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石症眩晕怎么治疗

 新用户51215736 2022-04-25

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多样表现复杂,鉴别诊断广泛,眩晕通常会被扣上脑供血不足、颈性眩晕的帽子,作为眩晕发病比例最大的BPPV未引起眩晕科专业外医生的足够重视BPPV的诊断、复位和前庭康复应该被大家重视起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otolithiasis)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该病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

图片

一般情况下,耳石会附着在耳石膜上,当因为一些致病因素造成耳石脱落时,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淋巴液体中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也会随之出现位置变化,沉浮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流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从而引起机体强烈性的眩晕症状。

图片

BBPV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1分钟。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晕发作而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可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动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解剖及生理: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半规管左右两侧每侧各有3个,呈2/3环形结构。前、后骨半规管的单脚合成一总脚。3个半规管通过5个孔(3个壶腹 水平半规管的单脚和前后半规管的总脚)与前庭相连。
半规管按照其在空间的位置分为
垂直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

水平半规管(也称为外半规管 )。水平半规管并非完全水平,它与地面有一个30°的夹角。所以在做水平半规管变位试验( roll test )和耳石复位时,要在患者的头部下垫一个30°角的“枕头”,其原因就在于此。
垂直半规管分为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上半规管也称为前半规管。左前半规管和右后半规管相互平行,是一对;右前半规管和左后半规管相互平行是一对。         

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上,各有一层囊斑。囊斑也称位觉斑。囊斑上有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皮。毛细胞夹在支柱细胞之间。囊斑顶部有一层胶质膜(耳石膜),毛细胞的顶端有一束纤毛伸人耳石膜内。耳石膜覆盖在囊斑上,由胶质和耳石组成。耳石也称为位觉砂,其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结晶颗粒,所以椭圆囊和球囊也称为耳石器官。我们所说的复位其实就是使“耳石”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

半规管内的毛细胞是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这些毛细胞的顶端有1根动纤毛和50~100根静纤毛,前后半规管动纤毛位于半规管侧,静纤毛位于椭圆囊侧,--﹣离壶腹运动兴奋。水平半规管动纤毛位于椭圆囊侧,静纤毛位于半规管侧--向壶腹运动兴奋。这是BPPV最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只有知道这个才能知道眼花缭乱的眼震是怎么来的。

图片

图片

半规管相对位置      

图片

半规管解剖

BPPV分类:

图片

图片

Ewaid定律:

1)眼球运动所在平面与受刺激半规管平面相同。

(2)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受到刺激时,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产生较强刺激,离壶腹流向管部产生较弱刺激。

(3)前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受刺激时,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产生较弱刺激,离壶腹流向管部产生较强刺激。

根据该定律结合半规管与眼外肌的投射对应关系很好的解释了各种眼震的原因。这里就不叙述了(其实是我不怎么明白,但不明白也不影响我们的治疗,我们只治疗经典型眼震类型的BPPV特殊类型的还是留给专业的眩晕科医生)。

变位试验:

Dix-Hallpike 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保持此头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夹角;头部始终保持右转45°不变,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本体位保持30-60s;眼震消失后立即坐起再查眼震,观察30s,然后依同法检查另一侧。

图片

通常Dix-Hallpike 试验(经典眼震)诱发出旋扭转上跳向地性的眼震可以诊断为后半规管的 BPPV ,诱发出扭转成分向患耳的下跳性眼震则诊断为上半规管 BPPV,复位后眼震方向相反

Dix-Hallpike实验诱发眼震类型。

眼震类型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无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下跳性眼震
双侧逆 (顺) 时针旋转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一侧无眼震
一侧下跳性眼震, 一侧无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 一侧下跳性眼震
双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眼震动
双侧下跳性眼震
水平眼震

右侧Dix-Hallpike试验不同位置耳石运动和眼震特点。

位置耳石运动眼震
右后长臂侧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不同位置的结石运动距离不同外旋上跳           
右后短臂侧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外旋上跳
右外长臂侧壶腹部结石离壶腹长距离滑动,后臂椭圆囊开口处和靠近椭圆囊开口处的结石向壶腹长距离滑动,后臂的结石无明显运动;短臂侧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水平眼震
右前长臂侧在壶腹部短距离离壶腹运动外旋下跳或阴性
右椭结石进入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壶腹部水平眼震或阴性
左后长臂侧近壶腹结石向壶腹运动进入壶腹部壶腹嵴顶部外旋下跳
左后远壶腹结石不动或离壶腹短距离滑动阴性或内旋上跳
左外长臂侧体部的结石离壶腹运动较长距离,后臂靠近椭圆囊开口处结石无明显运动,椭圆囊开口处结石向壶腹短距离运动,壶腹部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水平眼震
左前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内旋下跳
左椭结石经总管进入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外旋上跳或者外旋下跳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Roll test实验

取平卧位,头位抬高30°,向一侧转头90°观察至眩晕或眼震消失后20s恢复初始位置,再向另一侧转90°观察。

图片

典型眼震为双侧都为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

当向地性眼震,时间小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

当向地性眼震,时间大于1min时考虑为轻嵴帽;

当背地性眼震,时间小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前臂型管石症;

当背地性眼震,时间大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嵴石症。

图片

注:CNS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会表现出兴奋不安,抽搐,体温不高,甚至陷入昏迷等。                   

药物性眼震可能:

下跳性眼震的药物包括盐,大多数情况是药物水平正常,但慢性作用引起下跳性眼震,在极少数情况下,急性锂盐过量也可导致下跳性眼震。在低镁血症、小脑变性或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情况下可能更易发生。停用锂盐后,眼震可以消失,也可持续存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卡马西平拉莫三嗪非尔氨酯也可造成亚急性下跳性眼震。

图片

典型眼震导图定位责任半规管

非典型性眼震:

非典型的BPPV并不少见

因前管非常罕见,即发现下跳性眼震(排除中枢等其他眼震自法性眼震的前提下)都要先考虑后管耳石。

1、前臂型HBPPV进行Rool-test的眼震表现取决于首先转向的方向。

首先转向患侧:双侧短暂性背地性眼震。

首先转向健侧:患侧背地性眼震,健侧向地性眼震。

在进行几个周期的Roll试验后,可观察到从背地性到向地性转换的位置性眼震。

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为持续背地性水平眼震(持续时间通常>1min),即使在几个周期的Roll试验后,仍存在持续性背地性水平眼震。

水平半规管BPPV的定侧:对于向地性眼震,诱发出较强眼震的激发侧为患侧;对于背地性眼震,诱发出较弱眼震的激发侧为患侧;

与后半规管BPPV 相比,水平半规管BPPV 诱发出的眼震,通常潜伏期较短,持续时间较长,疲劳性较小。

2、前庭型耳石症:是指耳石附着在壶腹嵴上,常规的Dix-hallpike test、Rool-test并不能诱发眩晕,仰头试验和低头试验可诱发眩晕,可无眼震或轻微眼震。

要点:BPPV的眼震种类繁多,且因变位试验耳石位置时时变化,眼震也随之改变。但是只要诊断思路清晰抓住BPPV的:有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短,易疲劳3个特点就能很好的鉴别。CPPV(中枢性眼震)不具有潜伏期。眼震在多个位置都能出现,眼震方向不变。变位试验到达诱发位置后立刻出现眼震( 而不像BPPV 样有10s 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开始出现眼震)。眼震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或减弱变化。眼震持续时间远大于1min。当患者由卧位回归坐位后,眼震方向不会出现反向变化,没有所谓的“ 上跳型” 和“ 下跳型”、“ 顺时针” 和“ 逆时针” 的变化。同时经多次试验后,眼震不具有疲劳性。一定要注意Dix-hallpike test、Rool-test复位后眼震不可逆转,可能就不是BPPV了(部分检查过程中已复位),特别是下跳性的和背地性的眼震很可能有中枢的问题,最好先查查头颅的MRI或CT。    

图片

复位:

1、Epley法-复位后半规管耳石症:

1.患者坐于床上,头向患侧旋转45°;

2.快速仰卧,头与床呈30°悬于床头外,持续30秒;

3.头转向健侧呈45°;

4.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90°,使面部朝下,保持体位,扶患者坐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椭圆囊内。

图片

动作轻柔适合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


2、Semont法-复位后半规管耳石症

1.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检查者紧抱其头部,头向健侧旋转45°;

2.患者从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此时鼻尖朝上,后枕部靠床;

3.患者由患侧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为健侧侧卧位,此时鼻尖靠床,后枕部朝上;

4.患者缓慢坐起,头部略微前倾,直至眼震消失或眩晕感消失后再保持1min。

图片

适当的增加复位的初始速度可提高复位率不适合,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3、前半规管BPPV:选用Yacovino法和改良Yacovino法

图片

图片

4、Lempert法-复位水平半规管耳石症:

①第一步:平卧仰面去枕位。②第二步:向左(或向右)沿身体纵轴转90°。③第三步:继续左转90°。④第四步:继续再左转90°。⑤第五步:恢复原仰面去枕位,休息片刻可坐起。每转一个体位可休息1分钟左右,结束疗法。

图片

5、Gufoni法-复位水平半规管脊帽结石:

患者正坐,背部和头部挺直(图中a位置),然后快速向患侧(图示左侧为患侧)卧倒(图中b位置),保持姿势1至2分钟,直到患者眼震消失或明显减弱,然后迅速将头部向上旋转45度(图中c位置),保持2分钟后让患者缓慢坐起(图中d位置)。该手法旨在使水平半规管长臂壶腹帽处的耳石碎屑转移到更后的位置,这样耳石才可能掉回前庭。

图片

6、多半规管结石复位:

多半规管结石复位优先复位眼震明显的半规管,3-7后复位其他半规管。

汇总

                          适当的提高初速度有利于结石复位

注意事项

1.治疗后休息10分钟再起来活动,以防复位后引发短暂的眩晕发作。

2.半卧位休息两个晚上,头部抬高30-45度。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位,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3.至少保持1周,避免可能引起BPPV复发的诱发性头位,诸如睡觉时垫上两个枕头,避免朝患侧卧位,不要过于抬头和低头,避免仰卧时头部过于后仰,尽量保持直立位。   

4.1周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头部,保证充足睡眠,眩晕与情绪因素有关,因此,鼓励患者多参加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愉快。病情复发后及时就诊,切不可单独在家自行手法复位治疗,以防不测,缺钙的患者补钙有利于减少复发!。    

BPPV在非眩晕科未得到足够重视,都去参加个眩晕培训班也不现实,找书籍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这里感谢眩晕科的大牛们普及分享的眩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