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闻画丨从争鸣到星散:稷下学宫与齐王朝兴衰一脉相承

 海曲上人 2022-04-25

“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接子、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稷下学宫,这个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与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发展一脉相承,同气连枝。

断壁颓垣、陶土瓦罐......历史的遗迹重见天日,带我们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战国,见证百家争鸣与王国兴衰。

起源:齐桓公

战国初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史称“田氏伐齐”。

公元前375年,田午弑杀他的哥哥齐侯剡,另立田剡之子喜为君,后又将其弑杀,自立为君,称田齐桓公。

外有敌国虎视眈眈,内有夺权弑君的压力和聚集民心的需求,齐桓公田午决定招贤纳士,吸引人才,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外,系水河畔,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能。

兴盛:齐威王 齐宣王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稷下先生。

齐威王继位初期,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淳于髡用“大鸟不飞不鸣”的隐喻劝谏,齐威王听后幡然醒悟,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邹忌用琴理说服齐威王,封为成侯,受相印,改革政治。

孙膑受庞涓所害,得益于齐威王招贤纳士的政策,逃回齐国,受到重用。他与田忌配合,征战诸侯,围魏救赵。孙膑报庞涓之仇,镇守齐国几十年。

淳于髡与邹忌当庭辩论,稷下先生质难国相,传为佳话。

孟子曾来稷下学宫讲学,受到齐宣王召见。齐宣王向孟子求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谏弃霸道而行王道,宣王“不能用”。孟子在齐国呆了七年,始终没能践行他的政治主张,抱憾离去。

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君王广开言路,招揽博学贤士。稷下学士受到空前的尊重与厚待,稷下学宫的文化兴盛开始反哺齐国,将齐国国力推向鼎盛。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最盛与诸侯。

星散:齐湣王

齐湣王后期,连年征战,不再重视稷下学宫,稷下先生开始四散而去。

荀子去了楚国、邹衍去了燕国……稷下学宫开始萧条。

公元前284年,燕国派乐毅联合五国攻齐,齐湣王在战乱中死去,齐国由盛而衰。

中兴:齐襄王

齐襄王继位后,重新重视稷下学宫,邀请荀子回来。

荀子,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十五岁从赵国来临淄求学,学成后周游列国,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最高长官),他的知识成为重建稷下学宫的火种。稷下学宫恢复了正常教学活动,但跟齐国的国力一样,再回不到以往的繁荣。

后期,荀子的政治主张没受到君王重视,公元前255年,荀子离开稷下学宫,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被称为“后圣”。

荀子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稷下学宫的中兴阶段到此结束。

凋零:齐平王

公元前264-221年,齐平王田建时期,君王后辅政。

前221年,王贲破齐,齐亡。

至此,已无人寄望与稷下学宫。

齐国稷下学宫,诞生于齐初尊贤纳士、崇文尚学的政治沃土,反哺出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齐国。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以它为中心。与同时期雅典学园相似,它成为启迪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司马光描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从那时起,灿若群星的稷下思想以齐鲁大地为起点,向着天下传播开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明明 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