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政前沿 | 李洁:《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逻辑》

 skysun000001 2022-04-25

·编者按

为展示学术名家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思创社科”公众号特推出【思政前沿】栏目,希望以此带动、影响、引领更多学子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本期【思政前沿】推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洁的文章:《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逻辑》。本期文章刊于《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3期。

图片

·作者简介

李洁(1991-)女,山东泰安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核心内容

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诠释当代社会语境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深度交融的智能化媒体时代,算法权力的跃升与扩张已日渐凸显,包括信息采集、话题生产、评论引导和编辑发布等在内的诸多话语操作权限已被越来越多地让渡给算法。

●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精智化发展,需积极构画算法驱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智能图景,主动预判算法介入话语发展的可能风险并据此提出应对路径,以期通过系统阐释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逻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原文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

算法逻辑

【摘 要】 算法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能够重塑话语生成和传播机制,并构建起话语主体 全员互动、话语内容全息呈现、话语传播全觉感知、话语空间全域覆盖的智能图景。但算法 权力的跃升也可能带来技术越位问题并衍生出诸多潜在风险:算法权力规训致使思想政治教 育话语主体性弱化,算法黑箱现象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性消解,算法致瘾机制导致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力降低,算法圈群结构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离散。为有效规避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风险,需从素养跟进、技术突围、价值引导和法律规制等多维 度、多领域构建推动智媒时代话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算法逻辑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表征,是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 实践引导的重要媒介。受众能否接受并认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 范,关键取决于话语。而话语置于具体语境中才会 被赋予符号之外的规范力量和社会意义,因此,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解和话语效应离不开语言表达 与时代语境的有机结合。当前,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成为诠释当代社会语境不可忽视的“关键 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深度交融的智 能化媒体时代,算法权力的跃升与扩张已日渐凸 显,包括信息采集、话题生产、评论引导和编辑发 布等在内的诸多话语操作权限已被越来越多地让渡 给算法。在某种程度上,算法技术深刻改变着话语 传播格局并为话语发展提供了智能化的技术方案。因此,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精智化发 展,需积极构画算法驱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 智能图景,主动预判算法介入话语发展的可能风险 并据此提出应对路径,以期通过系统阐释智媒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逻辑,实现思想政治 教育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算法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 展的智能图景 

智媒时代,算法已成为影响主流价值观念构建 的重要技术因素。算法技术深刻嵌入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发展,能够为主导话语构建带来转型契机,使 其呈现全员主体互动、全息内容呈现、全觉传播感 知和全域空间覆盖的智能发展图景。

1. 话语主体的全员互动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能够有效推动个体参与广 度、需求抓取精度和话语递送准度等方面的精进升 级,促成全员参与主导话语深度互动的结构性变 化。一方面,算法能够突破临场性时空局限,实现 主体参与话语互动的线上线下联动性。智媒时代, 算法技术嵌入移动终端设备并不间断收集、储备、 分析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信息,海量数据经由算法 筛选归并和兼容性处理后呈现为相对具象的受众 “数字画像”。现实场域中的话语传播者据此展开整 体思考和规划,调整话语内容为更具广泛性和针对 性的价值观念,从而线下教学讲授与线上思想掌握 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主体参与性、针 对性和互动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智能算法能够 在媒介用户话语足迹分析的基础上构画其价值趋向 和思想偏好,从而提前介入受众的价值困惑和思想 疑问。在此过程中,借助便捷的网络媒体,每一个 数字用户均可进行话语诉求反馈和多向交互。随着 算法决策更加契合主体的话语期待,受众的诸多价 值问题越来越适应和接受算法决策,从而其参与算 法视域中主导话语互动的交互范围、持续时间和深 入程度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2. 话语内容的全息呈现 

算法权力的跃升既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 识形态建构功能的充分发挥,又能促进公众话语关 切得以充分表达。智能算法技术具备成熟的数据收 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功能,可以实时掌握网络意 识形态领域的最新动态,甚至能够根据社会事件图 谱预测未来的热点话题和问题焦点,分析意识形态 领域可能出现的错误导向并归纳出意识形态发展中 的良好倾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据此可整体把握各 类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要、精准研判受众 对于主导话语的切实需求和内心期待,进而在主流 价值引导框架内进行大众话语的集成、概括和提炼 并吸收为主导话语内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 容的全息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外围部分的 更新和扩展需要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核心 部分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的基础之上,两者的互 促共进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价值”的理论 和“接地气”的观念的全面完整呈现。

3. 话语传播的全觉感知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的深层理论言说“化约”为普遍化的生动叙事,帮 助受众突破文本叙述抽象复杂的认知限制。具体来 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的革新助力智 能算法在话语传播中不断强化受众的感官体验,完 成话语内容的全觉传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所 具备的现实复刻能力可以临场性的方式为受众提供 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在内的复合形态的话语 内容,给话语受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多维感官体验,使得原本显得生硬刻板的文字可 以“动起来”、“响起来”甚至“闻得到”、“经历过”, 易于广大用户依据感官体验深刻领会话语内容的理 论缘起、实践来源。当智能算法将学理性内容转化 为生活化叙事,甚至能够根据用户诉求不断调整人 机界面的画面感、背景色等体验要素,使之不断趋 近受众心理诉求的最佳状态时,受众的认知能力和 话语内容间的鸿沟将不断弥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的传播成效也将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的全觉传播不是完全脱离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的全觉狂欢,而是承载一定价值意义的叙事方 式。全觉传播方式的运用需始终在更好发挥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功能的原则下进行。

 4. 话语空间的全域覆盖 

智媒时代,技术、代码、算法成为话语内容分 发的“把关人”和“决策者”。信息过载的数字语境 中,推送何种内容、向谁推送内容等都全权交予算 法决定。智能算法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新的 权力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在虚拟空间中利用 算法技术对话语传播的选择权和控制权,追踪受 众的注意力方向和关注热点,定向开发“注意力资 源”,剔除异质话语内容的同时实现“量体裁衣”式 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推送和价值融入,创造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对于数字空间中多元话语的先在 优势,占据虚拟空间的主导地位。由此,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覆盖范围延伸至虚拟空间中并形成高势 位,加之主导话语现实场域的理论推进和实践应 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3 86 网络思政 的有机结合、网上网下的有机联动,进而形成主导 话语空间全域覆盖的局面。

 二、算法越位: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风险生成 

算法的操作者并非单纯的计算代码和程序,而 是包括技术、团队及其价值观念在内的一整套系统 架构。由于人工及其价值取向的参与,在资本意图 的驱使下算法技术极有可能出现工具理性僭越价值 理性。因此,在智能算法日益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话 语发展实践之际,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技术驱动主导 话语发展的双向效应,积极发挥算法技术正向建构 价值的同时,也要科学预判算法越位可能衍生的负 面影响,进而深刻揭示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发展的诸多异化风险。

 1. 算法权力规训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性弱化 

亨利的生命现象学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对生 命的否定和排斥”,[1]在算法权力的运行逻辑中,人 和物并没有区别。在技术理性的指引下算法将人类 主体视为可计算、可预测、可控制的客体。数字空 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互动亦是如此,原属话语 主体的信息搜索和内容筛选工作由算法技术替代完 成。具体而言,智能算法抓取话语受众的数字信息 或行为并以图谱画像方式呈现,进而将其确定为话 语内容定制分发的主要参照。一旦收到话语需求指 令,算法即会启动其先在设定的决策化机制,自动 推送话语主体倾向的相关内容。这种依据网络足迹 进行的精准化话语推送方式俘获了众多话语主体的 信任和青睐。长此以往,受众逐渐沉湎于只经指尖 活动即有资讯推送的话语获取形式,陷入对算法推 荐的虔诚信奉并在潜移默化中丧失了主动择取话语 内容的自主意愿。对媒介和代码的严重依赖使主体 的自由选择意志不得不面对算法推荐的规训和重 塑,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要素呈现弱化态势。

 除此之外,算法技术在未来演化进程中会逐渐 建构起信息传播领域全新的“话语霸权”,它不仅 通过策略性的信息筛选和内容供给完成话语择取 权的强势剥夺,还可能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 展环节施加更为全面的干涉和影响将主体推入失语 境地。以机器学习算法为例,当前已具备一定数据 采集、样本分析以及信息推送等全流程自我生产的 能力,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算法 治理的主体性难题”。[2]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 机器学习算法虽然无法脱离人的思想和需求独立完 成主导话语的发展变革任务,但可通过技术触角的 多向延伸介入话语理念转变、话语内容优化、话语 方式改进和话语实效性反馈等环节,降低主体在话 语发展中的参与权重。在算法的智能分析和规则设 定下,受众的话语需求得到指向性满足、感性体验 得到最大化提升、话语期待得到实时回应。当话语 主体自认为是自主参与话语发展时,其喜好与期待 等话语发展全流程的参考指标都可能是算法诱导使 然。从而,话语主体基于理性思考和审慎判断的诉 求表达与吸收反馈能力逐渐掩埋于算法全流程精智 化“安排”的规训之下,话语发展中人的主体能动 性受到蚕食。

 2. 算法黑箱现象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性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旨在人格培养和塑造, 即在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特点和精神品性、潜力 释放与话语表达的基础上,跳出传播者和受众主客 二分、彼此对立的思维模式,实现双方平等、真 实地对话。而互动对话的前提是受众对主导话语内 容和传播过程的充分了解。但在智媒时代,嵌入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算法的运行本质是基于计算 机科学的数据输入与输出,算法结构系统复杂的影 响因素导致数据进出之间并非单纯线性关系,繁复 的中间环节和专业的技术架构造成算法持有者之外 的社会公众对其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对于多数人而 言,算法系统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黑箱”。黑箱的 存在带来技术透明度缺失,经由算法技术的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内容传播流程披上神秘面纱。从而,技 术的认知性隔膜引发了受众对话语透明度的担忧和 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质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受 众的主导性不断消解。 

不仅如此,算法技术革新织就的“数字牢笼”使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嵌入代码中并在数字空间弥 漫,[3]导致数字生态中出现众声喧哗的景象。算法开发和设计者出于利益考量极有可能在黑箱的庇护 下将自己持有的非主流价值观嵌入智能算法中,不 断规训和重塑媒介用户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造 成既往主导话语所建构的个体价值框架受到质疑,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受众流失、阵地边缘和影 响弱化的传播窘境。除此之外,算法黑箱极易成为 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身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信 息技术上的非对称优势,借助智能传播机制中的算 法黑箱进行技术控制、价值预设、话语操纵、文化 输出,[4]甚至歪曲解读、肆意抹黑我国主导话语内 容,导致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产生偏见和 误读,进而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性弱化的连 锁反应。

 3. 算法致瘾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力降低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实现了信息与人的精准匹 配。技术价值目标指向媒介用户偏好满足的同时也 伴随着算法致瘾机制的生成:为尽可能取悦媒介用 户,算法推荐焦点不断向受众的私人喜好倾斜,媒介用户逐渐沉溺于算法编织的个体需求满足的拟态 世界,导致数字设备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当机器 任由人性深处庸俗的需求驱使时,用户对个体私 域的过度关注将不断磨损其在公共议题方面的关注 度。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 责任的承担和接受体,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的显著特征。算法推荐场域中私人欲求极致满足的 受众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站在国家立场和民族 角度的理论言说和宏大叙事时,极有可能报以冷 漠、怀疑甚至抗拒的态度。受众不仅无心理解、接 受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承载的内容,而且个 体欲求满足和公共价值供给间的碰撞容易引起接受 阻滞,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负向效应。 

为进一步增加智能媒体对数字用户的黏性,算 法推荐技术往往过度使用图像叙事阐述信息内容, 使形式娱乐性取代内容价值性,致使数字用户的信 息消费主要立足于感官刺激,频繁以匮乏苍白的感 性满足去填补心灵的空虚。智媒时代,为了更好地 促进主流价值观念传播的提质增效,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虽然积极借助静态及动态图像开展话语内容叙 事,但主导话语的图像叙事始终以主流价值观的传 播为旨归,而非迎合受众感官喜好的娱乐盛宴,抽 象性、理论性、规范性的言说方式仍然占据相当位 置。因此,在视图大行其道的算法文化生态中,理 性言说与感性表达、抽象阐发与具象呈现、系统传 播与碎片递送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将会逐渐消解受众 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进而 带来主导话语传播力降低的连锁反应。 

4. 算法圈群结构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离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依托一定空间达至知识 教育、理论灌输和品德形塑的目的。既往话语空间 呈现为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下的全局性结构状态,广 大受众总体上规约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陶冶 和价值辐射范围内,系统化和整体性是思想政治教 育话语空间的重要特征。 

智媒时代的开启,用户需求的精准满足成为传 媒资本运作的首要原则。算法技术为回应受众多元 化的话语诉求,往往以群体价值偏好作为算法数据 源进行话语空间的专业细分。由此,话语空间被分 解为若干价值趋同的话语圈群。圈群中的媒介用户 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而获得了圈群归属感和自我认 同,“圈群社交信任取代信息真实性和价值性,成 为信息判断的基础”。[5]随着算法技术的强势延伸, 圈群中的受众基于任意关键字或热搜话题即会在无 意识中被算法技术进行“信息捆绑”,形成更为细 化和封闭化的信息圈群。由此一来,出于个体观点 交流和思想表达的认同目的,受众更加倾向于接受 和依附于同向同质的“圈群主流声音”,并逐渐被 这种内部传导的价值观所影响和塑造。受众所渴望 获得的心理共意和情感共鸣的极大满足将招致圈群 结构的进一步生发和延伸。伴随着圈群结构的裂 变,各圈群之间的需求差异和价值分化日益突出, 异质价值圈群分隔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价值 难聚合的困境。这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强调 的主流价值话语空间被算法圈群结构不断解构,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作用空间呈现离散化状态。

 三、综合施策: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风险的应对之道 

算法推荐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技术 手段,也是导致智媒时代弥散化和复杂性话语风 险衍生的主要推手。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 的算法风险,有效规制智能算法越矩为主体的异化 力量,需要秉持多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规 划、综合施策,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地位,推进 主导话语的精智化发展。

 1. 算法介入的素养跟进 

智媒时代,算法已深度介入人的社会生活并成 为个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迭代升级 之际,算法认知及操作素养缺位将导致决定算法设 计并掌握算法流程的个体受到智能算法的反制和操 控。因此,算法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中的 应用需要话语主体媒介素养的协同并进。理性的算 法批判意识和科学的算法应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发展中算法风险防范的必要素养。 

算法技术信息智能分发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数字 用户拟态空间行为所折射和表露出的价值取向。如 若受众主动转变意向喜好,算法所描绘的“数字画 像”也会随之调整。因此,强化受众的算法素养教 育对于规避蕴含价值偏向的算法信息,保证话语发 展中主体意识的全面在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方面,增强话语受众的算法批判意识。“人不断创 造出新的技术来替代自己的功能,使自己摆脱充 当工具和手段的地位,获得一种主体性的解放和自 由,越来越多地实现'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境 地。”[6]但技术万能主义的偏执观念的滋生导致人时 常于无意识中颠倒人机双方的主客地位,审慎理性 的技术观能够帮助媒介用户明确技术进步的意义在 于激发人的主体性,而非主宰人的活动。因此,增 强对算法话语互动性应用的反思批判意识,充分了 解算法机制下的数据抓取规律和话语推送意图,对 于防止坠入同质性和单一性话语内容循环接收的深 渊,防范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受到算法推荐技术的 渗透和诱导,确保算法介入时人的主体性在场具有 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增强话语受众的算法 应用能力。受众除理性择取高质量的主导话语内容 以形成算法优质推荐链外,还要具备主导话语的具 象传播能力。算法推荐赋权受众晋升为“总编辑”, 实现了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播结构变化。数字传播 主体的结构性变化,要求媒介用户拥有对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内容进行通俗化传播的能力。主流意识形 态话语所具备的完整的理性结构理论体系与算法技 术具象传播的疏离感可能导致其被排除在算法推荐 之外,数字用户对抽象语汇的视图转换能够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可视化表达 方式阐发主导话语深远的思想主旨有助于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影响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 算法囿限的技术突围 

在人工智能与人际交往深度交融的智能化媒体 时代,算法技术在互动对话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 与扩张。然而,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介入话 语权力争夺的多元利益主体的暗箱操作,导致算法 逐渐在话语发展场域形成目标和意图难以把控、责 任归属无从获悉的技术黑箱隐忧。摆脱思想政治教 育话语发展中的算法技术囿限,需从技术本身探 寻纠偏扶正方略,即需要运用技术手段打开算法黑 箱,保障算法运行的可解释性和安全可靠性。 

数据是算法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素。在基 于算法的话语传播和反馈流程中,算法程序的高效 运行离不开受众的话语数据支撑。因而消解算法技 术本身的复杂性和神秘性,需要提升算法数据要素 的透明度,即数字平台要对媒介用户的话语数据足 迹和意见观点流向进行必要说明,尤其是在涉及争 议性和批判性话题时,算法设计目标和意图的公开 处理有助于减少用户与算法平台之间的权力不对等 和信息不对称。当处于透明的技术情境下,话语受 众即可了解算法推荐视域下信息传播特点,增强对 事实辨别的主动性,进而识破算法黑箱中异质话语 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加工和解读意图,形成 坚持主导话语价值引导的坚定信心和信念。同时, 在智能算法技术的具体研发中,公共权力机构要承 担主导者的角色,防止利益平台肆意介入算法流程 牵制话语走向,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地位。

 3. 算法偏向的价值引导 

当前的算法推荐仍然是基于算法设计人员的构 想设计的算法决策模型,在“人工”痕迹依然明显 的弱人工智能阶段,部分利益主体出于私人需求 满足的最大化和资本趋利性目的,会直接或间接地 通过算法设计者将主观动机或价值观念植入算法决 策中,算法推荐逐渐偏向“流量为王”的价值向度。甚至为迎合受众的“流行度”,算法过度使用视图 呈现内容,导致受众长期沉浸于浅层叙事而逐渐忽 略承载一定价值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叙事。为 此,要推进主流价值观念介入算法技术的设计和应 用全流程,以主流价值引导算法推荐场域中话语受 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助力智媒时代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的传播和认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算法设计的核心 法则能够纠治因个体私利和浅层需要追求招致的算 法偏向问题。为此,在算法内部代码排序或运算优 先级策划之初,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作为 设计程序启动的必需环节,以此保证算法整体技术 架构的价值导向。具体而言,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确立为具有较大权重值的独立标签,从而算法 推荐无论是以静态图像、动态影像还是以指尖感知 的传播方式呈现,其中蕴含的正向价值因子都能够 发挥方向盘功能,保证数字用户始终保持深度思考 能力,并理性对待纷繁芜杂的算法推荐形式。当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以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叙事方式呈现 时,算法技术中的主流价值因素已在受众群体中形 成“先在印象”,数字用户接收的主导话语内容与 算法推荐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 受众达到率和认同感都能够大为提升。

4. 算法侵越的法律规制 

算法是数字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技术 基石,而在技术应用中因开发者或使用者的自利性 考量,算法极易产生僭越行为。尤其是在私人领 域,智能算法往往假以满足受众个性喜好的面孔抓 取隐私数据并据此将其归为某类价值圈群,导致系 统性主导话语空间的解构和离散。在现有算法技术 无法突破技术限囿实现自我约束的境况下,强化技 术的法律规制是规避算法风险的应对之策。其一, 明确算法的行为边界。监督部门要对主导话语发展 中的技术嵌入程度、程序操作标准和具体应用场景 进行法规权限划定。例如,算法赋能话语内容精准 分发实践中,如若将话语受众的需求评估完全交由 算法决策,针对性的话语传播功能将忽视价值考量 肆意聚类话语受众。因此,必须在法律监管的基础 上,以人工为主、算法为辅开展话语内容的精准推 送。其二,数据信息的行使限制。算法推荐视域下, 数据资源共享成为普遍现象,这意味着非法资讯、 不实言论等负面数据信息也极易扩散蔓延,算法技 术即会标签化地使负面言论的浏览者形成圈群结 构。圈群内受众的视域窄化会使其逐渐脱离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的辐射和引导。因此,要对话语发展中 算法推荐的数据捕捉和使用行为加以法律规制,对 于敏感隐私数据和虚假反动数据应禁止纳入数据应 用范畴。其三,完善平台预警机制。算法平台是媒 介用户表达态度、发表言论的聚集地和集合场。平 台生态关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实效性,建立算 法平台的舆情研判和预警机制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针对算法平台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主要聚焦于问题 反馈,即当非主流价值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威胁时,监管部门将采取诸如“永久封号”、“禁 言”、“平台约谈”等事后补救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 恶化。但事后补救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影响的产 生,因此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平台信息准入 机制并严格审查用户言论发表适当性,加强风险防范,以完善的预警机制降低算法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汤炜.对技术的现象学反思之进路——兼谈 人工智能[J].哲学分析,2019 (2).

 [2]贾开.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研究[J].中国行 政管理,2019(1).

 [3][4]陈文胜.嵌入与引领:智能算法时代的主 流价值观构建[J].学术界,2021(3).

 [5]张杨,高德毅.算法推荐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1(7).

 [6]肖峰.人工智能与认识主体新问题[J].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2020(4).

编辑|罗新茂

审核|宋明琦

审定|王艺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