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行书找不到捷径?你知道这几个技巧吗?

 fgf2000图书馆 2022-04-25

关于行书的临习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字体。写法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清晰独立的单字字形和点画间的意连关系,又有草书笔画的流转顾盼。

行书分为两种:一是行楷,二是行草。行楷接近楷书,但比楷书要放纵一些;行草接近草书但又比草书要规矩一些。

图片

从实用的角度讲,行楷易于辨识,而旦清秀、潇洒、活泼和流畅。是一种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书体,适宜初学者和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学习。

图片进入学习更多书法教程!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

行楷比楷书灵动,但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构架基本是楷书为模。临习可选智永行楷《圣教序》。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字独立,用笔变化较多。结构上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图片

《圣教序》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即怀仁选王羲之行书而集成,其中也有部分楷书和草书。每个字都优美规范,是经典中的经典。

王羲之被历代奉为书圣,奉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历代行草大家皆出自王羲之。该帖是集字排列而成,各个独立,刻石后线条速度变慢,书写比较从容,且微观细节如映带及杂毫被泯灭,笔法更宏观。

《圣教序》全篇单字近2000字,吃透《圣教序》,则王羲之的行书笔法、部首、结构等基本掌握各要;《圣教序》是长篇美文,读懂了,还可提高国学水平。

图片

临习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主要有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和怡淡,用笔内掖收敛,线条瘦硬劲挺,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

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沓纤弱,即骨不健、气不畅、墨不沉等通病。在通临的基础上,就要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

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取决于细微的一点点上,所谓“纤维向背,毫发死生”是也。

图片

所以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字形大小、笔画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放过,以训练、提高自己的眼力。

有了《圣教序》的基础,下一步学《兰亭序》就容易得多。《兰亭序》重点学笔法、章法、贯气及细微之处;怎样因字赋形、因情谋篇等等。

《兰亭序》此乃天下第一行书,是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阴兰亭雅集时,在酒与情感陶醉状态下,而写就的。现存《兰亭序》是唐代临摹的作品,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等。

图片

最著名的是冯承素摹本,是先双钩后填墨。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临摹,感受《兰亭序》的精妙之处。

为了增加草意,学完《兰亭序》之后,写好行书还需要学习王羲之的十七帖。

《十七帖》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结体稳健,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字虽重复,但写法不一。如“足”字,共36个,结体却无一雷同,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方或圆。

字与字之间若断而连。全帖743 字上下二字相连的共49处,三字相连的只有四处。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这些对增强行书流畅性十分有益。

图片

古有“见其字如见其人”之说。《十七帖》的作者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个性,是以简炼安祥的笔墨形式实现的。

在临习和欣赏《十七帖》时,不仅可以从中领会到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右军的人格美,给人以意蕴深长的无限遐想。

学完《十七帖》,行书的基本功就可以说比较扎实了。在这雄厚的基础之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个人喜好选择学习其他行书名家的字帖。

图片

如《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天命之年所书,原名叫做《祭侄季明文稿》。其笔法不同于唐人楷书诸家之方折铺毫用笔,而是以篆籀笔法入笔。

就是多转无折,笔笔中锋,绞转多,提按少。这种用笔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一泻千里的酣畅淋漓之感。这种用笔方式在唐朝以后逐渐式微,这是因为高桌的出现,书写方式以提按为主。

在结体上将内擫笔法改为以外拓为主,所以显得气势如虹,生动而多变,从而将笔底的跌宕与变化展。其章法的风貌也是前人之所未有,由开始的一泻千里。到了篇尾的时候,在再度爆发,令人震撼。

图片

《癸侄稿》墨色变化,难能可贵,用墨的技巧与墨法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其变化之精微巧妙,是后世之人学习行草书的一个最佳的典范。

苏轼《寒食帖》是苏轼的最经典的作品,是无意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字体基本是宽扁的结体,整体这是左低右高、左舒右密,并且点画多肥粗丰。苏轼对笔锋有高超的控制力,不管是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绞转、翻笔等用笔技巧都很熟练。

特别是在章法上有许多学习的地力。如相邻几个字大小反差特别大。在空间布白上,行距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整行的边线也不一样,有的整齐,有的倾斜,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变化也极大。

图片

黄庭坚行书笔势纵横,点画开张,虽是结构辐射式但并不疏松;体势欹斜而不倾倒。《松风阁诗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点都有充分体现。临写时需注意体察黄所追求的“笔中有物”的内涵之美,或曰“气韵”相胜。

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图片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 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与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是欹侧多姿,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

《松风阁诗帖》可以说是学习行书的必临之帖,不只是练习笔力、结体,单是内含的气势足以受用终生。学他的书法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米芾《蜀素贴》,为其行书代表作,既综合了米字特点,又写得应规入矩,不是十分放纵,适合初学。其笔法丰富多变,点画线条生机勃勃,特别是捺画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图片

米芾善用翻绞笔法,往往一画或相连的数画中,有翻绞、有提按、有中侧的变化。

正因为翻绞,所以其势最为潇洒跌宕。米芾结构极具特点与个性,多欹侧之势,所以字与字的相承呼应,尤为默契而自然,如有时上面的字右倾,下面的字左侧,以维持其重心'危而不倒',米芾行书的行不是直的,而是直中有曲。

临习米芾《蜀素帖》应注意笔法的变化,不可写得太轻率放纵,“痛快'之外,对其“沉着”不能掉以轻心。结字不可一味追求欹侧,否则易入歧途,因米字有欹侧之势,但还是都站得住的。我们初学者其中的分寸不好把握,容易变成习气。

图片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是哪个名家的行书作品,在笔法上都具有行书共同的特征,即上一笔管下一笔,上一笔是下一笔的起笔,下一笔是上一笔的收笔。

行书在笔画上已经没有楷书一笔一画的概念了,可能是三个或五个笔画变成了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还要注意与楷书的区别。如楷好拐弯的地方基本上是方角,而行书在处理拐弯的地方多数情况下是圆角。

在临习全篇以前,要就单个字进行分类练习。这种分类,可以分笔画,也可以分偏旁。

图片

这样做,一是有比较,练时印象深;二是单个练习,注意力集中,不会顾此失彼。能在临写全篇以前,对范帖的结体、用笔先有所研究、熟悉。

在分类个体练习之后,可以进行分段和全篇的临摹。开始临摹,分段字数可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直至分段临完全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