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 ![]()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等。 01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手段。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SMBG)以及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即时检测(POCT)两种模式,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疾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0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的氨基(赖氨酸、缬氨酸或精氨酸)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HbA1c含量就越高,在总的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多。通常红细胞的寿命是120 d左右,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参考资料: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科室:药学科 审核:惠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