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鲠在喉”的梅核气

 栖凤轩2013 2022-04-25

梅核气

“喉咙中好像总卡了什么东西,像是颗梅核,又像块干肉,咳不出来、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咽部老是有异物感,咳却咳不出痰”,这种情况是否也曾在你身上出现过?类似的临床表现在西医中并不作为疾病考虑,仅归类为一种症状。相应地,这种症状出现的机制和针对性治疗方案也不明确。在中医里,这一临床表现被赋予了一个形象的病名“梅核气”,历代医家也对在梅核气的病因探索和临证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心得。

梅核气的中医认识

文章图片1

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中,梅核气的相应描述就有出现:“喉中介介如梗”、“咽中介介然,数唾”。“梅核气”这一病名在宋代被正式提出:“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2012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梅核气的诊断标准规定为:

1、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或其他异物梗塞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症状

2、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

3、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古语有“怪病多由痰作祟”,像梅核气这样奇怪的病证,也多从痰论治。不同于咳出来的有形之痰,导致梅核气的痰多为无形之痰,形成多离不开体内气机和水液代谢的失常,与肝和脾的失调关系密切。疾病初起,多和肝气郁结相关,主要表现为常有情绪不畅、急躁;随着疾病进展,肝气运行不畅,可进一步影响脾,使体内水液代谢失调,凝聚成痰,痰邪的形成反过来阻碍气机,导致痰气交阻,出现胃痞、嗳气等症状;到疾病后期,病情向虚发展,成肝郁脾虚之势,出现乏力、困倦,甚至进一步累及心肺,导致瘀血和有形之痰的形成。

梅核气的中医治疗

治疗梅核气最为经典的名方要数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他在《金匮要略》中言简意赅地提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世《医宗金鉴》补充道“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方中共五味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组合在一起有很好的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功效。历来医家治疗梅核气,也多沿用了这一理气、降气、化痰的思路,并根据实际病证配合健脾、化瘀等治法。除内服中药外,使用毫针或揿针在肝经、脾经、肺经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或结合拔罐振奋阳气、电针和刮痧刺激气血流通,均有较好的疗效。将理气通络的中药制成药饼用于穴位贴敷,亦对梅核气有一定治疗效果。

梅核气的现代认识

文章图片2

西医中的咽喉反流、咽神经官能症与梅核气有相似之处,分别与胃肠功能紊乱和精神因素较为相关,主要通过喉镜、钡餐、X光等检查排除咽喉和胃食管的器质性病变后诊断,治疗则以抑酸和抗焦虑抑郁为主。

梅核气?这种情况要小心

文章图片3

上面提到,梅核气是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进行诊断的,而类似梅核气的症状可以出现在很多器质性的疾病中。除了局部的咽喉、食管病变,冠心病也同样可以表现出咽喉、胸骨后的堵塞不适感,与体力活动、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相关,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的诱因。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近期出现的咽喉不适,尤其有家族史、吸烟史、三高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者,应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性,及时就诊排查。

参考文献:

[1]梁永辉,李灿东,靖媛,王章林,林雪娟,王洋,高碧珍.梅核气诊断标准的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医杂志,2021,62(24):2140-2146.

[2]梁永辉,王魁花,林津津,肖绍坚,陈凯伟,周守群.基于喉镜检查探讨梅核气喉部体征表现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6):815-818.

[3]李花,舒劲,武正权.中医药治疗癔球症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8,50(11):36-38.

撰稿:赖润民 徐 浩

美编:王彤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