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可以伴随一生。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尤其是婴幼儿往往对疼痛的表达不清,常用镇痛药物有关小儿的药动学资料不全,因此在临床上小儿疼痛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管理。而临床中对于小儿镇痛药物的选择,则往往不明确。 ![]() ![]() 近期不良影响:小儿的疼痛反应强烈, 疼痛发生后,常伴有明显的生理反应,例如呼吸加快(可导致哮喘或喉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此外,长期疼痛还会影响小儿的食欲,造成营养不良。 远期不良影响:患儿疼痛的经历可造成持久性的行为改变,反复的疼痛刺激可导致痛觉过敏,使得儿童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功能障碍等。 ![]() 目的:为解除或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的改善。 处理原则:简单有效、保障安全、密切监测。 ![]() 8岁以上:可使用成人的疼痛评估表。 3-7岁:使用面部表情评分。 新生儿和婴儿:CRIES评分。 不能良好沟通的患儿:CRIES/FLACC评分 3-7岁:使用面部表情评分 新生儿和婴儿 不能良好沟通的患儿 参考资料 [1]儿童术后专家共识 科室:药学科 作者:罗晶晶 审核:惠磊 编辑:王倩 主编:吴新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