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告 | 万字报告,阐述物联网平台走入高水平竞争

 物联传媒_ 2022-04-25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露西

时至2022,物联网平台的“炒作”期似乎已经过了。

但正如《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时,在玩家依旧增多的物联网市场,平台厂商们也开始出现上述心态和意识:物联网平台被看成是一项具有前景的、但需要耐心耕耘的事业。

诚如「AIoT星图研究院」在过去《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2020版)》中提到的:“物联网平台是企业打造品牌的关键。”2018年以来物联网平台产业玩家不断增多,他们负责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开发等功能,希望打造一套标准化的平台底座,快速为客户提供后续的定制化服务。

但经年累月以后,有多少物联网平台真正摸清了商业发展路数呢?

「AIoT星图研究院」一路见证物联网平台厂商的发展轨迹,我们既相信物联网平台作为底层软件基础设施具有的发展潜能,也心知不是所有平台玩家都应该以扩充并成为行业大平台为目标。

此次,经过长时间的新一轮调研,《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已进入收尾期。在报告中,我们重点理清了平台产业的两条路径一条建设通用型标准PaaS平台另一条是将目光聚焦在细分场景建立业务壁垒,将目标调整为“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

同时报告围绕产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展开探讨,包括哪些物联网平台在扎实打磨底座产品?哪些平台已经成功扎根了细分市场?他们面对的客户通常对平台产品提出哪些评估指标?这些平台产品目前取得了哪些量化性成果?

为了产出详实可靠的信息和观点,报告基于与数十家来自工业、地产、园区、家居、物流、能源、云服务等行业领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业界专家的采访调研,以及网络公开资料、团队多年对产业的理解整理得出,敬请期待。


报告摘要:


1

旧的标准依旧适用,新的规则正在建立

从产品角度,客户对物联网平台的评估指标一般是能承载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数、能承载的并发数、稳定性、开放性、扩展性等;随着长期以来客户对平台的认知的建立,相比于采用“通用”物联网技术平台,客户更关心平台是否有快速解决具体场景具体问题的能力,客户对解决方案级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更多要求平台懂行业、有案例、投入产出比清晰。

“平台+行业应用”形成深刻共识。

2

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

新产品矩阵的形成条件进一步成熟

物联网首先强调物,所有平台厂商创业早期都是从设备接入开始做的。随着设备接入量得到积累,关于上层场景应用的算法和模型得到建立,部分平台已经具备了在行业内提供数据价值服务的能力。

3

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洗牌正在发生

1)物联网IaaS平台越来越少。挑战一:公有云强者恒强的趋势难以改变,并且公有云的目光也在转向物联网。挑战二:物联网公有云平台缺乏行业属性,客户接受度不及预期

2)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将会减少。因规模效应影响,大厂逐渐蚕食市场;国内物联网卡政策收紧,行业内产生不安定气氛;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门槛较低,竞争压力加大。

3)物联网PaaS平台数量减少,SaaS数量增加。条件一:中国物联网政策与市场向好,条件二:SaaS生态繁荣是物联网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

4)甲方自建的物联网平台数量将会减少。自建物联网平台需要在产品销售端有足够的体量和利润作为支撑;自行建设物联网平台是一件投入成本很高的事,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窗口期来说,物联网基础平台已经非常成熟,并不需要重新造轮子;联合开发、企业共建物联网平台成为“直接购买第三方”、“自研”之后的第3种趋势。

4

探究物联网平台经济的虚实

待解密:物联网平台商业路径比对;去除外部一切包装后,物联网平台究竟还剩下什么?物联网平台适合资本化吗?物联网平台怎样做到“专精特新”?

5

物联网平台已经在为垂直行业赋能

根据本次调研企业业务分布及行业热度,报告主要从智能楼宇、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能源五大行业进行分析,基于对细分场景政策形势、市场规模、资本动作、发展阶段等的判断,梳理物联网平台在其中发挥的能力和价值,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

谁在扎根市场:物联网平台2014-2021大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