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常识与写作(6):平仄

 小毛头书屋 2022-04-24

图片

平仄是格律最基本规范,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其实平仄的难易,取决于平仄认定的规则。
平仄,指格律诗所用汉字的音调在现代汉语语音里,平仄非常简单,只要学过汉语拼音就可以了。按现代汉语拼音的规定,汉字发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调(轻声除外,轻声也不入诗词,但可入曲)。
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仄声,包括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注意,“上”,读第三声shǎng,不读第四声shàng。
把平时读shàng的“上”字定音为shǎng来表达声调,实属自寻烦恼。如果用平时读shǎng的字,如“晌”“赏”或者用其他发音第三声的汉字如“水”“柳”等来表达声调更简单易懂。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被声调制定的前辈语言学家给搞复杂了,这似乎跟我国有些学者喜欢故弄玄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别人弄不懂而显得自己学问高深的心理状态有关。

这种事情还真不少,比方说在南美洲有个国家叫秘鲁,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国家,你见到“秘鲁”大概会读成mìlǔ,于是乎有学问的人就会轻蔑且卖弄地教你,“那叫bìlǔ”!这都是前辈文字定音专家惹的祸。

你去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或《辞海》,找到“秘”字,注音为bì的情况只有国名秘鲁时。为什么不用另一个发音的汉字呢?大概是正音专家脑子想的就是要把正常的读音搅乱了,让老百姓读错字,以显得“智者”与“平民”的区别有多大。

再进一步讲,把汉语声调的四声归纳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会让老百姓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既然说“上声”“去声”,为什么要说“阴平”“阳平”而不说“阴声”“阳声”?如果说是“阴”“阳”要强调是平声,那为什么不说“上仄”“去仄”?
此外,用一个读音为“阴阳上去”的成语,如“花红柳绿”“山明水秀”“英雄好汉”来表述不是更接地气吗?当然,阴阳上去已经成为固有的声调表达,我们只好就这么用。
现代汉语的平仄,只要记住:平,即阴平和阳平;仄,即上声和去声。这样你写格律诗时对照相应的谱式,遵守平仄规矩,就不会犯平仄混乱的错误了。
现代汉语分辨平仄如此简单,但古代汉语就有点儿麻烦了。之所以现代人对平仄犯怵,就是因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发音不同造成的。
古汉语声调也分四声,跟今天的“阴阳上去”不尽相同,而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古汉语的平声,与现代汉语的平声(阴平、阳平)相同;而古汉语的仄声,除了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外,还有入声,但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
入声,发音短促,有点像爆破音,读起来很像短促的去声。正因为入声像去声,所以在古汉语里归为仄声。我国的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北方人更不会发这个音,南方方言,如吴语、粤语、湘语,还可以发入声。比方说“白”,现代汉语读音阳平bái,妥妥的一个平声字,但在古汉语中,“白”读入声,有点儿像bò的短促发音,至今在特殊场合,如京剧演唱时专业演员仍读入声。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了,那古汉语里的入声字去了哪里呢?
原来,它们被分流到今天的平声和仄声两大家族里了,有的转为平声,有的转为上声或去声,转为平声的就“入转平”了,也就是古时的一种仄声字变成今天的平声字了;转为上声或去声的就“入仍仄”了,也就是古时的一种仄声字今天仍然是仄声字。
所以,当你阅读欣赏古人格律诗作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字怎么与其谱式不同,该用仄声的地方怎么用了平声呢?这时你应该查一查这个字在古汉语里是不是入声字。
到哪里去查呢?有一些关于格律知识的书籍里一般都会列出常用的入声字,可以从中查得到。但以前各种书籍给出的入声字,对于今天辨认平仄有些繁琐,其实只需要把转为平声的入声字(如七、竹、缺)列出即可,而转为仄声的入声字在古汉语里本来就属于仄声(如塔、木、日),大可不必多此一举地列出来。
《格律诗写作指导》的附录一《转入平声的入声字》,是作者整理出来的可供查询的更加实用的工具。
下期讲座内容:押韵
图片

作业

1.按古韵指出下面这首诗每个字的平仄音调,并指出哪几个字在古韵里是仄声而在新韵里是平声。

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2.按新韵指出下面这首诗每个字的平仄音调,并指出哪几个字在新韵里是平声而在古韵里是仄声。

五绝·夏蝉  

马维野(2020年7月29日)

伏天唱暑蝉,

热浪作七弦。

薄翼嘉声鼓,

清音悦耳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