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富豪,身家37亿,也是北大教授,还提议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前不久,梁建章发声:提议拿出5万亿元,鼓励生育,用来补贴税收、购房,建托儿所等。

洋洋洒洒千字长文,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一位董事长,不谈公司“生产”,关注人的“生产”,却是为何?

这还要从他的身份说起,除了是位身家高达37亿元的企业家,梁建章的头衔还有:

北大教授、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作家、带货主播……

梁建章
从16岁复旦少年班天才,到34岁成功上市企业家;

再到42岁斯坦福经济学博士,然后到51岁带货主播。

当然,还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催生办”人口学者。

梁建章的每一次转型,都让人大跌眼镜、叹为观止。

反复跨界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契机,在推动他不断做出改变,调整人生方向的呢?
先来看一首诗:

玉虹腾岭表,银汉泻童心。

山水明时意,开颜伴客吟。

枕流覆漱石,樵水又渔山。

电脑传新意,个中大可观。

这是梁建章13岁时“写”的诗,准确地说,是他“教会”电脑写的诗。

1982年,上海市举办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

梁建章鼓捣出这么一个程序,能够让电脑自己作诗。

类似这样的五言诗,计算机可以在三小时内连续创作400多首。

梁建章凭此创新一鸣惊人,斩获金奖,“电脑小诗人”的名号由此而来。

而他的“天才”之处,从小便有所显现。

小时候的梁建章
1969年,梁建章出生在上海知识分子家庭中。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国企员工,家境殷实,童年无忧。

小时候的梁建章记忆力超群,且对唐诗宋词很有兴趣,过目能诵。

梁建章就读的上海育才中学,当时作为教育试点。

学风开放,鼓励创新,平时基本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更多课余时间自由发挥。

梁建章报名参加少年宫的计算机兴趣小组,学习电脑编程。

因为“学识”有限,他遇到不少超水平的难题。

有一次,父亲用高数帮他解决了一个编程问题。

初一的梁建章完全看不懂算法,就问:“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懂?”

父亲说:“再过四五年吧,等你上大学应该差不多就会了。”

梁建章不甘心地说:“太久了,我等不了。”

于是,他开始自学高中数学和物理,把基础学科知识夯实。

同时,为了“教”计算机作诗,他必须自己懂得吟诗作对的方法。

梁建章大量翻阅《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新注》《子史精华》等经典古籍;

同时学习《人工智能原理》《数据库原理》以及逻辑学、语言学等专业书目。

经过半年时间的爆炸式输入,梁建章把编程相关知识都搞得明明白白。

最终设计出“计算机诗词创作系统”,在大赛上一举夺魁。

作为中国最早接触电脑的学生,梁建章自然算是幸运儿,赶上了时代的东风。

但真正让他能乘风飞翔的,是钻研的精神和不懈的勤奋。

1985年,上海复旦大学招收第一届少年班,包括1名初三学生,21名高一学生,及其他天赋之才。

而这名唯一的初三生,就是梁建章。

16岁的梁建章进入复旦少年班,半年后选读计算机本科。

然而,作为班里最小的学生,梁建章是从普通人中被选拔出来的。

进入全是天才的重点班,“唯一”的智力优势不复存在,反而在学力、体力方面落后别人两三年。

但梁建章却想得开:“像考试没考好、竞赛没得奖等挫败肯定会有。

但我这个人就是立刻往前看,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复旦呆了一年后,梁建章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

之后又用一年时间学完两年的课程,顺利拿到该校电脑系硕士学位。

这一年,他才20岁。

有些商界奇才,是大器晚成;

而有些牛人,从小就厉害。

梁建章就属于后者。

谈起辉煌的求学之路,梁建章低调地说:

“我比其他人提前三四年毕业,这让我可以去学更多东西,有更多时间去做各种各样的事。”

读完硕士之后,梁建章还念了一段时间的博士。

但他觉得没什么挑战性:“最先进的东西,不是学校,而是企业。”

于是,1991年,梁建章放弃读博,进入硅谷顶级科技公司ORACLE(甲骨文),从事研发工作。

熟悉的工种,有前途的企业,不错的薪资。

一开始,梁建章对工作很满意。

但这一趟回国之旅,让他有了新想法。

青年时期的梁建章
1996年,梁建章探亲归来,看到国内互联网行业大火,无数有志之士投身其中,一番风起云涌之势。

他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在中国,而不是异国他乡。

因此,休假回岗后,梁建章申请调到客户服务部。

以此了解整体组织构架,为之后创业储备多元经验。

一年后,他抓住公司在海外扩张的机遇。

如愿被委派回国,担任中国区咨询总监。

从技术部门跨越到管理层级,虽然地位、待遇、期权都不及之前优越,但梁建章不后悔:

“如果还在研发部,就不可能调回中国。”

任职期间,梁建章为国内外多家企业担任管理、软件、电子商务顾问,并参与策划知名网络公司的创建;

他还“抽空”加入美国管理会计和生产制造协会,成为注册会员。

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硬核资质,梁建章的创业之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1999年,这股风吹来了。

还记得梁建章一战成名的计算机设计大赛吗?

当时,13岁的他作为第一名登上领奖台,旁边站着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学生——沈南鹏,是第三名。

两个小神童相识后,就各奔天涯,梁建章去了复旦,沈南鹏上了交大。

17年后,两位海归再次“同台”,在饭局上谋划着干点大事,在座的还有沈南鹏的师兄——季琦、范敏。

四个商界精英都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旅游业。

彼时,中国传统旅游业还没有形成气候。

欠缺规范、信息不灵、服务差劲等各类黑箱操作限制了其发展,导致一方面有大量旅游资源闲置;

另一方面却是旅行者找不到合适的信息和服务,而打消游玩的念头。

因此,梁建章胸有成竹:“旅游,无疑是最好的传统资源和电子商务整合模式。”

俗称“水泥+鼠标”模式,水泥指线下资源,如房间、车票等;

鼠标指线上预订、售后服务等。

除战略可行外,梁建章还有自己的“切身体验”。

一向喜欢旅游的梁建章,有次和女朋友在国内一片古森林中游玩。

因为没有向导,结果迷路,被困山中一个晚上后才找到出口。

这次暗夜历险,让梁建章发现市场“漏洞”。

有漏洞,就有商机。

梁建章说:“我们在做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很新鲜、很刺激。

我喜欢速度快的、跳跃发展的、最能发挥潜能的。

所以选择互联网,我没有半分犹豫。”

三个同校之谊,加上两位少年情分,“四君子”的梦幻组合,应运而生。

1999年,30岁的梁建章从甲骨文公司辞职,携程旅行网上线。


在繁忙的创业筹备之际,被推举为CEO的梁建章,还出书立著《网络社会的崛起》。

由此可窥见他爱搞学术的苗头。

豪华阵容、局势加持,梁建章不费多大力气,通过一系列高段位操作,就让这家新公司迅速走上正轨。

他略带得意地说:“我写了份商业计划书,很短,一个晚上就写完了几千个字。

就凭这个东西,然后看看模式、看看人,钱就投下去了。”

2000年10月,梁建章收购运通商务旅游服务公司。

增加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使盈利模式产生1+1>2的效果。

仅此一举,几个月后,公司预定酒店数即猛增到15万。

梁建章发表文章《探寻e丝绸之路》,宣布开业仅6个月,注册会员就超过20万。

第四个月的交易额超过三百万,其中一半交易是回头客,客户满意度高达80%,使公司一跃成为专业旅游网站的龙头老大。

看到收购这一招可行,梁建章决定如法炮制:

“之后,公司还会准备收购一批成型的、成熟的公司,以增强自身实力。”

于是,2002年,梁建章收购当时国内最大的散客票务公司“海岸航空”。

他对其管理体系和服务进行改革后,公司机票预订量飙升达5万余张。

而后又将华程西南旅行社收入囊中,进军自助游市场……

2003年12月,“四君子”携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旅游企业。

四人在现场腾跃而起、合照留念,梁建章双手举过头顶,跳得最高。

上市当日,股价从18美元暴涨88.6%,成为3年来开市当日涨幅最高的一只股票。

公司市值达到5.5亿美元,梁建章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成为亿万富翁的梁建章淡定表示:“上市之前,我就已经是亿万富翁;

上市之后,也没有立刻拿到钱。

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唯一的感觉就是,我开始被排上富豪榜了。”

到2007年,公司业务已占据旅游行业半壁江山。

这个由四人而起的初创团队,发展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

此时,梁建章不“安分”了:“现在公司已经没有对手,也没什么挑战,我应该去做一些有趣的事。”

于是,38岁的梁建章把CEO职位潇洒甩给范敏,跑到英国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博士。

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一去,让梁建章的身份标签,除企业家之外,又增加了好几个。

读博期间,梁建章在研究日本经济时,发现“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

于是他转而分析中国国情,结果让他万分担忧:

如果照现在的生育形势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三分之二,剩下4.6亿。

这让梁建章焦虑异常,他专门自费拍了一部介绍中国人口问题的纪录片,希望引起关注。

但无奈,由于其中分析数据、专业词汇、陌生图标太多,致使这部片子的受众并不广泛,没有引起多大水花。

一腔热血未得回应,梁建章没有灰心,而是再接再厉;

他和北大教授合作出书,表达“催生”的强烈观点。

书原名为《中国人可以多生!》,但一看就太过情绪化,有煽动之嫌,最后委婉改为《中国人太多了吗?》。

他还荣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筹划“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论坛;

开通微博,取名“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

联合三十多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呼吁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之后,还写了本关于人口寓言的科幻小说《永生之后》。

他甚至提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如此大口气,直接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一个上市公司企业家,陡然变成催婚催育专家,如此转变着实吓了众人一大跳。

2011年,42岁的梁建章学成毕业,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这段重回校园,专注科研的日子里,梁建章每天下午4点放学回家。

他和儿子一起做功课,远离喧嚣,觉得很惬意:

“如果在中国,会不停有人来找你,谈投资、谈合作。”

但这种逍遥的日子没过多久,2013年,梁建章被请出山,应对公司内忧外患。

一去多年,公司面临”新人换旧人“的碾压颓势。

同程、艺龙、去哪儿等后起之秀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挑起价格战。

公司高层透露:

“一般而言,只有在公司出现很大问题,有可能影响未来发展,甚至生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创始人复出拯救’这样的桥段。”

梁建章临危受命,迎敌硬刚:

“我们不怕打价格战,因为我们规模比较大,钱不比其他公司少。”

艺龙推出10元住店”跳楼价“,梁建章就狂烧5亿宣发费。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导致自身利润下滑两三成。

但“所幸”对方更惨——收入同比下滑98%,全年利润仅剩可怜巴巴的50万。
同时,梁建章“故技重施”,接连收购同程30%股权、合并去哪儿,将公司市值从谷底拉回200亿美金。

仗着家底厚的先天优势,梁建章漂亮翻盘,打赢了这场价格保卫战。

同程艺龙联席董事盛赞梁建章:“他确实很牛,云淡风轻就把市场收拾好了。”

2016年,大局已稳,梁建章再次辞去公司CEO职务,又去干他自己的事了。

但他并不是退休,而是以董事长的身份,继续在战略、创新、技术方面,为公司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讲到创新,梁建章的观点三句不离“老本行”:

“历史上,绝大部分创新,都发生在人口和旅行的枢纽带上。

为了创新,我们需要人口,也需要旅行。”

是的,结合公司业务,他一如既又开始催人生孩子了。

比如呼吁:“让女儿跟妈妈姓”、“放开生育,让想要孩子的家庭,想生几个生几个”、“鼓励男性在家带娃,稳定生育率”等等。

让单身狗和丁克们,在旅游散心时,也感到压力山大。

正在梁建章不亦乐乎忙催生时,疫情黑天鹅爆发。

新冠重创之下,各行各业都深受打击。

“不聚集、不乱跑”的全民共识,让旅游业面临灭顶之灾。

梁建章的公司做为行业大头,更加无法幸免于难。

2020年刚刚到来,公司的海外订单就全部阵亡,酒店订单基本团灭,上亿人次退订改票。

仅仅一个月,股价下跌超20%,直接导致市值蒸发380亿元。

这时,梁建章不得不在“劝人们生孩子”的热情中回过神来,想法子挽救颓势,拯救KPI。

绞尽脑汁之下,他想出一招:帮酒店搞推广,做“带货主播”。

那梁建章为什么不请个“专业的”、“形象好的”明星,来给公司做宣传,非要亲自上阵呢?

梁建章给出的回答是:“我们的业务现在基本是清零的状态,没钱去请其他人。”

除了这个“直白”的原因外,当然还有更“高阶”的考虑:

“老板去做的话,可以跟合作方谈到更好的价格;

网友也觉得,老板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有这个期望是很好的。”

所以,别管这么做合不合适,至少引起了关于“合不合适”的讨论,那梁建章的“奇招”就算发挥作用了。


于是,2020年3月,51岁的梁建章披红挂绿。

他以三亚起点,开启“五彩斑斓”的直播生涯。

第一次直播,梁建章就十分为难地说:“管理公司,比直播稍微容易些。”

好在结果不错,梁建章在1小时就卖掉价值1000万元的酒店套餐。

最终创造3500万元的销售额,出师大捷给了梁建章一丝信心。

紧接着趁热打铁,他又赶往贵州直播,再创2000万元的销售佳绩……

Cosplay名单从浙江李慕白,到江苏唐伯虎,再到江西苏东坡等等。

在郑州的“演出”中,为了更加贴合剧中人物,梁建章索性剃了光头扮曹操。

与此同时,梁董get的技能也越来越多:

川剧变脸,妖娆海草舞,动感RAP,脏辫摇滚……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那梁建章是怎么把“表演”和“宣传”融为一体的呢?

附上一段梁建章的山东快板词,感受下这欢快的节奏:

说山东,好地方,孔子传学留百世,管仲春秋当丞相,

今日山东多美景,让俺管仲慢慢讲,

泰山巍峨入云端,济南天下第一泉…………

山东人民最好客,让你开心玩一趟,

玩一趟,要选酒店,带着小孩住三天,

住三天要多少钱?携程直播来放价,三天只要两天钱,

国内旅游哪里去?山东度假最休闲。

视频里的梁建章,穿着金黄小马褂,戴着黑色溜边帽,手握四片竹木板。

神采飞扬,有款有范,这“网红”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俨然一个身经百战的带货达人。

这场直播观看人数为607.6万,订单数18809笔,成交总额2314万。


此后,每周三晚“Boss直播”,成为梁建章的固定节目。

他带领着他的“直播天团”,穿梭在各个城市酒店之间,穿上当地特色文化服装“配套”宣传,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一场场表演下来,梁建章从最初的生涩拘谨,变得越来越熟练,逐渐放飞自我,让网友直呼“梁博士玩嗨了!”

那段时间,梁建章“忙到飞起”:

早上跟政府、媒体、企业见面,下午考察酒店、景点;

晚上直播,24小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经过梁建章的卖力唱跳,公司在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失利后,终于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疫情爆发以来的首度盈利。

一年下来,梁建章做了118场直播,扮演37个人物,围观人数达到1.7亿次,带货成果17亿元。

这对一个“新人”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

最重要的是,成功帮助公司起死回生,扛过困境。

梁建章对此也表示满意:“太牛了,没有什么人能做到跟我差不多的。”

经此一事,梁建章收获的经验是:“旅游嘛,就是要放下架子。

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大导游,要放飞体验、深度体验。”

梁建章“沉浸式”表演,让家里人,尤其是二十来岁的儿子无法理解。

他觉得“好好”的一个老总、学者,整天在网上又唱又跳,有点“丢人”。

梁建章从妻子那得知孩子这个想法后,耐心教育他:

“你脸皮太薄,将来要成功的话,一定要脸皮厚。

不要怕难看,好玩最重要。”

从梁建章身上可以看出,成大事者,不仅要有跨界的实力,还要有抛下一切身份的魄力。

2021年4月,梁建章带领公司在香港上市。

当天他心情不错,满面春风致辞:

“我觉得在香港上市有个好处,可以不用放弃睡觉,就来敲钟。”

回想2003年,公司第一次在美国上市后不久,梁建章就功成身退跑去念书。

那这一次,他还会不会这么“任性”,再次隐退呢?

有记者问他:“现在还想放下一切,去做学者吗?”

梁建章双手交叉枕着脑袋,望向窗外回答:“现在还看不到那一天。”

虽然“退隐江湖”尚还遥遥无期,但毫无疑问,除了企业家这个“本职工作”外,梁建章还“兼任”人口学者这一要职,肯定会让他不遗余力,继续深耕在“推动生育” 的领域。

正如他所说:“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

如果在繁衍后代方面,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将没落。”


梁建章是企业家,也是学者。

他是从社会、国家层面,来论述多生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但是否生儿育女,最终还是个人选择。

在他鼓励生育的微博下,我看到一名网友留言:

只有个人觉得生活幸福了,才会愿意把新生命带来这世上。

所以,我们的任何选择,都是基于对当下和未来的预判。

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在心有余、力且足的条件下,方有资本体验不同的人生角色。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