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读对症之书,如服补神大药。误开错误之卷,终生受害非浅——写于世界读书日之后

 lin-lian 2022-04-24

      半生已过,经历失望忧伤寡淡狂喜惨烈悲不可言平凡的不少人事,一直陪在身边,目前也还陪着我的,是读过和还没来得及读的书。对于读书一事,澎湃深刻情感兼有,感触多而持续,可谓铭刻五内。所以,半夜饿醒刷朋友圈,看到世界读书日,觉得有话要说。

      前人有很多优美畅达的语言来形容读书的多种好处。读书可以领悟技能,获得知识,愉悦,忘忧。。。。。。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延展生命的辽阔和旷达。透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我们得以返照生活,于天地万事万物间得自在,逍遥。

      目前,广义的阅读,已经超越了书的范畴,可以是听,视频,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变化。。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医生,面对日趋增多的心理精神类疾病,及其数量庞大的潜在患者人群,和很多过不好这一生,只认为自己身体有问题的朋友,我特别想表达:读书,或者说接受信息,实质就是在给精神心理服药,注意要对症。读对症之书,如服补神大药。误开错误之卷,终生受害非浅!所有读书的好处都是针对读书对症而言,自然开卷有益,如果读书不对,其害非轻!

      首先,书有好书与精神垃圾之分,精神垃圾姑且不用去谈,而好书,就传统中医而言,能帮助一个人构建稳定旷达透澈的精神世界的,才是普适性好书。但是人类的文化非常丰富,并非是这样划分的。于是,所谓好书,就多了。于是,看书不对症,不分青红皂白的吸收接纳信息,造成的问题大了去。读错书,或者说接受错生命信息,比吃错药,吃错饭,比什么苏丹红,地沟油在精神世界造成的损害都大。

        红楼梦,李商隐,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些,就文化而论能说不是好书吗?但是,本身有点抑郁倾向的朋友偏偏爱读这些书,后果如何呢?心理病例里读了这类书之后写遗书自杀的,一直有。还有一些成功学、心理学类书籍,读者激发了焦虑症,强迫症。。。。。从少年时期就读缠绵悱恻的情诗和爱情作品。。。。失恋或者低潮时还读。。。。往广义的读书来讲,人在身心低潮时,关注社会负面消息。。。接收转发很多无能为力,却会令自己和别人焦虑痛苦的链接。。。。

         面对书,或者广义的讲,面对信息,需要学会选择。如果学不会选择,做不出选择,将自己或者孩子置身于庞大混杂的信息流中,将导致神识的散乱和脆弱,增加患难治性肉体与精神心理疾病的概率。同样,如果低潮或者在幼年时选择读激发忧伤、抑郁型情绪的书或者诗,困境时候选择读在人事物或者情绪中纠缠,没有大格局的书,甚或接收一些能激发焦虑的信息。。。凡此种种,并非明智之举。实在和庸医寒证予寒药,虚证给泄药,实热给补药,是一样的错误。

       就自己而言,少小时满腔各类情感丰沛激烈,却默默观察等待,从不主动提任何要求意见,若不是在几个人生最绝望惨痛时,支撑精神的是大圣先哲经典之言,凭这别扭的禀赋和一些人生际遇很难活到成年,可能早早忧郁病死或者自杀而亡。这些年不但活着,还越活越年轻,性格与心态也越活越好了,实在是我父母从小让我学的经典,我自己有选择性的读书,这些读过的书拯救了我,升华了我的生命,使我成为不伤害别人,有时对别人有点点用的人。

        但读错书,或者接受错误信息,导致毁一生的例子,很多。一患者朋友,让女儿十一岁看琼瑶,席慕容,我当时听说坚决反对,试图制止。。前年,这个孩子因为怀孕且失恋跳楼,死时不满16岁;十好几个治愈又复发的抑郁症患者,从少年时就都喜欢读昆德拉,能背书中的经典句子,每隔一段时间翻出来反复看。。有位双向人格障碍的患者,人生以林冲为标杆。。。还有半辈子处理男女关系,对标是呼啸山庄,数次自己婚内出轨导致离异,离异后抑郁的。。。

      看着好像都像些暗黑笑话,都是真人真事。比如还有人内在的确以坚持金瓶梅。。模仿李白。。持续学习牙叔。。等生活方式,这样过了大半生的。只要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一个人想过什么生活都好。但其实,有很多理念,生活方式,之所以被判定为对大多数人是不合适的,是因为,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要么都伤,还认为自己是侠义者或受害者,站在无辜或正义的立场。精神世界的重大构架不符合人道和谐的自然法则,比肉体上得了重大难治性疾病,对人生造成的痛苦更深远更难愈合。

      慎重选择信息,选择读书,就如同慎重选择精神类药品,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对以后生命中要遇到的其他生命,都有重大意义。

      优先选择那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高度与生命自在都极其经典,被重复推崇和验证的著作。比如:道德经,庄子,心经,金刚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精读一本。除非日子过的实在是太好了,否则不要选那些会激发强烈爱恨情绪,往日旧怨,会引发持续精神低落或焦虑,怀疑人生,愤懑世间的任何类型的作品,无论抖音,书,链接。。。。。。

      有时,人生值得,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了什么过人之处,得到或者拥有了什么,而是在精神世界里点燃了心灯。即使目前生活中没什么特别可令人赏心的乐事,即使有忧伤失意之事,心灯会温暖照亮生命。读任何时候都是真正好的书,是在点燃这盏灯,读对症的书/接受对症的信息,是在给这灯添油。

       读读对症之书,忧郁的时候读欢快鼓舞的,悲伤困难愤懑的时候读旷达逍遥的,娱乐消闲时读充满生活乐趣和小确幸的,任何时候均可读养浩然心气,超越生死得失,洞彻道理,启发智慧之经典。老话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读对书,就是服补神之大药。我们大家普遍神不足,且几乎人人日日都服了不少毒害神的垃圾与大小毒,这个补神大药,似乎人人皆可以服点,至于那些毒,如果不是可以做药纠偏的特殊情况,就不要再服了,让自己和遇见的人,都少受点罪吧。

        特别是对于孩子,尤其还小的孩子。慎重选择读物,构建稳定和谐旷达的精神世界,终身受益。当然,父母也是广义的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