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过“中年陷阱”的四种智慧

 思想者札记 2022-04-25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依旧看重自己,那是略显愚蠢的执着;如果已经看淡了自己,就是超脱的般若。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要有“放得下,想得开”的智慧。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到中年时,因为欲望、认知、心理以及社会等原因,身陷“中年危机”,甚至倒在生命的黄昏前。

当前,疫情困扰、战争担忧、经济萎靡、社会内卷等诱发的“中年焦虑”现象更是频发,中年作为人生一道重要的坎,如何跨过“危机”、“焦虑”等各种陷阱呢?这里归纳四种智慧,提供参考。

”选择“的智慧


选择是人一生都面临的难题,年轻人,如果选择错了,还有纠错的机会;可到了中年,一旦错了,连纠错的机会都没有。就像那些辉煌了半生的人,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最后成了落魄的凤凰;也有人年轻时虽然碌碌无为,因为中年时坚持了正确的选择,却大器晚成。当然也有人,年轻时已经硕果累累,到了中年后,又切换人生赛道,成了双料冠军。

选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其实,但凡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有多努力,而是他做了对的选择。中年人,由于积累了太多判断对错的信息,正常来说,他要比年轻时靠谱得多。职场上、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中年人对青年人说“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中年人在一些事关自己的重要问题上,往往犹豫不决,因为他们“牵挂太多”。

为了解决选择之惑,有人说人到了中年,要学一些佛家“断、舍、离”的智慧。学点佛,不是为了出家,而是面对纷扰的社会,可以更从容!

中年人既是家里的脊梁,还是单位里的中坚,他们一边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一边拖着每况愈下、精力不济的身体。这时候,学点佛,懂得生活减法,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去掉无所谓的攀比,时而保持一些“四大皆空”,或许能帮助他们坦然面对眼前的难题,从而不再纠结于心,患得患失!

”驾驭“欲望

欲望是把双刃剑,年轻人因为有了欲望,时常会爆发出拼搏的激情和奋进的动力;而到了中年,欲望太多则成了祸水。中年时,最忌讳的就是太折腾。拼搏了几十年的积累,挥霍起来太容易;奋斗了几十年,对于哪些目标能够实现,哪些目标实现不了,已经明澈于心。如果此时还执着于“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东西,还处于一种欲望四射的状态,不要说精力不允许,就连时间都等不起。

人的一生如同构筑大厦,不管有没有图纸,到了中年时,他的人生大厦都已经至少具备雏形。有的人的大厦即将封顶,也有的人建了好多大大小小的矮屋。但不管成就大小,人生基本定型。若中年的你,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你就要减少欲望、降低期望值了。如果你对人生还有遗憾,就挑选一个你最喜欢,且还未完成的那座“建筑”继续努力就好。如果你的大厦即将完工或者已经封顶,那就精雕细琢,让你的作品更加闪亮,更具有品牌价值。

驾驭欲望,不是扼杀快乐,也不是躺平,而是放下“得不到”的痛苦。佛家把人生的苦,分为“八苦”,其中“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都是欲望之苦。如果能放下这些苦,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做到不折腾,你就驾驭了欲望。

不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是人之通病,中年以后尤如此。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唐朝时,还未做宰相的牛僧孺,带着自己最好的作品拜会刘禹锡,刘禹锡二话不说,当面对其文章大加修改。看到刘禹锡对自己的文章毫不留情地修改了那么多,牛僧孺便对刘禹锡怀恨在心。

后来牛僧孺当上了宰相,而刘禹锡仍是一名小官。一次,刘禹锡与牛僧孺偶遇,二人酒酣之际, 牛僧孺写下一首诗, 其中有一句:莫嫌恃酒轻言语, 憎把文章逼后尘。让刘禹锡立马明白,原来牛僧孺对他当年修改文章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刘禹锡常以此事告诫弟子:“不要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实为认知所致,因为缺乏对人的敬畏,自信的中年人往往喜欢教育后来者,殊不知,人不同,时亦不同,经验也不一定适用。哲学家休谟就是一位“经验论”的批判者,康德更是反对“经验论”。

除了对经验的信仰,中年时还会有对未知产生“恐惧”。年轻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挑战一切未知。而中年人习惯了靠经验做事,一旦进入陌生领域,又会出现恐惧,因为他们深知,无论从精力,还是学习和适应能力,他们都已经无法更好地适应未知环境。

保持好心态

身体是“1”,其余都是“0”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反过来思考,没有把其他都看作“0”的心态,哪有身体这个“1”。很多人虽然把身体看得重要,但一进名利场,便忘记了身体这个“1”的重要性。比如他们会因为该得的没得到,或者羡慕别人,而怨气十足;再比如,本来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为了博上司欢心,拼命工作,拼命应酬,其结果,或许得到了许多个“0”,但却失去了身体的“1”。

保持好心态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做大格局的习惯。人的格局决定心态,到了中年要把对事业的执着转变到做人的格局上来。有些人一生用来做事,而有些人则一直增加格局。做事的人看上去很努力,而扩大格局的人则显得从容。

中年以后,如果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一生都会很被动。这时,可以切换自己的赛道。在自己喜欢的赛道里,不仅可以身心愉悦,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因为好的习惯,是你在自己喜欢的赛道里,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你坚持久了,就一定能够拥有好习惯。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受着心的支配,好心态就是一切为“0”的淡然。人生本是关于名利场的游戏,淡然的心态或许能让你在名利场中应付自如。人生还是一场行走的等待,裸奔的人说不定哪天会被天上云彩化作的雨淋湿,良好的心态则像一把常备的雨伞,那片雨做的云到来时,才能在雨中笑看别人像落汤鸡的样子。

中年是焦虑的,也充满自信;但一旦你的自信被“中年危机”击垮,焦虑就会变成杀手。因此,中年人一定要有足够的智慧,迈过“中年陷阱”这道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