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杨过和小龙女为何相守终南山?

 茂林之家 2022-04-25

本 文 约 5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李白眼中的终南山,是“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的幽静之所,政治失意时,他幻想自己成为隐居山中的幽人,遁迹于人世,自由栖息在绝壁山峰上,殊不知,有的人只是把隐逸终南山作为进入帝都长安的跳板。比起在京城寻寻觅觅,也许“躲”在终南山反倒更容易登堂入室。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的云海景观

在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里,终南山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是“全真教的根本之地”,也是杨过和小龙女相遇、相守的隐居处——“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不少人正是读了金庸小说后,对那与世隔绝地心生向往,想要去小龙女住了18年的“活死人墓”一探究竟。尽管金庸创作“射雕三部曲”时没有到过终南山,但从发生在终南山上的一系列故事来看,表面上它是全真派清修、古墓派隐居之地,实则处于漩涡中心,生活在终南山的人并非无名之辈,他们没有完全与外界隔绝,江湖总有他们的传说。这个设定恰契合终南山在古代中国的定位。历史上,在终南山隐居的名士不乏其人。有的急流勇退、以隐求保;有的以退为进、以隐求官;有的半官半隐,留下诸多佳作;还有不少为“求仙访道”而来……

道教名山


远在太古时期,终南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经由吕梁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造山作用,形成了一片雄伟突兀、绵延广袤的山地。在西周人眼中,这座巨大山脉因位于其国都丰、镐两京之南,得名“南山”,即《诗经》所谓“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此“南山”实指位于渭河流域之南的秦岭,与其相对应的,还有渭河北侧的“北山”。“秦岭”一词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汉代地方志《三秦记》载:“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为什么秦岭后来成了横亘中国中部群山峻岭的代名词?有人认为与秦国有关。从地理方位看,秦岭在秦国都城之南,约作于秦襄公时期的《秦风·终南》仍以“终南”指称秦岭,只是随着秦王朝的强盛,“终南(山)”也被打上“秦”的烙印,被“秦岭”取而代之。

“终南山”因此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终南山即秦岭,狭义的终南山,指的是陕西省境内西起武功,东至蓝田的秦岭中段。而自唐朝以来频繁被诗人吟咏的“终南山”,范围集中在唐长安城以南,如唐人李泰在《括地志》雍州卷所说:“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在雍州万年县(今属西安)南五十里”,这一段长约10千米,海拔2000米左右,包括太兴山、嘉午台、翠华山、南五台、小五台、青华山、圭峰山、紫阁山、万花山等数十座名山秀峰。对身处长安的唐人而言,这些巍峨耸立的高山绵延拱卫在帝都南面,远远望去,“碧嶂插遥天”(李世民《望终南山》),翠峰直插云天,就连平时忙于政务的皇帝唐太宗也会因此美景片刻忘却烦扰,感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话虽这么说,自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的李世民还是抵御不了道教长生术的诱惑。毕竟唐高祖李渊自诩道教教主老子后裔,还将终南山下的楼观台重修扩建为“宗圣观”。唐太宗也公开表示:道教教主李耳是我的祖宗,太上老君的名位应当在释迦牟尼佛之上,男女道士的地位在僧尼之上。道教是以势头大盛,宗圣观成终南山著名“景点”。

宗圣观前身楼观台,相传是道教最早的道观,始建于周,原是大夫尹喜的故宅,因其喜好天文星象,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称楼观。一日,尹喜登楼观望,见有紫气东来,预知神人将至,没多久,果见一皓首长髯老者骑青牛徐徐而来,这自然就是老子了。尹喜迎老子至其宅中,向其请教。老子见尹喜心善,便正式收他为弟子,每日讲经,又将自己亲笔写就的《道德经》传授予他。尹喜跟老子西去后,楼观台得到重修,成为“天下道教祖庭”。传说归传说,楼观台真正有道士隐居修道当始自西晋,神仙道教的道士梁堪来此修行。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战乱,不少士人躲避山林修道,梁堪弟子王嘉是十六国时著名隐士,史书说他不食五谷,不与世人交游,在终南山隐居,有弟子数百人,名声在外,引起了前秦国主苻坚的注意。苻坚曾数次征请王嘉,问以政事。终南山“道教名山”称号便由此得来。

宗圣宫,位于西安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前景区

有了统治者的加持,终南山楼观道从一个小道团慢慢发展壮大,到唐代迎来兴盛期。一方面,李渊、李世民父子争夺天下时,为了抬高其门第,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便利用与道教祖师老子同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祖先,借此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另一方面,一些道教上层人物,为了争取新统治者对道教的支持,也在各处制造“老君显灵”的宗教神话,迎合李唐王室的政治需要。据说早在隋炀帝大业七年(611),楼观道士歧晖已经预言“天道将改”,告诉弟子们“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617年,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进军关中,歧晖即以楼观的粮草物资供给唐军,派遣关中道士80余人去蒲津关迎接李渊,又在楼观台为唐军进攻隋都长安设醮祈福。

事实证明,歧晖“赌”对了。唐朝建立后,李渊对楼观道士“应接圣君”的行动大为嘉赏,诏授歧晖为金紫光禄大夫,敕令新修楼观屋宇,赐予庄田,武德三年(620)又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台祭祀老君,降诏改其名为“宗圣观”,赐给白米200石,帛1000匹以供使用,道教被提升至国教的地位,道家经典亦与科举考试直接挂钩,有唐一代,很难有人不会受其影响。终南山因为毗邻长安,又是道教名山,加之终南山与长安相连的地区是广阔的平原地带,从长安城出发,不必翻山越岭,也不会遭遇荆棘丛林,只要顺着平坦大道走,便可抵达“长安县南五十五里”外的终南山,是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造访终南山者甚多。
 

终南捷径


终南山成为道教圣地,除了靠近长安的地理位置、楼观道士用尹喜、老子等故事极力编派和神化外,还与道教修炼成仙的终极目标相关。道士修炼讲究心静,幽静的名山是他们的首选。在道教传说中,仙人多活动于名山仙境,只有那些拔地通天、云雾缭绕、幽深莫测的高山符合其超凡脱俗的身份。

楼观台显灵山的老子铜像,高约24米,此地因相传老子在此为尹喜讲述《道德经》而得名

道士们入山修炼,一可感受山中之灵;二能得到神灵的庇护和真仙高道的指点。终南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又为道士炼丹提供了条件。据传在尧舜禹时代,终南山又名“悖物”,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注释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百王可以取给,万民可仰足者也”,意指那里有上天赐给的取之不尽的金石矿物和灵芝药草。终南山作为帝都最近的一块炼丹宝地得到唐人青睐再正常不过。在那些大诗人中,李白与终南山渊源颇深。这位做梦都想羽化升仙的道教徒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三进长安,他与终南山结缘是在开元十八年(730)秋季前后,他两次来到宗圣观和离宗圣观不远的玉真公主别馆,企图得到玉真公主赏识和引荐,“立登龙门”。

唐朝入道公主不止一位,以玉真公主最为典型。她是“高宗之孙,睿宗之女”,李隆基同胞妹,在玄宗朝颇得宠信。她的别馆里经常汇聚一帮文人,唐玄宗有时也是座上宾,身边跟随一批近臣,这无疑扩大了别馆的影响。高适、王维、储光曦分别写诗赞美、吹捧过玉真公主,李白也不例外。一首《玉真仙人词》极尽赞扬之能事,说她乘龙上天、飞来飞去,“几时入少室,王母必相逢”。玉真公主赏识李白这样具有“仙风道骨”的青年才俊,将其推荐给玄宗,也是很自然的事,况且两人都认识司马承祯,这位道教宗师不仅是唐玄宗兄妹的师父,还是李白的忘年交。开元十五年(727)司马承祯进宫时,他已经见过李白并对其大加赞赏,极有可能对唐玄宗和玉真公主兄妹提及,这就为后来玉真公主举荐李白入宫为翰林待诏打下了基础。

李白眼中的终南山,是“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的幽静之所,政治失意时,他幻想自己成为隐居山中的幽人,遁迹于人世,自由栖息在绝壁山峰上。殊不知,有的人只是把隐逸终南山作为进入帝都长安的跳板,比起在京城寻寻觅觅,也许“躲”在终南山反倒更容易登堂入室。因为当朝皇帝很重视对隐士的优待与征召,《旧唐书》就有唐高宗和武则天“访道山林,飞书岩穴,屡造幽人之宅,坚回隐士之车”的记载,他们请人出山无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对外显示自己礼贤下士的诚意;二是借此“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惩抑浮躁世风。

有迹可循,最早开启名士儒生隐逸终南山先河者为秦末汉初的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周术,四人原在秦朝担任博士一职,掌管古今史事及书籍典章,因年迈、避秦末汉初战乱以及刘邦轻慢儒士等原因隐居商山(今陕西丹凤县境内),即李白《商山四皓》云:“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刘邦多次征召“四皓”而不得,后来他们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让刘邦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刘盈即位后,要封“四皓”为官,四人谢而不受,重回商山隐居。商山离汉长安城不远,“四皓”归隐于此,可以说进退由己。如班固所言,“此四人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他们选择隐居生活并不意味着此后不会出世,只是暂时退隐而已。不过到了唐朝,人们有意识把习道隐居当成一种吸引朝廷注意、谋得一官半职的手段,走上了一条通往官场之路的捷径,后人称之为“终南捷径”,“随驾隐士”卢藏用的故事即是对该词的最佳诠释。

《卢藏用》,出自《墨妙珠林》( 戌)册,丁观鹏,纸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卢藏用少时就以文辞才学著称,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号称多能之士。考中进士后,他先是隐居在终南山,目的是结交官场中人,等待朝廷征召。后来,因为唐高宗经常驾临东都洛阳,他又在靠近洛阳的少室山找了一个隐居的地方。天子的车驾往返于长安、洛阳,卢藏用也随之奔波于终南山和少室山,得了个“随驾隐士”的称号。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卢藏用成功当上左拾遗,如愿以偿做了官,后又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因为依附太平公主,卢藏用做了太平公主的男宠,最终落了个流放岭南的下场,晚节不保。据说有一次他的道士朋友司马承祯要退隐天台山,送别时,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道:“此山中大有好处,何必跑到天台山。”司马承祯回以:“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此即“终南捷径”最早的出处。
 
圣寿寺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山圣寿寺内,从塔的形制来看,其修建时间最晚不迟于初唐
 

活死人墓


宋辽金政权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终南山南北麓成为宋、辽、金国的边陲和军事重镇。金庸写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时,将背景设定为南宋年间,他没去终南山实地考察过,相关文献资料是查阅过的,从《射雕英雄传》的“附录”(关于“全真教”)亦可看出一二。书里的王重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终南山也住过一段时间。

王重阳出生在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腊月二十二日,咸阳大魏村人,从小学习好、善骑射,健勇绝伦。他13岁时,金灭北宋,将关中地区划归伪齐刘豫统治。政权更迭对一个少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金太宗天会十一年(1133),王重阳参加了贡举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并谋得一小官,上班没多久就被罢免,失望的王重阳转而又去参加武举考试,以武举状元的身份当起了甘河镇酒监。这完全是大材小用,郁闷的他对外自称“王害风”。在外人看来,他整日醉酒疯歌,确实有点疯疯癫癫。倾心道教的他渐生隐遁之心,48岁那年,他决定抛妻弃子,前往终南山南时村修炼。他在那挖了一个洞穴居住,面积极其有限,充其量也只能容纳二三人,取其名曰“活死人墓”。墓上挂一小方纸牌,上书“王害风灵位”五字,后又在“活死人墓”的四个角落各种植了一株海棠树,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两年多后,王重阳填埋“活死人墓”,迁居刘蒋村,与道友和玉蟾、李灵阳等共同结庵修炼,并主动在终南一带传道。不过,他的影响力有限,只招来为数不多的几个徒弟。

祖庵碑林,位于西安鄠邑区祖庵镇,共保存碑石近40件,多记述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及其门下“全真七子”等道教人物的生平事迹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56岁的王重阳火烧刘蒋村茅庵,辞别道友赴胶东半岛传教。正是在那里,他度化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等七位弟子,由于大弟子马钰富甲一方,出资修建了“全真庵”,从此全真教的影响才逐渐扩大,有了一部分信徒。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带着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徒回陕西故乡,路经汴梁时留下遗言而逝,两年后,马钰等人赴汴梁将其遗体迁回刘蒋村“祖庵”厚葬。可以这么说,王重阳的最初修行之地和最后安葬之地都在终南山,所以,金庸在小说中将全真教的活动地点转移到终南山,并把“活死人墓”打造成了“一座极为宽敞宏达的地下仓库”。

按照《神雕侠侣》的说法,活死人墓为“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方始建成,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山陕一带的根本,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金兵终于来攻,墓中更布下无数巧妙机关,以抗外敌。义兵失败后,他便在此隐居。是以墓内房舍众多,通道繁复,外人入内,即是四处灯烛辉煌,亦易迷路,更不用说全无丝毫星火之光了……”这完全就是为古墓派脱离尘世隐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偏偏杨过的闯入让一切变得不一样了。如学者张媛所言:“便于隐居的古墓以及具有隐逸特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出现在终南山上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金庸基于终南山的'隐逸’文化特质所进行的刻画与塑造”,对杨过来说,在终南山上“活死人墓”中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远离尘世,“反而是他通过向高人学习、与高人切磋提高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进入江湖的绝好机会”,将其视为另一条“终南捷径”也未尝不可。

不难看出,“终南山”远非一座山脉所能定义,它是道教名山、佛教圣地和文人画家灵感的来源,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景观,这或许也是它出现在金庸小说中的原因。

(参考资料:王静《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刘芳《唐代文人与终南山》;张媛《金庸小说中的终南山形象及其文化特质》;张伟《中国古代隐士归隐心态管窥》等)
END
作者 | 李崇寒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张斌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4月下,原标题为《道教名山 隐逸圣地:神雕侠侣为何相守终南山》,有删节,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