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为假单胞菌属,该菌为直或稍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无核细菌,以极生鞭毛运动,不形成芽孢,化能有机营养,严格好氧,呼吸代谢,从不发酵。模式属为假单胞菌属。此属有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多分布于土壤和水中及各种植物体,有极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将多种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 一、研究进展在假单胞菌中发现多种活性代谢产物,包括植物抗菌剂植物抗菌剂2,4-二乙酰基均苯三酚(2,4-DAPG).Orfamide A.抗菌剂莫匹罗星及抗肿瘤药物番红菌素和Syringolin。这些产物在农艺.化工和医药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Harald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已经完成次级代谢基因簇鉴定的单个假单胞菌26种,已经完成测序的基因组大小为4.6~7.1Mb,包括4237~6396个基因,GC含量57.8%~66.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da (Schroeter) Migu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 Migula)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van Hall) 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二次代谢产物丰富,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机制复杂,涉及PKS,NRPS和NRPS-PKS等多个基因簇。与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相比,假单胞菌的研究更注重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机制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多种组合生物的新机制,这项重要的进展不仅为假单胞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的鉴定和组合生物合成的机制的研究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进展为以假单胞菌作为重要的宿主,利用基因工程,对假单胞菌相关基因簇进行重组.突变和插入等修饰,开发相关抗肿瘤药物,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基础。 二、分类 1、铜绿假单胞菌菌体为直或稍弯、两端钝圆的杆菌。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大小为(0. 5-1. 0)μmX (1. 5-5. 0)μm,有单端鞭毛,某些菌有多糖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带荧光素的水溶性色素:青脓素和绿脓素等,使培养基呈绿色 。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不形成芽胞 。 2、荧光假单胞菌该菌产生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的荧光素,不产生绿脓素。该菌是一种环境污染菌,为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可从脓、痰、胸水、尿和血液中分离出来,但35℃培养时检出率较低。该菌可在冰箱贮存的血液中繁殖,自溶后释出内毒素,若此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不可逆性的休克而死亡,故血库血液应严防该菌污染。 荧光假单胞菌是植物根际最普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营养需要简单,繁殖快,竞争定殖力强的特点。世界许多国家均有人报道分离到抗植物病害的荧光假单胞菌,而且许多菌株能产生几种活性物质,抗多种植物病害。 3、恶臭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具动力的短杆菌;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枸缘酸利用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明胶酶、尿素酶、V-P反应、吲哚反应阴性。对氟哌酸、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三、主要危害对动物或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和类鼻疽假单胞菌(P. Pseudomallei) 、恶臭假单胞菌 和产碱假单胞菌 。 四、相关事件曝光2015年12月16日,北京清圣源牌桶装水再被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开通报,原因是在桶装水中检出了不允许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产品将停止销售。 据《北京晚报》报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等特定条件下可致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合格,说明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原料水源受到污染;生产过程卫生控制不严,杀菌不彻底,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饮用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