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假装你很懂爵士乐?

 Naz摘星星 2022-04-24

如果说在六十年代后依旧有什么让人相信爵士乐保持了足够的生命力,而非仅仅停滞在了对以往重复上的话,那爵士钢琴家Keith Jarrett,无疑称得上其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简单的人物介绍:1945年出生的Keith Jarrett,从小就受到了正统的古典音乐教育,他的父母在其很早就发现了他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3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不久后,Jarrett就已经开始尝试作曲了。6岁就举行了人生中首场个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时,Jarrett还即兴演奏了自己创作的曲子,这对很多还在玩乐高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开挂人生。

“对许多人而言,这位天才艺术家甚至代表着远较招牌所示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爵士与古典的融合派的代表,从即兴的角度尝试爵士与古典融合,其影响最大且最成功。

因为像Keith Jarrett这样的白人,在演奏时总爱下意识的哼着旋律,很多人都认为这一点很像黑人乐手。这一点,其实很大程度上他是深受Glenn Gould的影响,从哼出的旋律感,到演奏中喜欢弯腰低头的姿态,用耳朵尽量贴近自己弹奏的旋律,乃至停顿的节奏点,都像极了Glenn Gloud!而他纵情肆意地嚎叫,更像是直抒胸臆畅快淋漓的灵感共鸣。

Keith Jarrett曾说过:“只有音乐让我兴奋,而奖项和仪式并没有。爵士乐的真正本质依赖于各位演奏家在未来音乐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只要有人带着真正的灵感演奏,爵士乐就不会死!”多么深入人心且质朴的话语啊,相信只有抚摸到爵士乐灵魂的人才有如此感悟吧。

.....(省略花边)


从艺术学院被开除后,Keith Jarrett去了纽约,遇到了Art Blakey ,于是两人有了短暂的合作。大家可以去听Art Blakey 的专辑Buttercorn Lady,Jarrett 虽然刚开始小试牛刀,但这张专辑里的钢琴solo已经及其惊艳。再后来遇到好友Jack DeJohnette ,一起跟Charles Lloyd 组合乐队演出。

再后来就是1971年,SoloConcert:Bremen and Lausanne,三小时的两部即兴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

当然最想推荐的还是:1975年在科隆的即兴演奏会可以说是爵士钢琴史上的一大神迹了,确实属于伟大的“奇才”。

1975年德国科隆演奏会时,Keith Jarrett正处于一个钢琴家的巅峰时期。而这场音乐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顺利。当Jarrett到达科隆歌剧院时,又饿又迟,匆忙的吃下一份快餐就上台表演了。然而当时年仅17岁的演奏会策划人,以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音乐策划人为噱头,上了当天报纸的头条。

Keith Jarrett最初希望的演出场所,并不是科隆歌剧院,而是档次和收音效果更好的Bosendorfer Imperial Grand,但场地管理员忙中出错只安排了排练场地的档期给Jarrett。最糟糕的是,科隆歌剧院当时提供的钢琴非常差,相关人员不得不临时花了5个小时去调音。

Keith Jarrett的音乐会即将开始,1400名观众也将入场,出现如此多的差错,现场的钢琴又十分破旧,高音干涩,中低音不足,音量又弱,连踏板都是坏的。Keith Jarrett是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这种情况,随即表示要取消音乐会。

那个17岁就上头条的德国姑娘,总算干了件人事,她冒着大雨追了出去,想努力促成音乐会。Keith Jarrett在车里看见落汤鸡一样的策划人,不免心软。登台前,Keith Jarrett对那个小女孩说:“Just for you…”。就这样,一场注定失败的音乐会,因为Keith Jarrett的即兴发挥,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因为太美了,又完全出于即兴,所以没有名字。欣赏Part I,26分钟的纯钢琴即兴独奏,会有几个人有耐心听完?从钢琴和弦到G大调转换,用了大概12分钟即兴伴奏,时而舒缓的音色随意增减音符奏响的节奏,时而又布鲁斯和福音摇摆韵味的节奏。7分多钟右手重重进入了一段抒情的旋律,Keith Jarrett想要沉溺但没有沉溺,用和弦走了出去,忍不住再回来,这弹奏的分明就是人性!听到这里无论是否有心理准备的人,都会有片刻的溃堤。最后6分钟,他又在即兴的A大调主音上随意徘徊,直至结束,让人意犹未尽…

科隆音乐会无疑成为Keith Jarrett音乐生涯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一个充满沉思,抒情的钢琴独奏表演,使其成为史上最畅销的独奏钢琴录音,展现了Keith Jarret对新音乐方向的持续探索。

他的艺术性与音乐时时刻刻纠缠不清,有一种毫无理性的冲动投射到音乐的世界中,一个将艺术完美隐藏于演奏之中的即兴艺术家,Keith Jarrett做到了!

sdfsdf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