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一)

 吴药师 2022-04-25

蓝字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等。

01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手段。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SMBG)以及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即时检测(POCT)两种模式,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疾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1. 自我血糖监测(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状态,为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行SMBG。
2.医疗机构内血糖监测可以是通过中心实验室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但更多的血糖监测是通过快速、简便、准确的POCT(大多用血糖仪)方法来完成的。不同用途血糖仪的准确度表现不一,医疗机构所使用的血糖仪应遵从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在同一医疗站点、诊室或病区,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监测系统,避免因不同系统间性能差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
注意: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方案。毛细血管检测结果只能用于血糖监测,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0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的氨基(赖氨酸、缬氨酸或精氨酸)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HbA1c含量就越高,在总的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多。通常红细胞的寿命是120 d左右,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为了与WHO诊断标准接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1]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注意:由于HbA1c的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参考资料: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科室:药学科
作者:曹艳红

审核:惠磊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