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38.灵枢·营气

 昵称1Z7nN02j 2022-04-24

宏五学堂 2022-04-24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38.灵枢·营气音频:00:0005:07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十一节 灵枢·营气

题解 营气,是水谷化生、营运于脉中的精微物质。本篇主要讨论了营气的形成及其循行规律,故名《营气》。

提要 按原文顺序,本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大意是;(1)论营气的生成、性质、输布及其功能;(2)指出了营气运行于十二经脉的规律。

原 文 -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1,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21者行于经隧【3】,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4】。

【注释】

【1营气之道,内谷为宝;内,音义同纳,即受纳之意。营气乃受纳水谷精气所生成,是维持生命的最宝贵的物质,所以称"内谷为宝"。

【2】精专∶指饮食物中化生出的最精纯的部分。

「3】经隧;隧,隧道。经隧,气血运行的道路。因经脉位置较深,伏而不见,故称经隧,即指经脉。【4】天地之纪∶指自然规律。

原 文 二

故气从太阴出,注予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面至附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题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附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顽颡之窍【1,究于畜门【2】。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31之常也。

【注释】

【1】 颅颡之窍∶上腭内二孔,又称鼻之内窍,即软腭与鼻相通处。丹波元简《灵枢识六卷》注∶"顽颡者,喉屋上通于鼻之窍门。"

「2】畜门;外鼻道。张介宾《类经》注;"喉屋上通鼻之窍门也",又作"蓄门"。丹波元简《灵枢识六卷》注∶"畜门者,鼻孔中通于脑之门户。"

【3】逆顺;张志聪《灵枢集注》注;""谓经脉内外之血气,交相逆顺而行也。"马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注∶"此营气之行,或逆数,或顺数,皆合常道。"

经文分析

本篇讨论了营气的生成、性质、输布、功能及其运行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一)营气的生成

经文指出∶"营气之道,内谷为宝",明确说明了营气的来源,主要由水谷精微之气所化生,是由水谷入胃,经人体的气化作用,脾胃的吸收转输,上注于肺脉,成为血脉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十四经常道,运行于经脉之中。故营气是水谷精微中最精专的部分,其功能是"常营无已,终而复始",运行于经脉之中,通达全身,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为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

(二)营气的运行

本篇经文所述营气在人体中的循行规律,与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即始于手太阴肺经,传递到足厥阴肝经后又复入手太阴肺经,如此循行不息。别行的路径是从足厥阴肝经注入督脉,从督脉注于任脉,再从任脉注入手太阴肺经,这就是营气在十四经流注的次序。本文不仅概括地说明逐经相传的次序及其起止、交接部位,并反映了手足三阴三阳正常的上下循行方向,所以最后总结谓"逆顺之常"(图3-7)。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