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离去三载,浙东书风弟子以这种方式缅怀

 浙东书风 2022-04-25

沈元发作品.jpg

沈元发作品。

4月24日,是当代浙东书风的代表人物沈元发谢世三周年的特别的日子。

平时略显冷清的慈城古县城古色古香的浙东书风传习所,今天突然热闹了起来。沈元发和他哥哥沈元魁以及其子沈师白(被誉为一门三沈)的故交好友来了,甬上文化专家、书法家、篆刻家来了,浙东书风几十位弟子来了,沈元发老家慈城和他工作过的江北主管文艺的领导来了……“曲水流畅余韵不绝”,他们以一种低调而特别的方式,纪念缅怀沈老先生,畅谈153年(公元1869年)前有“清代王羲之”之称的梅调鼎在慈城这块风雅之地创办并世代传承的浙东书风。

沈元发照片-1.jpg沈元发。

在美好的浙东书风的浸润下,踩着先人的足迹,他们仍在坚守,在传承;重才学、雕文心,这股全国书坛的清流从未远去。

“浙东书风乃重才学、雕文心之书风,它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是注重地域文脉的独特而美好的书风,是全国书坛的一股清流。”沈元发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宁波开明画院院长徐建成说道。

如果说梅调鼎是“浙东书风”的开创者,其弟子钱罕则是承上启下者。而继承梅钱一脉书风,把“浙东书风”又向前推进一步的当首推慈城沈家,一门三沈(沈元魁、沈元发和沈师白)传承浙东书风。

250(1).jpg沈元魁(左)、沈元发(右)兄弟。

沈家乡居慈城,以浓厚的“碑帖之韵”广为人知。沈家专注一事谋一生,以写字成家风。

沈元魁、沈元发是兄弟,沈师白是沈元发的儿子。沈元发幼承庭训,十岁时习书,从小精心研摹汉魏唐宋诸家碑帖。后得甬城名流罗梦石、崔凌霄等人器重提携,拜甬上宿儒凌近仁为师,20岁时已有书名。书写隶、楷、行、草诸体皆有法可循,有韵可察。根基深,功力厚,变化多,字型美,这让他的作品很有吸引力,雅俗共赏。

160(1).jpg

沈元发1980年摄于宁波市中山公园工作室。

沈元发在教育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年纪轻轻就成为甬上书坛传习砥砫之一。先后在甬江业余学校、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海曙区文化馆、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美术专科班等处授课,培育众多书画青年。

后又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第一副校长兼书法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函授共办了四期,学员超过千余人。

如今,不少学员已成宁波书坛中坚力量,乃至领军人物。

272(1).jpg

上世纪80年代,沈元发和学生们在一起。

这位享誉甬上书坛的桃李师尊,非常有个性,执笔正心,对不良书风,怒怼厉斥。行艺操守,与君子善交,谦和礼让。

“我们向沈元发老师学的不仅仅是书法艺术,还有他率真刚正的人品和丰富的内涵和学养。”得沈元发启蒙的学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邱文雄说道。

找准坐标,浙东书风的下一个时代如何开启?

人生有涯,而艺术无涯。而今,沈元魁、沈元发老先生的相继离世,标志着浙东书风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么浙东书风的下一个时代如何开启?

沈元发作品3.jpg

沈元发作品。

“如果从梅调鼎1869年创立开始算,蕴寓于慈城的浙东书风至今已经传承了153年。传承代纪明显,到我这代已经是第四代,代代有高峰,每一代都有代表人物达到了一流的书法造诣,而且风格传承明显,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面貌。这在整个书法界也是少有的。”沈元发的儿子、浙东书风的传承人代表沈师白说道。

三年前浙东书风传习所开馆,一门三沈还把梅调鼎、钱罕、沙孟海、以及一门三沈等浙东书风名家的100多幅作品以捐赠给政府的名义进行展览和收藏,如今这100多幅常年在馆内展出,让广大宁波市民都可以来此浸染美好的浙东书风。

IMG_1401.jpg

沈元魁(右)、沈元发(中)、沈师白(左)在一起。

而在宁波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邬向东看来,评价浙东书风要放在宁波整个的地域文化的架构里,得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寻找浙东书风源远流长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密码,才能找准今天传扬浙东书风的精准定位。

邬向东说,慈城人文荟萃、文脉流芳,是运河名城、教育之乡、商帮故里。教育前提是思想,结果是人才,慈城远有宋代杨简心学为典型的人文哲学,近有清代梅调鼎开创的“浙东书风”,都发源于慈溪这片肥沃的土壤。今天我们传承浙东书风,关键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两宋以来开放博纳、商学并进的精神,明清以后开明务实、与时俱进的风气,从而从根脉上找准当代浙东书风传承和发扬的定位。

新闻多一点

《沈元发书法作品集》出版

近日,由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编印的《“甬上四老”书法篆刻——沈元发书法作品集》正式出版。

作品集.jpg

2019年4月30日,“甬上四老”——周律之、陈启元、贺圣思、沈元发书法篆刻展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继1997年张星亮、丁乙卯、周节之三位老书法篆刻家作品联展之后的又一次老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而四老之一的沈元发先生没能等来这场书法展的开幕,于当年4月24日驾鹤西去。

“父亲生前为人低调,并未出版过个人书法集,为防佳作流散,赝鼎充斥,此次父亲作品结集出版,也是父亲一生的书艺成就的集中展示。” 沈元发的儿子、浙东书风的传承人代表沈师白说道。

沈元发作品2.jpg

沈元发作品。

“听到沈元发个人书法作品集出版的消息,我很开心。”沈元发的生前挚友、12年前曾帮助出版《三苑掇英——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书法选集》的陈德良在今天的雅集上动情地说,“作为以梅调鼎、钱罕为代表的浙东书风之一脉,把沈氏一门的书法,推介给书法界同仁与广大读者,无疑对浙东地域传统书风的继承与发扬有积极意义。”

编辑:张璟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