椎前路手术可以通过颈前入路消除脊髓前方的压力诱发因素,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柱功能,通过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然而,这种没有内固定的颈椎前路手术可能导致骨移植物脱落和塌陷,导致颈椎弯曲和畸形的反射。由于假关节的形成等并发症,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进行了内固定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是在直视下打开椎管和部分神经根管,探索和阐明脊髓和神经根的真实状态,并缓解压力,使脊髓和神经根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后路手术对于来自于后方的压迫和比较广泛的前方压迫具有优势。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通过内窥镜检查进行微创脊柱成形术,经证实,采用新型微钛板治疗内镜下颈椎后韧带复合体“固定然后向后移动”是安全有效的。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该方法的学习曲线较长,需熟练的内窥镜技术才能完成,故基层医院难以推广。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

对于严重的CSM(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传统上使用术前和术后减压手术,由于治疗周期短、成本高和疼痛,患者难以接受。随着减压骨移植和固定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第一阶段前后联合手术已成为可能。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一阶段颈前路和后路手术可有效降低压力、降低分期风险。它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对防止相邻节段甚至整个颈椎进一步退变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治疗
  • 急性期主要是通过颈部制动(即配戴颈托),脱水消肿、消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 慢性期则通过活血扩管、颈椎牵引、针灸等治疗,对于牵引治疗,要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病变程度,开始使用轻重量的垂直牵引,再逐渐过渡到常规的牵引方法。推拿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有一定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而言,康复治疗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治疗,例如手术后翻身,训练气管和食道,通过康复手法进行一定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

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后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免疾病复发。

能否治愈

手术后可以治愈,但有一定风险,术后有相邻阶段颈椎继续发病可能。

能活多久

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手术治疗后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饮食要注意调节自身饮食,确保食物的丰富含钙量,多食用奶、软骨、排骨等,也可以适当增加牛蹄筋等含有高胶原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确保能够摄入足够的微量元素。

饮食调理
  • 宜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钙食物,提高自身抵抗力。

  •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从而使本病神经症状加重。

  •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等。

  • 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进而加重颈椎病症状。

护理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对人的运动功能影响很大,除手术治疗外,其他治疗往往效果欠佳,因此对于该疾病的生活管理及预防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患者进行有效日常生活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症状。

日常护理

颈部防寒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僵硬。夏天打开空调,也记得不要让冷气直接往颈部吹,颈部受凉可诱发颈椎病加重。

纠正坐姿及卧姿

不良坐姿及卧姿也是颈椎退变的常见诱因,尤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挺胸、直背,维持正确的颈椎弧度,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公务员、程序员等,建议每隔1~2小时需适当休息,活动颈部。卧姿不当尤其是高枕或者不枕枕头,均可以加重颈椎间盘的负荷,加速退行性病变发生和发展。

病情监测

一旦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要注意做好自身的病情监测,注意观察自身的临床症状有无加重趋势。对用药后或者治疗后的症状减轻情况,进行关注和记录,以便复查时,及时反馈给医生必要的信息,有利于下一步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如果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不要过于恐慌,要及时就医,防止进一步症状加重引起,甚至出现无法恢复的并发症。不过切记要避免病急乱投医,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防止上当受骗,延误病情。必要时配戴颈托,防止急刹车或摔倒等情况,以免引起症状突然加重,甚至瘫痪。

预防

脊髓型颈椎病与平时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密切相关,注意纠正平时的错误颈部姿势,能够有效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如果出现颈部疼痛不适、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等一种或者几种情况时,要注意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脊髓型颈椎病的筛查。

预防措施

经常调节工作体位

低头屈颈长时间工作,颈后椎旁肌肉因持续紧张而容易疲劳,颈椎关节亦会劳损。因此,伏案不宜过久,最好1~2小时休息一下,或变换一下体位,定时远视。可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或倾斜度,且工厂要有工间活动,并形成制度。

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颈椎应保持自然仰伸位为最佳,避免高枕。在睡眠时最好采用质地柔软的元宝形枕头,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

颈部制动

可使颈部肌肉获得充分休息,缓解因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刺激,减少颈椎间盘的劳损,延缓退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