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心包经针灸法

 灵兰小草 2022-04-25

主讲: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常小荣

编辑:灵兰小草

五输穴也叫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古代医学家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用以说明经气的出人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

“井”, 意为谷井,喻作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是经气所出的部位;

“荥”, 意为小水,喻作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是经气开始流动的部位;

“输”, 有输注之意,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

“经”, 意为水流宽大,畅通无阻,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

“合”, 有汇合之意,喻作江河之水汇合入湖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简称,此经络能反应心脏早期变化。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此外,心包经还有两个支脉

胸部支脉

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肢内侧中线,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

掌中支脉

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常用穴位如下:

  

手厥阴心包经的5个腧穴定位、功能及针灸法

  一、中冲穴

  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五行属木。

“井”穴多用于急性病症。

  具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针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穴:

1、配水沟穴、太冲穴、劳宫穴、曲泽穴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

2、配大椎穴、曲池穴、曲泽穴主治中暑。

3、配大椎穴、合谷穴、外关穴主治小儿惊风。

临床发现,用手拇指指端掐按点压中冲穴,有缓解紧张情绪,通畅大便的功效;常用此穴有利于预防便秘,特别适应于老年人。


  二、劳宫穴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五行属火。

”穴多用于热性病症。

功效为: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针法:直刺0.3--0.5寸;以局部胀痛,针感扩展到整个手掌为好。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劳宫穴在内手掌,与其对应的手掌外为外劳宫穴。

外劳宫穴具有治疗落枕、肩关节疼痛、上肢疼痛的功效。

  三、大陵穴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和原穴。

“输”穴多用于关节病症。

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针刺法:仰掌直刺0.3--0.5寸;以刺中正中神经产生针感放射到中指、食指,呈麻电感为度。

可灸。

  大陵穴临床常用于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和呕吐口臭方面。

  四、间使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五行属金。

“经”穴多用于喘咳病症。

具有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的功效。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症,肘挛,臂痛等。

配穴:

1、卒心胸痛:加间使穴、神门穴、列缺穴、大敦穴。

2、疟疾:加风池穴、间使穴、环跳穴。

3、卒狂:加间使穴、后溪穴、合谷穴。

4、咽哑:加间使穴、合谷穴。

间使穴临床常用于感冒,咽喉炎,胃炎,疟疾,荨麻疹,子宫内膜炎等。

  五、曲泽穴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五行属水。

“合”穴多用于六腹病症。

具有宁心泄热,降逆镇惊的功效。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针法:直刺0.3--0.5寸;针感有局部酸胀,向臂部或肘部放散。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内关穴、大陵穴治疗心胸痛。

2、配神门穴,大鱼际穴治疗呕血。

3、配委中穴、曲池穴治疗中暑。

4、配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疗呕吐胃痛。

5、配内关穴,中脘穴治疗急性肠胃炎。

6、配委中穴,曲池穴治疗呕吐,胃痛。

治疗中暑用温针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