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长寿的人通常有家族聚集现象,这部分归功于基因的作用。现在,这种“基因礼物”有望突破遗传限制,让更多人受益。 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的一种创新治疗模式。通过复制这些长寿基因,有望帮助缺乏这些基因的人群促进血管恢复,从而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CVDs)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因此推测,如果找到健康老龄化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这项研究由意大利住院和治疗科学研究所(IRCCS)和萨勒诺大学(University of Salerno)的研究团队共同主导开展。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百岁老人中常见的基因变异——LAV-BPIFB4。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病毒载体将这一基因变异插入了高脂喂养的小鼠体内,以此观察其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这些小鼠原本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之中,有可能发展为心血管疾病。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等分析,研究人员观察到,相比较于野生型BPIFB4基因的小鼠,插入这种“长寿相关基因”后,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得到了改善,动脉中斑块减少,炎症状态也有所缓解。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体外试验中,将这一“长寿相关基因”递送至人类血管后,也实现了对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效果。 基于出色的实验数据,研究人员进一步在患者群体中展开了研究。对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的人群,他们发现,相较于出现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n=48),血管更健康人群(n=42)血液中的BPIFB4蛋白水平显著更高。对另外22名不吸烟、无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病史、且未接受他汀治疗的受试者分析,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小(风险更低)的人群,血液中BPIFB4蛋白水平也更高。 对这22名受试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后,研究人员还发现,携带LAV-BPIFB4基因的人体内BPIFB4蛋白水平更高,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小。 ▲血管更健康人群,血液中BPIFB4蛋白水平更高(A和B);携带LAV-BPIFB4这一“长寿相关基因”的人群体内BPIFB4蛋白水平更高(C),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小(D)。(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也就是说,LAV-BPIFB4这个“长寿相关基因”有望让血管真正“重返青春”,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潜在治疗工具。 萨勒诺大学医学院院长表示,“虽然仍需大量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但我们看好基于LAV-BPIFB4基因治疗的潜力,通过注射LAV-BPIFB4蛋白,有望减缓因衰老而引起的心血管损伤。即便一个人不具有'长寿基因’,也有望获得同样程度的保护。”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Annibale Alessandro Puca, et al., (2019).Single systemic transfer of a human gene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halts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ApoE knockout micethrough a CXCR4-mediated mechanism.European Heart Journal, 10.1093/eurheartj/ehz459 [2] From centenarians' genetic code, apotential new therapy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trieved July 11, 2019,from https://www./pub_releases/2019-07/inmn-fcg070819.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