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云南农村人,985名校毕业,因找不到好工作,选择继续读研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是【朱小鹿】第28期真实人物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个出生在云南农村的90后,网名“淡定少年”。

从小到大,我读书都不费力,最后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考上国内双一流大学。

读本科时,很多同学都选择继续读研。

而我签了一家很好的单位,直接参加工作。

5年后,我结婚生娃,为了家庭,我回到妻子工作的城市。

因专业受限,辞职后的2年里,我没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各方面都不满意,连续换了好几个工作。

总是做不喜欢的事,福利待遇和以前也没法比,我看不到希望。

为了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我决定读研。

当时孩子已经3岁,离考研的时间只有2个月。

家人很支持我,最后我成功上岸,去母校读研。

我出生在云南一个地州市的农村。

爷爷识字,奶奶勤劳能干。

父亲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是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城里,有光鲜靓丽的工作。

我有个表哥从小成绩很好,后来去了国家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

记忆里,我们家跟父亲这边兄弟姐妹关系很一般,都没怎么联系过。

条件太好的亲戚,跟我们不在一个层次,很少往来。

跟我们家条件差不多的亲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大家都是各过各的生活。

当然,因为爷爷奶奶在,大家每年都会在一起吃顿饭。

我姑姑总是说,让我好好学习,像她儿子一样考名校。

当时,我觉得表哥真厉害。

不过我也不会自卑,因为我也不差。

而且,父母从来不会给我们压力。

对我和妹妹,给了足够的自由和爱。

父亲是钢筋工,也算是个小包工头。

他和母亲经常去工地上班,没时间管我们。

我读书的时候,回家大多自己做饭吃,或者去爷爷奶奶家吃。

我们家在城边上,也属于农村,与其他同学相比,条件算不错的。

小时候,我很调皮,放学很少准时回家,都是跟着同学这晃悠一圈,那溜达一趟。

其他小伙伴从小挑水、喂牲口、种地,帮家长做各种杂活,我都在玩。

因家里收入不错,父母从小就给我们很多零花钱,我的钱大多用来买玩具。

(读高中时,左边第四个是我)

有次,我去学校附近的池塘游泳。

母亲下班回家后,看着天都黑了,我还不回家,找到我后,用竹条抽我。

竹条很细,打在身上特别疼。

在我们那地方,家长很喜欢用竹条收拾不听话的孩子。

他们觉得这样的惩罚方式伤皮不伤骨,小孩子都很怕,打过一次,以后就不敢再犯了。

其实,母亲不在乎我玩不玩的,反正我又没啥事。

至于学习,他们基本不过问。

只是因为我太贪玩忘记回家,母亲怕我在外面出事。

她觉得小孩子玩心太大是天性,但做得太出格时,还是需要管一下。

从读书开始,我的成绩一直不错,老师都比较喜欢我。

我读书也不努力,从小学到高中,没怎么写过作业。

父母也从来没说过,你要考多少,以后要多优秀。

每学期期末考试,他们都不问我们的成绩。

现在想来,可能是忙着挣钱养家,没时间管。

也因为他们文化不高,不知道怎么管。

印象里,我从小跟父母的交流很少,甚至是大家不知道怎么交流。

他们只会把我们的衣食住行照顾好,就算是关心和爱护我们。

我初高中都是在家附近的学校读,当时除了市一中,我们学校算很好。

不过,我一直很遗憾,没有考到最好的中学。

如果小学努力点,或者父母管严一点,我会发展得更好。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珍惜当下。

上初中时,我还是像小学一样,整天玩,看课外书。

那会我迷上篮球,业余时间经常跟同学切磋球技。

只是现在30多岁,感觉对抗性太激烈的运动不适合我,改打乒乓球了。

就读书而言,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是学霸。

但我个人感觉,自己水平很一般,也有很多不会的题。

其实,大家都很聪明,成绩不太好的人,只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有人忙着打游戏、有人沉迷于虚拟的小说世界不可自拔、有人想着谈恋爱。

对我来说,上大学以前,只想着读书。

虽然我不用功,但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

我的中考分数,差市一中几分。

当时觉得无所谓,在哪读都一样。

现在想来,依照当时家里的条件,我可以多交点钱,去最好的学校。

上高中时,我们班是重点班,有很多同学的分数够上市一中,但他们没去。

我周围的同学,大家智商都很高,也很努力。

不过,高中与初中相比,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还是增加了。

第一次月考后,班主任把大家的排名和中考成绩排名,当着全班的面念出来。

有人下降很多,有人进步很快。

我记得有个进来时,在年级700多名的同学,第一次月考就升到年级100名左右。

我的学习状态还是跟以前一样,上课好好听,课后使劲玩,一直都是年级前10名左右。

我感觉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很多知识点,左一遍右一遍地重复。

不过对我来说,都没关系,讲啥我都听。

有空的时候,我就看参考书,或者脑海里经常回想老师讲的知识点。

我们班主任有句名言,熟悉知识点,要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

他经常说:“你总不能别人问你叫啥时,还得想半天吧,你得脱口而出呀。”

(去上海玩)

对此,我深表赞同。

你只有对知识点熟记于心,才能灵活运用。

做题才不会冥思苦想,考试才不会抓耳挠腮。

说到底,考试就是考察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高中三年,尤其是到后面,我都是年级第一。

有时候发挥不好,就年级前五名。

高三时,班主任说,高考科目超过600分,就奖励1000块钱。

我们重点班在招生时,有50个名额,可以拿到补助的钱。

第一次按照招生名单发,后来都按照成绩发。

我拿过几次,当时大家一个星期生活费是50块左右。

1000块在如今看来不算什么,以前算是一笔巨款,同学们都很羡慕。

有次考试,我化学考108分,那会已经是理综。

我考满分后,老师们都想“找茬”,扣掉一点,怕我骄傲。

找来找去,最后还是给我满分。

如果说让我分享学习方法,我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1、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内心安静而笃定,按照自己选的路,一直坚持,就会有收获。

2、做事要专注。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专注、从不放弃自己目标的人很少。

我们班有个男生,打游戏非常厉害,一看就是超级聪明的人。

有同学说,他打游戏的水平,有人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

但他学习成绩基本都是垫底,因为他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都在睡觉。

再聪明的人,不努力学习,也枉然。

3、中学时,不要谈恋爱。

我个人认为,上大学以前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好好学习。

在该读书的年纪,好好用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值得让我们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的学校越好,见识越广,遇到的优质对象越多。

就像我,考入名校后,身边相貌、学历都拔尖的人很多。

我们人生能读书的时光很少,我现在都后悔自己中学时没好好学习。 

高考时,我感觉很不好,最后只考了600多分。

老师们对我的估分是630左右。

但我理综太差,才考了250,平时都是280左右。

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语文,那真是学一切知识的基础。

据说现在的语文试题更难,更考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真庆幸,我考那会,语文题目难度没提升。

分数出来后,我是全校第一,全省1000名左右,在村子里成为名人。

时至今日,十多年过去,我的高考分数仍是村里第一。

我妹妹成绩也不错,后来读了我们省的医科大学。

其实我父母心很大,我高考时,他们还是一样出门上班。

我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们自由,可能是因为父母没啥期待,所以我没有什么压力,学得还不错。

当然,高考时我还是挺紧张的。

分数出来后,父母对我读啥学校、学啥专业都不过问。

一来他们也不懂,二来他们在养孩子的事上,一直都是放养的心态,不干涉我们的选择。

我问亲戚,我有个亲戚当时在我们省内读医科大学,让我也去。

但我去的话,分数太高,有点亏。

班主任说,他有亲戚在电网公司上班,过得很不错。

他让我去读电力大学,上985高校。

他说我挺适合这方面的专业,如今想来,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班主任。

我们那会没有人指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选,有人给个方向还是不错。

最后,我去了现在读研究生的学校,专业是自己选的。

去了之后,觉得我挺喜欢学校的氛围,对专业也很感兴趣。

从小城市的普通学校,考到首都名校后,我觉得厉害的人太多,周围同学都是各省市的佼佼者。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很一般,甚至挺菜的,不是凡尔赛,而是事实。

去了之后,发现自己更是差别人一大截,各方面能力都有欠缺。

不过,我从小是一个很能治愈自己的人,看别人好,不会自卑;

看别人不好,也不会自傲。

我只会做好自己的事,因为比较来比较去,没啥意思。

(去颐和园玩)

上了大学后,老师说要好好学习,因为大学四年会过得很短暂。

当时只是听听而已,等工作后才后悔:以前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滋润,我从不会缺课,有时间经常出去玩,跟同学相处得也不错。

可能是周围人素质都很高,偶尔也遇到两个极品,但不影响我心情。

父母对我也没啥要求,给的钱挺多。

假期天我就到处旅游,跟他们说一声就行。

上大学,我做过两次兼职,单纯是因为好玩。

我个人觉得,如非必要原因,大学时不要去做兼职,回报率太低。

可以好好读书,有条件多去其他地方游览,长长见识,因为工作后很少有时间出去玩。

最重要的是多看书,想想自己以后的路。

最好接着读研,不然等工作或者结婚后,很难再回学校。

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学生,直接保研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还有很多考了名校的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

我大三的时候,就跟公司签下就业协议。

当时觉得公司是央企,福利待遇也很好,就先工作。

我上大四时还在学校读书,公司每个月都给我们发工资,一个月1000左右。

以前有人说,上大学就像进了养老院,混吃等死。

以我的经验来说,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读的大学不好,要么是自己混日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舍友大一高数挂科,我以为他数学不太好。

后来才知道,人家高考数学成绩148分。

他家境特别好,用他的话来说,高中太苦,大学就是来混个毕业证的。

像他那样不想学的,在名校是特例。

很多人家境好,自己很优秀,但更能吃苦。

我知道,这世上比我优秀还比我努力的人,真的非常多,所以我一定不能松懈。

毕业后,我去福建工作,我们公司在福建一个很偏远的小山区里,三面是水,一面是山。

我在内陆城市长大,刚去时觉得还挺兴奋的,能天天看海。

时间一长,就觉得好无聊。

衣食住行都在公司解决,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就是没有玩的地方。

当时我还没买车,去镇上赶集大约需要20分钟。

至于工作内容,都很简单,一开始去基本都是做点杂活。

在第一个公司,我待了5年,对于大家遇到的职场问题,我都遇到过。

我的看法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与其抱怨,不如好好提升自己。

当实力一骑绝尘时,命运给的都是彩蛋。

我们公司因行业特殊性,很多同事都是男人。

所以同事们都会很踊跃地给我介绍对象,大部分都是村子里的姑娘。

但选择跟当地人结婚的人很少。

因为那地方太偏僻,很多同事工作一两年就走了,辞职率很高。

我是结婚一年后离职的。

妻子是通过高中同学介绍认识的人。

当时我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同事拿我的手机跟同学聊天,让同学给我介绍对象。

其实我是个很腼腆的人,根本不会说那么直白的话。

但同学以为是我自己发的消息,果然给我介绍对象。

我同学把她的大学同学介绍给我认识,就这样,我们开始聊天,感觉还挺不错的。

我喜欢看历史、地理、科幻类的书籍,她也是。

后来,我回昆明时和她就见面,她还在读研究生,是学的医学专业。

我们算是老乡,她也是学霸,情商高、见多广、读书也多。

她研究生毕业后,在昆明一家三甲医院上班。

一年后,我们就结婚了。

从和妻子相识到结婚,我们之间没啥惊心动魄的事。

我是理工直男,也不懂浪漫,我俩都是从小在很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不会约束对方。

结婚后,我还在福建工作,她在昆明的三甲医院,工作非常忙,基本没有假期,我有时间就飞回去看她。

婚后一年,我不想跟家人分开,就辞职回到昆明。

可没想到,我从小到大都过得很顺利,却在离职后遇到人生的滑铁卢。

我的专业特殊,就业面很窄。

尤其在内陆城市,基本没有专业对口的公司。

辞职回到昆明后,我在2年时间里换过3份工作,做得都不好。

工作内容与我的专业没有半点关系,薪水也比以前少很多。

好在我以前挣了不少钱,我们在昆明买了房子,离妻子上班的地方很近。

2018年,儿子出生,母亲过来帮我们带孩子。

我妻子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婆媳之间的矛盾,90%都被她化解了,她比我做得好。

(大学校园)

不过,我母亲和妻子也会有摩擦。

我都是坚决站在妻子这边。

因为她以前跟我母亲完全是陌生人,是因为我她们才成为一家人,所以我没资格去要求她做什么。

需要我从中调和的时候,单独当着妻子的面,我会说母亲哪做得不对。

单独当着母亲的面,我会说妻子哪些地方没做好。

更多的时候,妻子把母亲和孩子都照顾得非常好,不需要我操心。

从以前的公司辞职后,我事业不顺,想继续读研。

父母和妻子都很支持,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他们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决定读研后,离当年考研时间很近,我已经没多少时间准备,只有2个月时间备考。

所以,我制定了一些复习计划。

英语我直接放弃,毕竟十多年没学,再怎么突击也没效果。

我要求不高,过线就行。

数学和专业课,以前的底子一直在,就多看书。

以前学的知识点都还记得,题也都会做。

至于其他文科,多背就行。

最后,我运气不错,成功上岸。

读研究生后,身边的人都是20多岁的。

感觉跟他们在一起,我都变得很年轻。

别人也不会笑话我,一把年纪,当爹的人,还来读书。

因为周围40多岁还在读博的人也很多。

所以,我觉得限制人生的不是年龄、身份,而是内心。

只要内心坚定,宝妈、宝爸也能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明年,我就毕业了,因为疫情,学校被封,没事也不能回家。

不过,每天感觉自己事情挺多的,要查资料做课题,抽空去健身、看书,每天固定时间跟家人通话。

希望自己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最好工作地点能在昆明,跟家人在一起。

对于孩子,我也没啥期待,只希望他人格健全、能自食其力就好。

虽然我和妻子都是别人眼里的学霸,但我们深知读书真的需要天赋。

如果他天资一般也无所谓,他过得开心、能养活自己就行。

回想过去,我真的是没好好努力。

人生再来一次的话,一定不要懒,要认认真真读书。

(大学校园)

好在我现在悔悟了,读完研究生,以后有机会的话,我想要读博,希望自己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

读书其实一点不苦,如果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读书上学是件很享受的事。

至于婚姻,我个人觉得相处舒服就行。

毕竟个人层次决定我们找的对象是什么层次,不会比自己好太多,也不会比自己差太多。

所以,我认为努力提升自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我跟妻子结婚后,关系比恋爱时还好。

大家有问题经常交流,会直白地告知对方自己的需求。

我们从未在彩礼等问题上争吵过,跟双方父母也没啥矛盾。

可能这是因为我们成长环境差不多,大家三观一致,相处得很不错。

对于孩子,我们会支持他、鼓励他、信任他、包容他,在爱和自由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过得都不差。

对于未来,我没啥高要求,就好好努力,顺其自然,以平和之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口述:淡定少年

编辑:朱小鹿&欣玥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